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珍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被引入課堂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而且可以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成了新課改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信息技術;整合;探討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發展將促進新的教學理念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粉筆和黑板的作用將逐漸淡化,代之而起的將是多媒體和網絡;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將被重新定位,傳統的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為主線的教學習慣將被改變;師生互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新型模式將逐漸展開。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礎設施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硬件是基礎,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是關鍵。我校在這方面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先后建起學生電腦室7個,教師備課室48個,多媒體網絡教室196個,電子閱覽室5個,視頻接收室8個,各部門的辦公室全部配齊了電腦,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電子化管理檔案,學校先后培養了一大批具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理念的教師隊伍,為我校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兩個方面,一種是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各學科教學中,其目的是通過信息技術優化學科課程,促進學科課程的改革;另一種是將各學科教學內容整合到信息技術課程之中,其目的是通過學科課程開發利用信息技術。不管哪種整合都是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它們不是孤立的,獨立的運用,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是最完美的整合,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以為利用多媒體上課就是整合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如教師運用電腦備課、下載資料;運用電腦制作一堂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教學光盤等。這些只是教師簡單地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工具的運用,沒有體現學生學的主體意識,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一言堂”和“滿堂灌”并沒有實質上的區別,缺乏真正的師生互動,缺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更多的是老師在演示學生在觀看,并沒有真正“互動”起來,這樣的教學只不過是用鼠標和鍵盤代替了粉筆,大屏幕代替了黑板罷了。
(二)以為上幾節信息技術課就是整合
信息技術課大多都是流于形式,上上網,打打游戲,應付會考,學生并沒有去認認真真地操作,對信息技術課的目標也不明確,只是覺得好玩。當然也就談不上將各科內容整合到信息技術課中去學習,微機課最多也就掌握一些微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沒有在信息技術課中對其它學科內容更深的滲透。
(三)為了整合而整合,過于注重形式
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唯恐體現不出掌握電腦技術的熟練程度,一堂課,音像視頻、PowerPoint、Flash等齊上陣,對學生進行超量、超時的“信息轟炸”,資料一屏又一屏,忙了大半天,卻忘記了這是一節什么課,像這樣的情況在各種公開課、觀摩課、比賽課中都能見到。這樣的課僅只是對知識的匯總和呈現,沒有抓住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轉變的應是觀念,而不是電腦進不進課堂。
(四)師資隊伍參差不齊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功與否,還得看這一支教師隊伍掌握現代化技術水平,接受新的教學理念的情況如何。目前各校的教師對教育新觀念,新形式,新課標的掌握情況還參差不齊,有待大力提高,有的學校個別教師到現在還不會用電腦。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現
如何使學校現有裝備技術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完美結合,使目前的教學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我以為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把各科作為信息技術學習的對象
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引入其他學科課程知識,也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習、拓展、應用或鞏固其他學科知識,這在以應用為主的信息技術課程中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現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材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例如,以任務來驅動學習,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習漢字輸入時,可以融入語文課文學習;學習搜索引擎檢索時,可讓學生到網上檢索某學科專題練習;學習VB程序設計時,可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和物理問題等,這些練習在我們的信息技術課中都是很容易實現的,這種整合方式主要是把各科作為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二)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
這種方式適用于課堂多媒體教學環境。在該環境中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有機結合,都能起到教學輔助工具的作用。
第一、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創設不同類型的學習情境。在學習情境中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操作,在這里,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網上教學資源創設情境。
第二、指導學生進行知識重構,把思考和實踐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在這里,可利用文字處理工具、電子文稿編輯工具和網頁制作工具等進行知識重構。
第三、指導學生進行自測評價,了解學習效果。在這里,可利用習題庫進行自我評價。
(三)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識工具
這種方式是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獲取工具。通過網絡獲取相關知識,然后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選優除劣的分析,歸納處理;并利用文字處理工具、文稿編輯工具和網頁制作工具,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情況進行自我測評和總結。總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輔助工具,是學生自己主動選擇利用信息技術,去完成學習的各個環節,達到學習的目標。
(四)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目的是轉變教師觀念,讓教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教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問題不在于電腦進不進課堂,而在于教師和學生使用它做什么。認為電腦可以代替教師,這是錯誤的,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成功的教學要求教師具有科學的先進的教學理念。而且教師還應明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形式各具優勢,又各存弊端,并不是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必須堂堂課、樣樣課,都要與信息技術沾邊。運用不當,反而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的教師還應通過培訓自學等方式,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和教學藝術。
俗話說教無定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應該倡導一種觀念。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傳播者,知識的權威者,而是從“教”變為“導”,與學生的關系從傳統的師生關系向伙伴關系轉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網絡把教學信息傳遞給學生,也可以進行即時性的點評、反饋。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真正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新,自主實踐能力,充分展現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讓學生真正掌握網絡對獲取新知帶來的方便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