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迎峰 周艷娟
【關鍵詞】 特校教師;普特融合;研訓機
制;理念;途徑;實效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6—0035—01
目前,我校教師隊伍主要由普校選調與特教專業畢業教師組成,且年經教師居多,教育教學及教科研能力較弱,因此,教師研訓實踐勢在必行。針對我校目前教師現狀,我校以實施“融合教育、師徒結對、人人有所提高”為目標,運用“普特融合”研訓理念,以提高特校教師研訓實效。
一、推進“三位一體”研訓機制,踐行“普特融合”研訓理念
1. 學科團隊形式。普特組團是在具體的領域研究,帶動教師成長。在肅州區教育局的領導下,成立了酒泉特殊教育學??祻徒萄袌F隊,首席教師1名,成員7名。每位成員負責一個小團隊,分別是個別化教育、職業教育、藝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康復教育。參與教師占到一半以上,小組帶動,大幅度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2. 教研組形式。學校建立了以教務處為龍頭,各教研組為基本單位,教師人人參加的教研體系,實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務處每周確定一個教研課題,教研組定期進行教研討論交流,開展適合各教研組實際情況的教研活動,如,語文組開發的《生字描紅本》和即將開發的《拼音教學設計》等。
3. 課題研究形式。由學校整體規劃,通過課題研究助推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同時,教研組內落實人人一個小課題,由教務處指導,教研組長督促落實。從細小的具體研究入手,培養青年教師綜合能力。要求每位教師結合教改實際確立一個教研課題,制訂出研究方案,積極開展研究。學校定期進行課題研究情況匯報、評價,學年進行一次優秀課題研究評選,為優秀者審報上一級課題研究任務。通過課題研究,為教師搭建學習研究的平臺,努力造就一支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教師隊伍。
二、探索拓展校本研訓途徑, 豐富“普特融合”研訓方式
1. 專業引領。邀請省市特教專家、教研員到校作專題報告、指導教學;學校購買“新課改教學理念講座和教學紀實”光盤,組織教師觀看學習;安排領導、骨干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回校后匯報學習收獲,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專業引領,更新教師的觀念,提升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
2. 同伴互助。為了構建大的“校本教研”體系,加強與外界的交流,我們與各普校及省內各特殊教育學校兄弟單位建立手拉手關系單位,定期組織教師觀摩課堂教學,與其教師進行座談,在交流中達到智慧共生、資源共享。
3. 從交互式電子白板到交互式觸摸一體機應用能力與課堂教學整合。隨著科技的發展,交互式觸摸一體機以其更快捷更方便的優勢逐步替代交互式電子白板,我校將與時俱進,努力實現交互式觸摸一體機“班班通”,使教師通過自學、小組學與集體培訓形式嘗試應用,嘗到樂趣,提升能力。
4. 康復設備應用與個別化教學整合。請專業技師培訓教師操作泰億格啟音啟智啟聰及其他各類康復設備。通過開展康復訓練公開課,提高教師康復設備應用與個別化教學整合能力。
三、立足課堂抓教學基本功,提高“普特融合”研訓實效
1. 學校層面的師徒結對活動雖然結束,但個人層面的師徒感情一直在延續,為此,應保持聯系,繼續成長。
2. 每月一項基本功達標過關活動,促進教師自主學習。
3. 與時俱進,隨省級比賽模式變換而變換,參考省級優質課大賽模式,組織仿真的優質課比賽,落實人人一節公開課。借班上課,依據班級學情,短時間內了解學生,既考查了教師對教材準確處理的水平,又考查了教師對課堂的靈活掌控能力。
4. 從平時的常態課入手,自我反思,轉變理念,促進個人成長。教研組內教師輪流開展公開課,集體備課磨課,課后綜合評價,體現集體凝聚力的偉大力量。邊開課邊學習,不斷成長。
5. 教學診斷。依據新課改精神和肅州區教育局關于教學管理的文件精神,制訂《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實行教學管理領導小組成員跟蹤聽課、評課,每學期、每位教師上一節公開課,學校領導按照評價量化表打分,將此成績納入年度考核,進而促進每位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6. 業務培訓與崗位自練相結合。依據學校教師實際精選學習內容,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地而異、分層推進,促進各類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7. 網絡學習。網絡的資源是無限的,為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更新教師觀念,提升教師素質,要求教師每天閱覽一次特殊教育網頁和其他教育網頁,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學習活動,促使教師向信息化社會靠近。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特殊教育學校融合教育教師研訓實踐研究-酒泉特殊教育學校個案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4]GHB1334)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