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婷
【摘要】班風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觀的形成。良好班風的建設,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三貼近”的需要,也是促進班級學生煥發積極向上的活力、全面發展的催化劑。文章從學風、舍風、班級骨干、第二課堂、媒體等方面探索建設良好班風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等學校;班風建設;對策
班風,即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它是經過長期、細致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種行為風氣。良好的班風對于學生則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班級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一種有效的動力,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優良環境。良好的班風也體現了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引領班級發展的方向,對于班級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
一、班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外部環境影響
自媒體的高度發展,使得大學不再是相對閉塞的“象牙塔”,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接觸到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參差不齊的信息沒有通過有效“過濾”直接傳送給思想相對稚嫩的大學生,一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價值觀給學生帶來了沖擊,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對未來的規劃也隨之越來越模糊。
(二)教師影響
由于課程量增加,個別教師在授課方式、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上存在一些問題,加之理工科類的課程難度大,課堂氛圍較沉悶嚴肅,也極大減少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輔導員流動性大、所帶學生數量龐大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輔導員是一個班級良好班風形成的關鍵,起著紐帶的作用。輔導員與學生建立互信、互愛的關系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相處去磨合、適應,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也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長年累月、潛移默化的影響。流動性大和有限的精力分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歸屬感,班風建設也會受到影響。
(三)學生自身影響
當前“95后”已成為大學生的主體,他們思想獨立、行動力強,其價值理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都發生著快速的變化。身為獨生子女,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重,很少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起爭執時,很少會自我反省,更多的是責怪對方。缺乏班級責任心和榮譽感,對班級活動不會主動參加或者即使參加也熱情度不高,對規章制度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喜歡無拘無束,這些都嚴重影響到優良班風的建立。
二、建設良好班風的對策
建設良好班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嚴格的訓練,從塑造學風、舍風、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培養班級骨干、提高輔導員素質等各個方面進行科學化、規范化建設。
(一)優良學風是促進班風建設的保障
從狹義上講,學風特指學生的學習風氣;從廣義上講,學風包括學習風氣、治學風氣和學術風氣。學風是班風的核心,與班風互相依存、相輔相成,良好的學風有利于班風建設。如何有效促進學風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全面實施導師制度
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九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陸續建立了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學生一入學,學院可根據學生專業、性格、特長等安排導師,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還要指導學生的生活,進行德育,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從入學至畢業的整個教育過程,從學習、生活到德育的各個環節,對學生的教育要有整體性和一貫性的觀念,自始至終和任何環節都不放松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明確學習目標、建立人生目標,獲得更多的受教育資源和發展機會,使整個班級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從而促進良好班風建設。
2.全面實施時間管理制度
大學學習環境相對輕松,課余時間充足,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業余時間的利用率不高。為了加強學生對時間管理能力,解決大學生業余時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弊端,保證學生課內、課外時間的充分利用,提高業余時間的管理質量,引導學生正確規劃個人時間,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形成你追我趕的優良學風,可以在班級內實施時間管理制度,即學生利用手機或者電腦終端,按照每日、每周、每月時間段進行劃分,主要針對學習情況、體質鍛煉、素質提升、興趣愛好、活動參與等幾個方面內容進行填充上報,一方面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安排課余時間情況,進行適時的指導,同時對學生自己也形成潛在的約束,減少打游戲或者浪費時間的情況。
(二)以和諧的舍風促進班風建設
宿舍是班級的單位組成部分,宿舍不僅是學生休息的場所,同時也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地方,宿舍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和身心健康發展,對班風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以黨團組織為依托加強宿舍舍風建設,發揮黨員和學生骨干的作用;建立健全宿舍管理辦法,除了嚴格的宿舍舍風管理制度外,還要凸顯相應的激勵制度,適當開展“文明宿舍”“優秀宿舍”“黨員示范”等評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們的勞動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成就感、自豪感;豐富課外活動,提高宿舍成員的綜合素質,多開展一些“宿舍風采大賽”等活動既豐富了宿舍文化,又能夠增強宿舍成員間的凝聚力和團隊意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一課堂是依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而第二課堂是指在第一課堂之外,在學校統一管理下、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的一切與學生教育相關的活動。包括主題團日活動、黨日活動、課余理論學習、文體活動、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志愿者公益活動等。第二課堂以育人為宗旨,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以豐富的資源和空間為載體來展開系列開放性活動,培養了學生班級自豪感、集體榮譽感,形成團結向上、拼搏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會激勵班級不斷向前,形成一股強大的班級凝聚力,激勵班級成員都能夠盡自己的力量為班級做貢獻,讓班級越來越優秀。
(四)選拔、培養得力的班級骨干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立良好班風,光靠輔導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選拔、培養得力的班級骨干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選拔班級骨干時,應選擇品德優良、責任心強、能力突出、有熱情的學生,激發他們的領導欲望。十個班委要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又要統一意志、相互配合。班級核心要有較高的威信和號召力,能夠調動班級同學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能夠把同學緊緊團結在一起,敢于堅持原則和發揚民主,使班級同學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人格受到尊重和保護。同時不能忽視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優勢,輔導員在工作中要給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壓擔子”,充分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標。一支好的學生干部隊伍將直接影響班風沿著好的方向發展。
(五)提高輔導員綜合素質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直接教育者,是距離大學生最近的人,同時作為班級的核心,對良好班風的形成起著主導性作用。因此,在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建設。輔導員首先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幫助學生解決思想政治方面的問題,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名合格輔導員的必備素質,要時刻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再次,扎實的學識是輔導員樹立形象的基礎,輔導員要應勤于請教、善于學習、勇于創新,提升精氣神、凝聚正能量,增強自身育人能力,提升工作專業化水平,為學生全面成長促成才獻青春。最后,仁愛之心是教師的精神內核,教育的原點是愛,有愛才有責任,有愛更有動力。
總之,班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貫穿于班集體存在的始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良好班風的建設需要從學風、舍風、第二課堂活動、骨干培養、輔導員能力提升等各個方面進行,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新時期人才的各項素質,為大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并最終順利完成學業提供健康的班級小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明賢,郭萌萌. 淺談高校良好班風建設的有效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4(16):72-73.
[2]周柳根,周秀斌.怎樣建設良好的班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3,17(11):34.
[3] 孫澤洋,趙旭艷.新建高校班風建設對策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09):100-101.
[4] 吳喚玲.淺談新形勢下的班風建設[J].科技信息, 2009(29):42.
[5] 周月云.淺談良好班風的形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S1):65-67.
[6] 邵從清.確立奮斗目標 加強班風建設[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02):106-107.
[7]楊學坤,李梅先,魏波.高校班風建設工作的理論與實踐[J].煤炭高等教育,1995(01):53-55.
[8]劉茂賢,李小林.樹立良好班風是優化育人環境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1990(03):188-191.
[9] 宋昌耐.談班風建設[J].研究生教育研究,1993(0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