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聘皇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作者總是將自己的情感蘊含在語言文字中,寄托在字里行間,鐫刻在文章的骨髓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讀人之所讀,得己之所得”,將語言文字與體會情感結合起來,做到“學文悟道”。
一、品詞味句
語文教師要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情感,使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達到“品中悟道”。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載體。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味、咀嚼,挖掘其中的思想內涵。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我讓學生抓住“得意洋洋”和“失聲痛哭”,細細品味小巴迪的內心活動。一個學生說:“‘得意洋洋刻畫出小巴迪受母親贊揚時的神態,他心里十分興奮又有點驕傲,認為自己是個詩人了。‘失聲痛哭反映出小巴迪受父親責備時的神情,將他從云端墜落地下的過程逼真地再現出來,此時的小巴迪心里十分沮喪又有點不服,覺得父親過于苛刻了。”學生通過品味這兩個詞語,悟出了母親的仁愛與父親的嚴厲。抓住課文中“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這句話讓學生品味,能夠精準觸摸到課文的“主動脈”。一位學生說:“考試得了99分,老師表揚我進步快,爸爸卻警告我如果細心一點就不會丟失那一分。老師的鼓勵讓我充滿信心,爸爸的警示讓我不再驕傲,這兩種愛伴我健康成長。”另一位學生說:“做了錯事,媽媽狠狠地揍我一頓,爸爸卻夸我勇于承認錯誤。如果媽媽不揍我今后還會犯錯,如果爸爸不夸我會選擇隱瞞自己的過錯,缺少其中一種愛,我的人生軌跡會偏離方向。”接下來我列舉實例進一步闡明這兩種愛的作用。一個小男孩用小刀在車身上劃下一道道痕跡,年輕的媽媽嚴厲地說:“你做了一件糟糕透了的事,必須道歉。”小男孩道歉后,車主說:“小家伙,你的道歉精彩極了!”提問學生:“如果小男孩只聽到一種聲音,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學生說:“如果媽媽夸小男孩干得漂亮,那他以后定會繼續干壞事;如果車主面對小男孩的道歉再一次數落他,那他以后做了錯事肯定不會承認了。”學生真正悟出了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愛的意義。
二、朗讀悟道
朗讀貫穿語文課的始終,沒有朗讀語文課就失去了生命。語文教學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讀文悟道”。古往今來一篇篇佳作之所以能傳誦不衰、回味無窮,就是因為作者的筆墨飽蘸著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寄托在語言文字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搭建好一座“思想橋”,將作者的思想與學生的思想融合起來,將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變為鮮活的情感。這座橋所用的材料就是“誦讀”。聲之于文猶如花之于樹,以聲傳情,以讀傳情,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境界。因此可以說,文章的情是通過聲音來再現和傳播的。讀他人文字,傳他人思想,喚自己情感,將作品、作者、讀者的情感緊密融合在一起,碰撞出情感的火花,引起心靈的共鳴。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那些最令自己受感動的語句,細細品味作者寄寓在這些感人語句中的對小女孩的同情心和對當時不合理社會制度的憎恨心,讓文中那飽含情感的火焰點燃學生內心的火炬,燃燒學生的心靈,達到“讀文傳情”的目的。有學生這樣說:“我讀‘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的時候,心想小女孩的家一定十分窮苦,很擔心她會凍壞,很想把自己的棉衣給她。”有學生這樣感慨:“小女孩擦燃火柴出現的幾次幻想正是小女孩迫切希望得到的。她冷需要火爐,她餓想吃烤鵝,她孤單渴望關懷。小女孩真是太可憐了!我多么想幫助她實現這些幻想!”學生讀語句,品情感,生愛心。“讀完‘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時,我的心被震撼了,為什么小女孩只有死才能解脫痛苦呢?為什么沒有人來幫助她呢?”連問兩個為什么讓學生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不合理和窮人的悲慘命運。學生讀出了作品的靈魂,讀出了作者的情感。
三、生活悟道
生活是一面鏡子,能折射人性的光輝。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照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舉止,能將課文中的思想情感遷移到學生的心中,默化為一種道德情操,達到“文道統一”的效果。教學《鋤禾》時,抓住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讓學生想象農民在田間勞作時揮汗如雨的情景,感知勞動的艱辛。一位學生說:“浪費糧食是不尊重勞動成果,不同情勞動人民的表現。”另一位學生感慨:“糧食是汗水澆灌出來的,我為自己曾經亂丟飯粒的行為而深深自責。”還有更多的學生倡議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學完課文《可貴的沉默》后,我要求學生帶著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的愛。一段時間后,各種信息反饋到我這里。一位學生的媽媽說:“我那小家伙不知從哪里打聽到我的生日,為我唱《生日快樂》歌,要知道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我那淘氣鬼最近懂事多了,每次下班回家,都會為我泡一杯茶呢。”一位父親滿臉喜悅地打電話給我。“我女兒搶著做家務事呢。”“我小孩幫我提水澆花。”“我孫子為我捶背呢。”我深深地感覺到愛的種子已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一定會開出最艷麗的花朵,結出最純真的果實!
學文悟道,因道學文,褒是貶非,揚善抑惡,達到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高度統一的境界,讓學生的成長軌跡在學識與情感兩股風的作用下不斷向前延伸。
(作者單位:湖南省雙峰縣鎖石鎮鎖石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