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摘要:中學美術教學,作為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是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踐教學中,美術教學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長期被忽視。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美術教育,應當重視改進美術課堂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高學生繪畫應用能力上發揮作用。本文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四個方面探討了中學美術教學的新方向。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美術課;有效性
中學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重要的一個環節,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各種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下,中學美術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受制于現有條件和教育教學背景的限制,中學美術教學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美術教學也必將要適應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需要逐步嘗試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傳統的美術教學常常將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內容,將灌輸式教學作為常用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采用“講解分析——示例——練習——總結”這樣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沒有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學生興趣的挖掘。新課改對中學美術課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最終形成“以探究式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人文單元結構為基本結構特征的美術教學”。因此,教師應當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開展美術教學工作。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改進和提高中學美術課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第一,在教學觀念上,建立開放、互動的教學理念,確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新課改指出傳統的教學過于強調課本知識的傳授,在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方式太過于單調、古板,因而教學效率低下,課堂教學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師首先就應當從思想根源上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基本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目標,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和協助學生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學的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和不斷生成的過程,而傳統教學以教材為主要內容,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封閉性教學,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師生之間欠缺有效的交流,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不強。所以,教師應當把教學看做是一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看成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應取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和習慣,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在教學內容上,選取基礎的、新穎的、應用性強的教學內容,奠定學生的基本繪畫技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最終提高學生的繪畫應用能力。中學美術教育強調掌握基本的繪畫知識、繪畫技能和審美鑒賞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不能超越學生的現有水平,以過高的能力苛責學生。另外,應當選用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的繪畫內容,如現代藝術設計、現代媒體藝術設計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將繪畫和實際生活應用結合在一起,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繪畫的實際應用能力。當然,教學內容的基礎性、新穎性和應用性并不是以排斥教材使用為目的的,新課改主張教師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材。具體而言,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地域特點、學生和學校的基礎和特點對教材內容有選擇性地,有創造性地使用。甚至,還可以開發、使用結合本地特色和學生特點的自主教材,靈活地開展美術教學。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往單一、呆板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師應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采用如小組競賽,分組合作等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應該將學生僅僅局限于課堂,美術教學主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美感來源于生活,因此應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生活, 讓學生在生活中奠定良好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的繪畫創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和創作源泉。在具體教學中,甚至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引導學生體會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如組織學生去戶外寫生,讓學生置身于實物面前,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等都是繪畫的目標。教師在這樣的寫生中,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繪畫技巧,提高繪畫能力。
第四,在教學評價上,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適合中學生的美術課程評價標準,評價標準要能夠體現出多維性和多級性,以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美術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課程的興趣和能力。
總之,美術課程能夠豐富審美經驗,體驗審美的樂趣,幫助學生獲得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中學美術課程教學應當按照《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出發點,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繪畫應用能力為目標,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多方面著手,最終改進并提高中學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尹少淳.美術教學研究與案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劉鎮杉. 關于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J].美術教育研究,2015(24).
[4]李成思. 提升中學美術課程有效教學水平的策略[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