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花
摘要:“課文內容不等于教學內容。”“不要把閱讀課上成閱讀理解課。”可當下大多數閱讀課的現實則正是如此。閱讀課就是閱讀理解課,課文內容就是教學內容。課堂被填得滿滿當當,如車水馬龍的街道,摩肩接踵的人群,一節課結束有被壓抑的沉重之感。如何改變?只有做到刪繁就簡,敢于取舍,才能柳暗花明,還閱讀教學一片純凈的藍天。
校園優質課競賽,應同伴之邀,去聽她賽課前的試講。
她選擇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的一篇神話故事《大禹治水》。整堂課設計嚴謹、條理清晰、過渡自然,教師點撥提升句句精當。可課后的感覺,一個字:滿。課堂被填得滿滿當當,如車水馬龍的街道,摩肩接踵的人群,一節課結束有被壓抑的沉重之感。
原因在哪里?
答案在對課堂環節一遍遍的審視與思考的過程中漸漸明晰:整節課環環相扣,但每一環節的處理猶如急行軍,一句話緊接著一句話,一個問題緊跟著一個問題,似乎學生都是飛毛腿似的思維,速度之快讓臺下的我都有想換口氣的局促之感,何況思維還不完善的孩子?授課老師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任務,沒有顧忌孩子的接受與理解能力,以至于隨著課堂漸漸走向深入,所有的問題幾乎都被一個相當出色的男孩獨攬,所謂的關注全體,所謂的學會思考,在課堂上流于形式,課堂效果也是窺一斑而知全貌。
重新回顧整個過程,扎扎實實被賦予了真實的含義,走馬觀花卻成了最終的代名詞。看似面面俱到,卻都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學生心靈的引領與思考,教學成了一種為完成任務而任務的形式。
所以無論教學設計有多精彩,教師的表現有多完美,脫離了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為找到解決的方式,我細細梳理了課堂的環節與處理方式。
課伊始,檢查預習。以重點詞句為主,從音、形、義三個方面不同側重的考察入手,將雙基落到實處,這一 環節輕松自如,無可非議。然后檢查讀文,師生評議,正音,再到引導質疑,教師提煉問題:為什么治水?怎樣治水?結果怎樣?之后對每一個問題的處理幾乎都是細致入微,面面俱到,采用同樣的方法:讀文、抓重點詞理解、拓展想象、指導朗讀,在理解為什么治水,教師還出示了一個視頻資料,三分鐘左右,看畢,覺得無法幫著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反而限制了學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想象的能力,在第三個問題的處理上引入大禹《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足足有五百字左右,無論是教師讀還是請孩子讀,都無法達到將理解引向深入的效果,反而因為長篇的文字,孩子無法流暢的讀出來,對于三年級孩子,又平添了一份困難。
無可否認,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細致入微,深入透徹,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也是相當準確,課堂上問題的設計、引領、點撥都非常完美,可為何留給人滿和累的感覺?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處理的,那一個都少不了。”授課老師如實說。
其實,這也是日常教學中好多一線教師的心聲,自認為每一個涉及到的問題不透徹地講解學生會理解不了。于是面面俱到,不敢取舍,導致我們的課堂負重前行,老師累學生累,可真正的收獲又有多少呢?填鴨式的走馬觀花,老師學生都成了課堂負重前行的人,老師累得氣喘吁吁,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有提升或價值的訓練,課堂只是一種存在,無意義的存在。陸志平言:灌輸的背后是對人性的壓制!填鴨式的課堂又何嘗不是對人性的壓制呢?
中央教科所研究院潘自由先生曾一再強調:“課文內容不等于教學內容。”特級教師錢正權也說:“不要把閱讀課上成閱讀理解課”,可當下大多數語文閱讀課的現實則正是如此。閱讀課就是閱讀理解課,課文內容就是教學內容。
生活在復雜的社會中,想尋求一種復雜之中的簡單,真是難于上青天,當我們極致的想追求一種簡單之美時,內心的復雜卻將我們牢牢束縛,有一種掙扎不得的無奈、無助與惶恐,用這樣的心情來形容當下許多語文教師的心態不無道理。
我們都想尋求一種簡單而極致的美,可眾多的問題又讓我們不得不復雜,這個時候,能否調和內心的矛盾就決定我們可否在課堂上收獲更多的快樂與幸福。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是:首先我們應該拋棄可有可無的問題,其次我們要為每一個問題尋找最有效而實用的方法,而非用一種方法來處理所有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建議她精簡教學環節,刪去可有可無的環節,整合內容相關的環節,如將質疑放在板書課題之后,對學生的質疑具有可控性,這樣就不會出現課堂上學生天馬行空似的無效提問。在對三個問題的處理過程中,也根據難易程度進行了取舍,如在理解為什么治水部分,將視頻資料刪除,直接從孩子想象入手,更容易為孩子的入情入境的朗讀做鋪墊。對于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一部分的理解,刪去原有大篇幅故事的補充,通過對故事精煉的講解,在學生感性理解的基礎上,以讀代講,不再逐字逐句分析。
其實再次試講對于課的真正效果還是無法預知的,因為課堂本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真正完美的課堂并不復存在,更因為課堂的主人是一群活生生的個體,生成與預設之間自然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即使是專家,也難免會有遺憾和失誤。但經過這樣一番深入的思考和探尋,忽然明白,只有做到刪繁就簡,敢于取舍,才能柳暗花明,還閱讀教學一片純凈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