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云
摘 要: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人類文明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弘揚傳統美德,提高民族素質,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同時也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踐;原則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的民族,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歷代流傳下來的,有益于后代的優秀的道德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是我國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結晶。今天,我們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可以培養和強化青少年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讓他們用正確的思想武裝自己,全面的提高自身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的新少年。
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原則
1.對中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要依據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小學生德育綱要》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把《中小學生德育綱要》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融為一體。2.把勤儉節約教育、尊老愛幼教育、艱苦奮斗教育、奮發圖強教育等賦予新時代的內容和要求,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3.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學生不能“一刀切”,不能機械模仿。要注重孝親敬長、勤儉節約、樂于奉獻、刻苦創新等品質的培養。4.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感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逐漸形成、完善優良品質。
二、通過各學科教學進行滲透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但教學又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任何學科,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具有豐富的傳統美德教育因素。通過各學科進行滲透,不僅內容廣泛,而且形式多樣、角度多變,會使受教育過程變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由于各學科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各有不同,滲透教育的特點和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不能牽強附會地“穿鞋、帶帽、貼標簽”,而要認真挖掘本學科的傳統美德教育因素,貼切、自然、合理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滲透。
三、通過開設傳統美學課等形式進行教育
可以利用中國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開設班隊會、故事會等,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向學生系統地灌輸傳統美德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知識,宣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傳統美德的故事;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例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美德所蘊含的豐富內容。經過學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們的明辨是非,區別善惡的道德認識水平;陶冶他們愛國愛民、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的道德情感;培養他們立志勤學、求索攻堅的道德意志;養成他們天下為公、誠實守信、謙虛禮貌、律己寬人、整潔健身的道德行為。
四、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進行引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富于想象、有上進的欲望,榜樣對他們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榜樣示范法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對于學生提高品德認識、陶冶品德情感、磨練品德意志和訓練品德行為將起到巨大的促進和導向作用。1.革命領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在傳統美德教育中,通過對革命領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實際的宣傳和學習,使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如通過學習革命先輩為五星紅旗能在祖國大地上升起而拋頭顱、撒熱血,艱苦奮戰和今天為捍衛國旗的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使學生了解到英雄們那種為民族解放而奮斗不惜的革命精神,從而激發大家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學習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通過學習雷鋒、徐洪剛等英雄模范人物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事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2.優秀干部、優秀學生的典型作用。這些是從學生身邊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是學生最熟悉、最直觀、最現實的榜樣。他們所處的環境相同,年齡大小相近,用這些典型為榜樣教育學生可親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學生信服和接受,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進行行為訓練
道德品質是在各種實踐活動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行為訓練是一種必要的途徑和方法。勞動是創造人類文明的鼻祖,而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高尚品德。通過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如組織學生植樹造林,維護交通秩序,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等)和社會政治活動(如擁軍優屬、助殘、環境保護、社會調查等),可以使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關心、愛護集體的精神,教育學生發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勇于奮斗的光榮傳統,培養學生的公共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開辟各種渠道,把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到課外活動中,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讓學生都能成為誠實守信的孩子,都從自身做起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參考文獻:
[1]杜丹.班主任工作中的美德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學教研版),2009年第5期:96
[2]劉忠勛.德育教育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王萬俠《談談美德教育》
[4]上海市東格致中學張志宏《把傳統美德的根扎在學生心中》
[5]于洪燕《中國傳統“道德”內涵的現代解讀與轉換》
[6]王麗梅.淺談傳統美德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0):25-25
[7]秦鳳權,田剛.對傳統美德教育的一點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2(2):17-18
注: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教育研究立項課題《中華傳統美德融入德育課程中的策略研究》(編號:PZS545<河南省教育廳 教技裝[2016]35號>)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