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花
【關鍵詞】 圓的面積與周長;教學;概念;公式;練習題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098—01
圓的周長與面積知識點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體現了幾何圖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加強了邏輯思維間的陪養,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教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首先做到深鉆教材,研究教材體系,領會作者編寫意圖,把握圓的相關知識在小學階段所處的位置,從培養學生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入手,進行備課授課,充分發揮四十分鐘的課堂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獲取知識點 。
一、加強直觀教學,建立面積概念
為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要求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圓形的紙片、膠水、剪刀等學具,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對圓面積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1. 動手感知,建立圓面積概念。為激發學生求知探索欲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手、口、腦并用,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活動。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指出桌面的面積,觸摸書本的面積,指名指出所帶圓片的面積,然后要求全班同學感知自己準備的圓片的面積指的是什么,從而具有圓面積的表象認識。這樣做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2. 動手操作,聯系新舊知識總結圓面積公式。學習圓面積知識時先讓學生回憶思考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思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轉換圖形解決幾何圖形問題的的方法,從而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教學時先指導學生將所準備的圓形紙片平均分成若干份(大圓分得份數可以多一些,小圓可以分得份數少一些)然后同桌合作進行粘拼。看能拼成一個什么圖形。由于受預習知識的影響學生們都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完成后比較長方形面積與圓面積的大小,觀察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周長、半徑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得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等于圓的半徑。
為了說明所拼圖形更接近長方形,教師拿出分得份數不同的兩個圓片粘拼后比較,使學生明白分得份數越多圖形越接近長方形。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欲望,教師請他們課后試試還能拼成什么圖形。
3. 對比練習,理解面積和周長的關系。前面已經學習了圓的周長知識,在此加強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有助于學生正確區分圓面積與圓周長的概念、計算方法。在實際解題過程中能準確分析題意,確定方法合理解決問題。我在教學時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將他們分成小組,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總結它們的異同。小組活動時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成果。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敢于發言、善于發言的意識,又能使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集體交流時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板書:1 二者的意義不同;2解答方法不同;3單位名稱不同。
二、聯系實際,培養能力
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和運用數學的能力是廣大數學教師的共同心愿。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合理運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1. 練習題的設計。學習后設計了如下的練習題,這些題目一方面考察學生能否掌握了所學面積與周長知識,另一方面考察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知識。
(1)一個圓形牛欄的半徑是12米,圍牛欄三圈需要多少鐵絲?
(2)一個圓形水池直徑是8米。水池占了多大的地面?
(3)麥田的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噴射多大的麥田?
通過練習80%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這些問題,但這還不夠,還要在加強學生想像力思維能力方面進一步得到提高。又出示了如下的練習題:在一塊長7分米,寬3分米的鐵皮上剪出最大的圓形零件,可以剪幾個?還剩多少邊角料?
2. 練習設計有“坡度”、有“智慧挑戰”。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從課堂上看,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以及圓環的面積,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通過努力可以完成最后一題的練習,從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達到智力的自我最佳發展區。
以上是我在有關圓知識教學中的做法。通過教學使我體會到在現階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極為重要。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讓學生自愿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也可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師生之間可以建立一個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更容易學會知識,教師可以更好完成教學目標,落實新課程標準。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