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紅
工會如何引導職工開展技術創新?
■徐桂紅

日前,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朱洪斌獲得了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至此,已有13名由全總推薦的一線工人登上了國家科技最高領獎臺。
可見,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在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實現“十三五”規劃、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歷史關頭,以勞動和技能競賽為重要載體,持續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積極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方面,工會將大有可為,也必將成為工會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突破口。
近年來,各級工會廣泛深入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和素質提升活動,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績顯著。但總體來看,當前,我國一線職工參與技術創新比例不高,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偏低等情況仍然存在。因此,工會進一步推動職工技術創新工作首先要找準發力點。
筆者認為,一是要持續把勞模工作室、創新工作室等作為推動當前職工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讓工作室充分發揮職工技術創新的孵化器作用。據統計,2013年至2015年三年間,97家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就完成創新成果3936項,其中2037項成果得到轉化,產生經濟效益57億元,申請專利857個。勞模工作室在推動職工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可見一斑。
二是要繼續大力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和“五小”活動。勞動競賽是提升職工技術水平與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各級工會以勞動競賽促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使勞動競賽、技能比武成為職工經濟技術創新的有效載體,通過競賽提高了職工技術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為穩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同樣,廣泛開展引導和鼓勵職工積極參加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等“五小”活動,有效推動在廣大企業職工中培育人人琢磨,隨手發明,天天進步的創新意識。事實證明,“五小”活動廣泛激發職工發揮聰明才智,取得不俗的成就。
三是繼續充分發揮工會“大學?!弊饔?,大力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提高一線職工的整體創新能力。創新的源泉是隊伍,是知識。當前,各級工會大力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賽、技術培訓、技術交流等為主線的職工素質提升工程,進一步調動了職工學技術、練技能的積極性,提高了職工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效推動企業職工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培養了適應技術創新要求的職工隊伍的培養。
四是大力選樹一線職工創新典型,形成職工之間“比、學、趕、超”的向上氛圍。良好的創新氛圍是職工技術創新的必要土壤。各級工會應加大對優秀技術創新人才和創新成果的表彰和獎勵力度,選樹優秀典型,并充分媒體平臺豐富、信息覆蓋面廣的優勢,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宣傳載體,宣傳大國工匠、首度技師、金牌工人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營造尊重科學、崇尚技能、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努力培育有利于職工技術創新的文化氛圍和主流價值觀,激發廣大職工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五是努力為職工技術創新成果找“婆家”,促進職工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的整體轉化比例較低,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就需要各級工會充分發揮作為“娘家人”的服務職能,著力幫助職工技術創新成果找到出路,主動搭建平臺、開辟渠道,提供服務,保進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實現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效轉化。
把職工技術創新活動融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格局之中,廣泛吸引職工參與,促進職工創新成果轉化,不斷把職工技術創新活動提升到新的水平,這是各級工會面臨的時代課題,不容忽視,也不容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