張新 蔡陽宗 于珊珊
岐黃故里,馬蓮河畔的慶城縣是甘肅省歷史文化名城。作為革命老區,慶城縣近年來在教育事業上的發展有目共睹。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了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慶城縣大力發展鄉村教育,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效果顯著。
“制定和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是惠及全縣鄉村教師和鄉村學生的重大民生工程,對于解決我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穩定鄉村教師隊伍,提升鄉村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和諧、民主、健康、文明的魅力新慶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慶城縣教體局局長王廣泛這樣說道。
踐行職業道德規范 建立教師榮譽制度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鄉村地區,更應重視教師群體的師德水平。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就是提升學生、提升民族未來的整體道德水平。
為此,慶城縣加強鄉村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著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黨建工作,要求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積極關心教育鄉村教師,優先發展甘于奉獻鄉村教育的優秀教師為黨員。
為了進一步強化師德教育,慶城縣教體局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要求,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教育、責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全過程。同時建立健全師德師風評價考核體系,把評價結果與評優選模、職稱晉升等掛鉤,加強獎懲。對師德師風失范、傷害學生身心健康、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教師給予嚴厲的懲戒教育。
堅守講臺數十年,辛勤耕耘,光陰記錄了鄉村教師的功勛,給予鄉村教師應有的榮譽,讓他們擁有更多獲得感,這絕不是一件小事。因此,發現、樹立、培養最美鄉村教師的優秀典型,形成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勵相結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和教育廣大鄉村教師履行主體責任,踐行師德規范,嚴守師德底線相當重要。
基于這一點,慶城縣建立與待遇水平相掛鉤的榮譽制度,對鄉村教師予以鼓勵。據了解,該縣縣政府對在鄉村學校從教1 0年以上目前仍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并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建立專項資金,對長期在鄉村工作的優秀教師予以物質獎勵。
此外,在各類教師評優選模中,名額分配重點向鄉村教師傾斜;每兩年評選推薦一批優秀的鄉鎮骨干教師參加市級鄉鎮骨干教師評選活動;對父母一方在鄉村連續從教1 5年以上教師的子女,在高中升學時文化課總分加45分。
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改善教師生活條件
收入是民生之源,教師亦不例外。提高教師生活待遇,能夠讓他們除了“放不下孩子們”之外,有更多的理由和熱情留在鄉村土地上。
“我們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事業單位鄉鎮工作補貼制度,嚴格按照縣政府出臺的《慶城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發放實施意見》及《慶城縣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鄉鎮工作補貼實施辦法》,根據農村中小學艱苦程度,實施鄉村學校一校一標準,鄉村教師每人每月最高可綜合享補1250元,人均每月不低于300元標準發放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努力克服財政困難,切實提高補助標準。經測算,目前我縣鄉村教師月工資待遇平均高于縣城教師近600元”慶城縣教體局副局長蔡振寧介紹道。
在教師的補助上,慶城縣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教育發展的決定》精神,提高鄉村學校班主任津貼,把“中小學達到標準班額的班主任津貼提高到每月100元、不足標準班額的班主任津貼提高到每月80元”的政策落實到位。縣財政根據教師與任教學校距離等實際情況,按照相關政策,給予鄉村教師一定的交通補助。
除了提高各種補助外,在慶城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方案中,還要求及時足額為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好醫療保險基金。“現在政府每年要組織我們鄉村教師進行一次體檢,對于條件艱苦的偏遠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還組織專家下鄉巡診” 慶城縣桐川學區正剛希望小學胡艷說。
2016年,慶城縣提出每個鄉鎮要建1所鄉村教師活動中心,設立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室,為教師身心健康提供服務。對于鄉村教師夫妻雙方均在同一縣域內工作的,在能夠承擔相應教學任務及自愿的前提下,由縣教體局考察并選調一方到離家就近學校工作。
在著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同時,慶城縣還把改善鄉村教師住宿、食堂、辦公條件與“全面改薄”、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等項目同步規劃,統籌推進。
從2016年開始,把解決村一級小學和幼兒園教師住宿問題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建設周轉房予以解決;把鄉一級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住房納入保障性住房范圍,由縣政府統一解決。
核定教師崗位編制 推進職稱制度改革
路好走了,走的人自然會多。“老的退不了,年輕的不愿來”。這是當前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面臨的現狀,為了解決這樣的現狀,慶城縣結合實際出臺具體的激勵措施。
據了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以來,慶城縣把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照城市標準統一核定,其中村小學編制按照師生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學點編制按班師比的方式核定。
通過調劑編制、加強人員配備等方式加大對人口稀少的村小學、教學點和幼兒園的傾斜支持力度,重點解決教師全覆蓋問題,確保多村學校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鄉村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炊事員、校醫、保安等工勤人員配備問題。
編制和職稱是鄉村教師的兩塊“心病”,特別是職稱,對鄉村教師來說,既是職業價值的標尺,也是養家糊口的基石;既有精神層面的慰藉,也是物質生活的依托。
