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學習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施要點為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拓展問題.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延伸問題,使學生能夠深入學習生物知識、理解生物知識.
一、引導學生在學習情境中提出問題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學習問題,使學生感覺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就是回答教師提問的過程,從而覺得失去了學習主體性.在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創建直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看到生物的現象,找到學習的問題.例如,在講“物質跨膜運輸”時,教師可以在燒杯中盛大半杯清水,并滴一滴紅墨水.然后引導學生觀察發生了什么生物現象.學生看到一滴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散.這種擴散方式是以輻射的形式擴散,是由濃到淡的方式輻射,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一滴很濃的紅墨水在杯中變成了一杯淡淡的紅墨水.看到這一現象后,學生產生了學習好奇心,很想知道,為什么紅墨水在杯中會擴散,并且為什么以輻射的形式擴散,這一生物現象說明了什么生物機理?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新知.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生物實驗、生物現象等,創造直觀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發掘學習情境中的生物問題.
二、引導學生在研究學習中提出問題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直接給學生講授生物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如下教學弊端.第一,學生養成了被動的學習態度.有些學生即使抱有學習疑問,也是等著教師講解知識.第二,學生的思維水平得不到培養.有些學生不會深入思考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包含有哪些問題,自己有哪些問題沒有聽懂.因為學生學習知識不求甚解,所以不能靈活運用生物理論知識.第三,學生獲得的是教師整合的生物體系知識,而沒有生成個性化的生物體系知識.學生的生物體系知識不是自己生產的,所以不能理解生物知識之間有哪些內在聯系,從而不能靈活運用生物知識.利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教師能夠突破傳統生物教學模式的弊端.例如,在講“物質跨膜運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在共同學習以前,學習小組要結合課本,擬訂出該次需要學習的問題,并以這些學習問題為目標,開展共同學習活動.擬訂出學習問題以后,學生可以自主地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自主回答問題.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是限時的.在完成學習活動以后,學生要交流討論剛才擬訂的問題,并輪流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最后整合出問題的答案.比如,有一個學習小組就以物質跨膜運輸產生的條件、原理、分類這三個問題為目標,開展文獻閱讀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掌握了大量的生物知識.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結合學習目標提出學習問題;學會閱讀文獻資料,應用學過的理論知識解釋學習問題;學會在交流探討中完善問題的答案,整合知識體系.
三、引導學生在知識拓展中提出問題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一般運用引導做習題的方法讓學生拓展生物學習,容易讓學生用完成任務的態度對待拓展學習.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運用引導學生做科學研究的方法開展拓展學習活動.這種教學方法,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層次性,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特點.例如,在講“物質跨膜運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到物質跨膜運輸的一個生活案例,開展物質跨膜運輸的案例研究,并將學習成果發布在博客上.在研究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制訂學習研究框架,也可以在網上借鑒他人的學習研究框架.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決定研究的深度.在完成學習以后,學生可以根據學習情況觀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層次不同、思維不同、學習習慣不同的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在教學拓展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個拓展學習的目標,讓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學習層次、思維水平、學習習慣,才能使學生主動完成拓展學習任務.
總之,高中生物“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研究生活中的生物問題,以生物問題為案例,繼續深入探索生物科學知識,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