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延博
摘 要:在人口不斷增長的今天,畜牧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畜牧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可是也令畜牧疾病問題愈發突出。本文通過對規模化豬場疫病流行特點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防控策略。
關鍵詞:規模化豬場疫病;流行特點;防控策略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5
當前我國的生豬飼養逐步邁向規模化,令生豬飼養密度與豬舍的利用率愈發提升,導致豬在豬舍中染病的幾率較大,造成對飼養人員的經濟效益大受影響。
1 規模化豬場疫病的流行特點
1.1 呼吸道疾病較為明顯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由一種或幾種細菌與病毒引發,并且由于環境應激因素與豬群抵抗力降低等原因相互作用造成混合感染。除卻病原體之外,豬群飼養具有較大的密度,日齡不同的豬進行混養,通風不暢,環境衛生不佳,溫度變化較大以及豬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會造成成呼吸道疾病突然爆發。
1.2 繼發感染尤為普遍
繼發性感染狀況在規模化養殖場較為普遍,尤其在豬群具有原發性感染的狀況下,如果應激因素與飼養管理不當,就較易出現繼發感染。比如豬繁殖和呼吸綜合癥、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豬巴氏桿菌病、豬附紅細胞體病。
1.3 病原體多重感染嚴重
豬病發在臨床中通常并非由單一病原體造成疾病,大多由超出2種的病原體相互協同而形成,體現為病原體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特別對于規模養豬場而言,通常會令豬群出現高發病率與高死亡率。多重感染,不僅僅是病毒的混合感染,還有細菌的混合感染,以及病毒及細菌的混合感染。比如豬偽狂犬病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豬瘟病毒相互間的多重感染極為嚴重[1]。
1.4 繁殖障礙性疾病危害加大
豬繁殖障礙疾病通常分成非傳染性與傳染性兩種。非傳染性則為先天性繁殖障礙、子宮內膜炎、應激性繁殖障礙所致。傳染性主要因為傳染性因素造成的。傳染性主要體現為豬生殖、豬瘟以及呼吸綜合癥等疾病。
1.5 免疫抑制性疾病依舊存在
在形成豬體免疫抑制疾病的因素當中,豬繁殖和呼吸綜合癥與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危害較大。這兩種病毒能夠對豬的免疫器官與免疫細胞造成危害,抑制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令機體抗病能力降低,從而令健康水平顯著降低。
2 規模化豬場疫病的防控策略
2.1 科學飼養管理,強化營養保健
疫苗預防為主,強化免疫檢測。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飼養管理,成為豬疫病防控的重點所在。在強化飼養管理中,還需要將豬營養保健工作做好。養豬需做好防病工作,除了借助疫苗與藥物,更需要提高豬本身的抵抗力,只有提高豬的營養,還能夠顯著提升其抗病力,只有飼料質量安全、營養完善,才能夠滿足豬在不同成長時期的營養所需。要根據不同季節氣候、不同生理時期與疾病的流行狀況,可以通過投放藥物加強預防。
2.2 定期消毒,殺滅病原體
在養豬場門口設定消毒池,消毒室的地面設置消毒帶及紫外線等,人、車、物進出豬場均需進行徹底消毒。定期全場消毒,把污染物與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消毒豬體表面,養豬場需要搭配不同消毒劑并更替運用,通過科學消毒、規范操作,獲得良好的效果。
2.3 抓好進豬關,降低外源性疫病的穿入
掌握我國動物疫病的動態,把控進豬地的疫病狀況。引進生豬時,需通過當地獸醫部門檢疫,不可將病豬引入進來。在運輸途中謹防應激反應。生豬入場后需進行14d的隔離觀察,檢驗合格后注射疫苗,進豬時盡可能降低外來人員與車輛入場,進出人員必須嚴格消毒。
2.4 做好健康檢查,出現異常需及時進行隔離
養豬場每天需進行檢查,通過喂料或飲水觀察豬的各種狀況,出現異常則需進行隔離與治療。隔離治療時需做好豬舍與飼養人員的消毒工作。在隔離時應當做好健康豬預防工作,對病死豬與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3 結束語
只有全面的做好防護措施,從根本上進行消毒,切斷傳播途徑,做好免疫工作,才能保證生豬養殖的順利進行,獲得良好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曹興萍,張以芳,高自壽,等.豬繁殖障礙性主要傳染病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動物檢疫,2010(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