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東升
摘要:探究性學習,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他們對科學規律與自然規律的興趣.在探究性學習中,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也能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轉變傳統的思考模式,促使他們積極學習.本文分析如何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探究性學習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實驗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獲取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下面就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談點體會.
一、物理探究性學習的具體過程
1.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物理知識.科學知識與生活知識密切相連.科學家除了具有對科學的天賦外,更重要的是對科學十分熱愛.只有這樣,科學家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知道,牛頓之所以能夠發現牛頓第二定律,是因為牛頓在蘋果樹下休息時,一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他并沒有馬上撿蘋果,而是在思考蘋果是如何掉下來的.正是由于他勤于思考,才成就了他一生的輝煌.在實際生活中各處都存在物理現象,只要我們善于發現、積極研究,就會對這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產生興趣.比如,冬天衣服摩擦出現靜電、筷子放入水里出現折射等現象.又如,汽車制造公司需要運用一些物理知識對汽車整體受力情況進行分析,還需要細致研究汽車安全性能.汽車的剎車系統工作原理就是控制加速度大小與利用車輪和地面的摩擦.
2.在實驗中獲得真理.無論哪一種類型的定理都需要有關實驗證實.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通常來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步驟,在實驗證實下,最后得出有關的數據結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利用實驗證實定理,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磁場”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引導學生學習.在桌面上放上鐵粉,并利用磁鐵在鐵粉上方進行勻速移動,讓學生對所產生的現象進行觀察.通過實驗學生發現,本來雜亂的鐵粉,在磁鐵的作用下呈現出規律性.這樣,學生便會對探究物理現象產生興趣.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新型創新教育模式,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探究性學習過程是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教師要以人文為本,營造平等、融洽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真理的來之不易.
例如,在驗證“能量守恒定律”時,教師應在實驗室中準備好實驗所需要的器材,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中,學生將一段紙帶系在小車的砝碼上,在斜坡上釋放小車后,打點計時器就會在紙袋上出現很多點.各個小組整理好實驗數據后,編寫實驗報告,教師與學生共同交流和研究實驗報告.有的學生提出問題:能量守恒定律為什么能夠成立?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此定理自行探究.教師可以先讓學習自主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大家共同商量解決.在正確的、合理的實驗步驟中,讓學生得知成立能量守恒定律的條件.如果有學生得不出能量守恒定律,就要對實驗中誤差進行分析.
又如,在講“熱學中的能量守恒”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密閉氣缸,并用隔板將其劃分為左右兩個部分.然后將隔板在密閉氣缸中進行無摩擦移動.在右側氣缸內設置電熱絲,讓初始狀態下氣缸兩側的氣體溫度一致.當向右側氣缸內電熱絲提供一定時間的微弱電流后,由于電熱絲受熱,其氣缸內的壓強增大,右側氣體則會向左側氣體進行活塞運動.當再次達到平衡時,兩側氣體的壓強相同,但是比原始狀態時的壓強大.對于右側氣體由pV/T=常量知,溫度比初始狀態要高,內能也比初始狀態大.由能量守恒可知,兩邊氣體內能的增加量與電熱絲釋放出的熱量相等.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得出結論:(1)左邊氣體的壓強會增加.(2)左右兩邊的氣體溫度都會提升.
總之,從各方面上來講,物理課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實施探究性學習.只有實施探究式學習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秉持嚴謹的科學態度,成為國家需要的科學人才.探究性學習模式,不僅對于物理這門課程有應用價值,也要充分應用在其他學科上,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高飛,邢紅軍.以科學方法引領初中重點物理知識的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