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容
這句話是在為女兒開家長會時,聽老師說的。很慶幸女兒能有這么一位負責任的班主任。在大家都為應試教育而忙碌的當下,能提出這樣的觀點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這種理念應該成為教育的風向標。
女兒她們班雖說不是整個年級最優秀的,但是你總能看到孩子的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我從未聽女兒說過某某同學因成績不好,而被老師懲罰。在她們班有“三不”政策,這也許就是班主任老師能說出“淡化分數但不能淡化知識和教育”這句話的原因所在。
女兒的班級從不固定班干部。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一人輪流值日,讓每位同學都能為班集體服務,使學生們養成團結的習慣,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從內心里融入班級這個集體,讓孩子們在這個大家庭里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女兒的班級從不固定座位排次。一個星期,她們的班主任總要把學生前后左右的座序重新調換,讓同學們愛護每一張課桌椅,真正做到“班級是我家,人人愛護它”。正如她們的老師說的那樣:“我們盡量把每位學生都培養成人才,但是如果不行的話,那么爭取使每個孩子都能成人?!?/p>
女兒的班級從不對成績差的學生實行“冷暴力”。曾聽朋友說,她們孩子的老師對班級成績不好的學生從不布置作業。每當學生問老師“我有什么作業”時,老師總是冷淡地回答:“你不用寫,反正寫了也不對?!闭f完轉身就走了,留下不知所措的孩子呆呆地站在那里。孩子還小不知道該怎樣應對這樣的“冷暴力”,但是被孤立,被遺忘的滋味卻實實在在地品嘗到了。若干年后,當孩子長大成人后,小時候的這種經歷會給他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壞影響,我們無法估量,但這是教育工作者無法推卸的責任。在女兒的班級,“冷暴力”是絕對沒有的。我經常能看到,她們的老師為了一個知識點不厭其煩地為學生講解,甚至,給學生家長講解。我們去開家長會時,老師會引導家長怎樣去給孩子講解不懂的地方,怎樣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家長會成了家長們交流教育心得的平臺。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迷失在應試教育里,不希望孩子的成長圍著考試、成績轉。分數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好壞的標尺。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掌握每個成長時期應該懂得的知識,這才應該是教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