為此,慶城縣職改辦、縣教體局要求在教師職稱(職務)評聘時要加大對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傾斜支持力度,保證鄉村教師專業技術崗位所占比例不低于政策規定比例。改革鄉村教師職稱(職務)評聘制度,鄉村教師在評定職稱(職務)時,達到初級、中級職稱(職務)晉升條件的,經師德考核和課堂教學能力測試合格后可直接評定相應職稱(職務)。
在村小和教學點教學崗位工作的教師,達到初級、中級職稱(職務)晉升條件,不受設崗限制,評定和聘用相應職稱(職務);在村小和教學點連續從教未滿20年,離開村小和教學點的教師,按照正常政策重新聘任職稱(職務)。
同時,鄉村學校教師在晉升高級職稱(職務)時,不作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師德素養、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育教學方法和教育教學一線實踐經歷。
讓政策向農村傾斜,直擊職稱晉升痛點,由此,慶城縣的鄉村教師評職稱將不再“難于上青天”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后,2016年我學區按要求申報中級職稱人員75人,一次性解決了多年來的職稱評審難題,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目前我學區的中級以上職稱比例已經達到了79%”慶城縣驛馬學區主任孫永華說。
拓展教師補充渠道 推動城鄉合理流動
為了提供更好的保障,讓到鄉村學校工作的城市教師“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做好引流、導流,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也能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不錯失人生“平等的起點”。
慶城縣切實立足鄉村學校實際情況,在遵照鄉村師生比的編制控制基礎上對鄉村規模小的教學點按班配備教師,優化鄉村教師學科配備。依據編制要求定期對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配備情況進行核查調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編制施行動態管理,對長余的專任教師依據學科分類進行針對性的轉崗培訓,并優先補充到鄉村學校任教。
與此同時,建立健全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有效利用招錄渠道,認真貫徹落實省上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招錄政策,簽約免費師范生到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任教。認真實施國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做好崗位設置,著重為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招錄英語、學前教育、音體美等薄弱性學科的優秀畢業生。
嚴格遵守新錄用教師“面向農村、面向教學一線,并承諾在鄉村學校任教五年”的安置原則,切實保障鄉村教師的補充問題。利用“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和“美麗園丁”教育基金會支持慶陽革命老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協同創新計劃等,大力開展鄉村學校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全學科教師”培訓,著力破解結構性矛盾。
“我們按照相關規定對取得教師資格并在鄉村學校任教一定期限的高校畢業生進行學費補充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此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縣教體局人事股李維政說。
在教師流動方面,該縣教體局加強統籌協調,根據鄉村偏遠學校師資需要,實行“菜單式”選派教師,為偏遠鄉村學校傳經送寶。積極開展“巡回支教”活動,每年安排一批縣城優秀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到偏遠農村地區中小學和幼兒園支教掛職(支教掛職經歷算鄉村從教經歷)。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為組織縣城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推行學區走教制度,加大教師輪崗交流力度,促進優質教師資源特別是音體美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在學校之間、城鄉之間合理流動。
縣教體局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對口幫扶、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重點推動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鄉鎮范圍內重點推動中心學校教師到村小學、教學點交流輪崗。
加強學前教育師資 提升教師能力素質
老師們“教得好”,農村孩子才能學得更好。因此,為鄉村教師“充電”,更新他們的知識庫,提供制度化、常規化的培訓。打造升級版的鄉村教師,才能提供升級版的農村素質教育。
慶城縣由縣教體局牽頭,積極協商縣人社局、縣編委辦進行機構編制審批及人員配備,成立教師培訓發展中心,切實保障鄉村教師培訓工作有序高效開展,構建鄉村教師、校長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首先是將師德教育貫穿于培訓全過程,推動師德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面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積極利用遠程教學、數字化課程等信息技術手段,破解鄉村優質教學資源不足的難題,同時建立支持學校、教師使用相關設備的激勵機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經費。
其次是加強鄉村中小學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和幼兒園師資培訓。按照鄉村教師實際需求改進培訓方式,采取送培下鄉、頂崗置換、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網絡研修等多種形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同時,加強學前教育轉崗教師培訓,豐富培訓內容,著力提高教師保育保教水平。鼓勵鄉村教師在職學習深造,提高學歷層次。從2016年起,縣政府將對鄉村教師培訓經費進行政策性傾斜,從而保障全面提升鄉村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面對學前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慶城縣創新學前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索應急性教師補充和長期性人才培養相結合、農村小學富余年輕教師轉崗培訓與大學畢業生招錄相結合的機制,村級幼兒園施行公建民營,選拔學前教育專業優秀畢業生到村幼兒園任職,施行簽約聘用管理。
同時加大鄉村幼兒園教師培養儲備與培訓力度,逐步建立一支關愛幼兒、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高素質、專業化鄉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積極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具有當地特色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體系。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