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艷
早在七八年前,就有不少教師嘗試在網絡技術條件下進行寫作教學,但時至今日,這種特定條件下的寫作教學多少顯得有點冷清,大多數教師似乎更習慣于傳統的寫作教學。除了學校條件的局限,造成這種局面更多與教師們的認識有很大的關系。為了加深認識,我們很有必要把它與傳統的作文教學作個比較,使廣大的語文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網絡技術條件下寫作教學的獨特優勢,并能充分利用這種獨特優勢去提高寫作教學效率,開拓寫作教學的新局面。
網絡技術條件下寫作教學的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筑寫作情景
學生的生活范圍往往十分狹小,多數局限于家庭、學校之間。他們對于社會接觸很少,很多社會現象只能從報刊、電視上了解;他們交往的人主要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因而,學生對許多東西很難有真切的體驗,在寫作時就很難進入特定的寫作情景,很難產生寫作沖動。這樣,他們就不可能進入良好的寫作狀態,要完成作文,就只能去編造,在作文中寫假話、套話和空話。許多教師都看到過這種現象:寫好人好事,全班一半寫撿錢包、讓座;寫感動自己的人,絕大部分寫清潔工人。冷靜一想,有時也不能完全怪學生,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本來就很簡單,城市里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很少有機會去外面走走,怎么可能有那種經歷和感受呢?
在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室中的小網絡控制臺向學生提供虛擬的現實,以此來幫助學生構筑寫作情景,從而誘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傳統的寫作教學,在課堂里,教師要幫助學生進入寫作情景,只能用口講述,或是讓學生看相關的文字材料,學生只能憑借語言(教師口頭語或材料書面語)進行想象,才能進入寫作情景。兩者相比,顯然在網絡技術條件下,學生進入寫作所需要的情景更容易。
二、讀寫結合
讀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鑒于閱讀能給寫作提供各種借鑒,很多人都主張用閱讀來促進寫作,用已有的讀來指導寫。
傳統寫作教學的讀寫結合與網絡技術條件下寫作教學的讀寫結合是截然不同的。一方面,兩者在讀寫結合的同步性上有差異。在傳統寫作教學中,讀寫結合往往是不同步的,讀是以前的,而寫是眼下的。讀寫結合就是把以前的讀和眼下的寫結合起來,眼下的寫要去借鑒以前的讀。而在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讀寫結合往往是同步的,教師在學生寫作的同時向學生提供一篇或若干篇參考性文章(也可以是文字片斷),以便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或是寫法參考,學生的讀與寫是同步進行的。顯而易見,在讀寫結合上,讀與寫的同步性越一致,讀對于寫的指導作用就會越大。另一方面,兩者在閱讀數量上有差異。傳統寫作教學在讀寫結合上,能提供給學生的文章在數量上往往都比較有限,學生在閱讀上選擇的余地不多。而在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大量的用于寫作的參考性文章。另外,兩者在快捷性上也有很大的差異,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由于它提供給學生寫作的參考性讀物是超文本的,因而能快捷地呈現,這是傳統寫作教學無法比擬的。
三、寫作交流
傳統寫作教學,主要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學生與其他人的交流更少。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主要體現在: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文,教師課后批改作文,教師在第二次作文課上講評學生作文。而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學生的寫作交流在廣度與深度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1. 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教師閱讀學生的作文,了解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寫作;二是教師借助網絡技術進行作文批改與講評。前一種交流方式將在后面闡述,現在先談第二種交流方式。
在網絡技術條件下,教師可以把學生在網絡下寫的有代表性的作文直接呈現在每一個學生的面前,實現針對所有學生的面批面改,這在傳統作文教學中是無法實現的。傳統作文教學,教師只能針對個別或少數的幾個學生進行面批面改,因而大多數的學生只能看到作文批改的結果,針對所有學生的只能是我們常說的教師批改完作文后進行的集體講評,即學生主要是“聽”教師的集體講評,而無法“看”到教師具體怎樣批改,其結果很可能是學生知道“這樣寫”,而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寫”。網絡技術條件下實現的針對所有學生的面批面改,學生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教師的整個批改過程。而且在網絡上教師可以把作文的批改與講評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邊批改邊講評,避免傳統作文教學中批改與講評完全割裂的局面,整個批改與講評的過程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其中。
2.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一個學生在作文的同時,可以讀到其他同學的作文(這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是難以做到的)。學生很容易了解到他人作文的優點和缺點,能夠及時借鑒、學習其他同學在立意、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的長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幫助的。
同時,由于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對方的作文,他們便會盡力寫好自己的文章。對于作文好的學生來講,由于他們的作文會引起更多的關注,因而對其鞭策力也會更大。
在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寫作交流還有一種更為直接的方式。教師可以借助教學中的小網絡控制臺,指導學生在網上對同學中的某一篇作文進行點評,這種交流方式對學生認識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很有作用。
3. 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
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學生寫作交流除了有我們上面所談到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深層交流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大量直接交流兩種,還有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在網上讀其他人的作文,并可以對其他人的作文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也可以把自己寫的作文發表到網上讓其他人閱讀,并獲取其他人對自己作文的看法。學生在網上發表作文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擴大作文的讀者范圍。讀者范圍的擴大有益于培養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有讀者意識,學生才能真切意識到寫作的意義,才能意識到寫作的責任。
另外,學生寫作交流還有一個很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問題:寫作交流的互動性。在傳統寫作教學中,學生寫作交流往往是單向的。相比之下,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學生寫作交流往往是雙向的、互動的。借助網絡這個平臺,學生與教師的寫作交流可以呈現出很強的互動性,學生可以與教師一起來批改和講評。同樣,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其他人之間也可以呈現出很強的互動性。這種寫作交流的互動性,可提高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個別教學
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寫作教學,教師借助小網絡控制臺可以隨時看到每個學生正在寫的作文,教師能夠針對個別學生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適時的在線指導。在選材、立意、開頭等方面,教師在學生寫作之初往往就可以發現其偏差或不妥之處。在語言、結構等方面,教師可以在學生作文的過程中適時給予指導。而傳統的寫作教學,對于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很難當場發現,更難以當場進行指點,只能等到學生的作文上交之后才能發現問題。
這種個別教學上的優勢,還體現在教師能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一個班的學生往往在寫作水平上千差萬別,有的學生能寫出語言生動、結構嚴謹、構思精巧、立意深遠的文章,而有的學生連語句都很難寫通順,甚至錯別字隨處可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針對寫作水平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作文題目。教師也可以針對寫作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寫作要求。對于寫作水平低的學生,一方面是文字基本功方面的要求:文字書寫工整、語句通順等;另一方面是審題方面的要求:內容要符合題意,不要離題或偏題等。對于高水平的學生,則是語言準確生動、結構嚴謹、構思精巧等方面的要求。
總之,如果廣大的語文教師能夠意識到網絡技術條件下寫作教學的這些獨特優勢,并在寫作教學中把這些獨特優勢發掘出來,那無疑將會對目前寫作教學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麻園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