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紅
摘 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個體和不同需求,達到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這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體育教學 中學生 個性發展 主體意識 創新能力
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僅有教師的積極性,缺乏學生的主動性,只有對知識、技術的傳授,缺乏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引導,體育教學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而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鮮明的個性,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人才。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重視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在體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良好個性的形成,學校教育的引導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新課程改革也把發展學生個性列為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體育教學的特點也決定了其過程是發展學生個性的理想場所。因此,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個性,促使個體全面而自由和諧的發展,應該成為我們教學的重要任務。結合體育教學實踐,淺談以下四個方面:
一、要重視學生個性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中學生在心理、生理、性格、氣質上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俗話說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個性的不可重復性和無限的多樣性。有的學生內向、持重;有的學生熱烈、活潑;有的學生喜歡競爭、愛表現自己;有的學生肯吃苦、有耐性、意志堅強;有的學生課堂遵守紀律,嚴謹好學;有的學生愛自由、創新欲望強;有的學生喜歡田徑、有的學生喜歡球類運動……我們在教學中應當正視這些事實,發展學生個性。 如我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有限的選項的教改實驗,即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每節體育課中除按大綱要求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正常教學外,還根據場地、器材等條件安排幾個項目供學生選擇練習,學生在完成第一教學任務外,可在教師提供的項目中選擇1-2個自己喜愛的項目進行鍛煉。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轉變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主動性
學生的主體性,就是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在同客體發生作用時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對于誰是主體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忽視了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教師是主導者,組織者,他對整個課堂調控作用,只有通過教師才能達到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主體性教學的學生觀是:沒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異的學生。我們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提倡個性發展,更要理解個性發展。個性發展并非教師依照每個學生的意愿進行。針對其個人的教學,學生喜歡什么學什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其主體感受,發揮其主體作用。特別是我們學校,場地器材比較落后,許多方面還不能滿足學生活動的需求,不注重學生的感受,就談不上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的許多認識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針對差異啟發引導,獨立探討,獲取知識,從中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把體育學習看成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只有促進學生的身心向更高的水平發展,他們才能更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誘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動學生學習熱情
體育興趣是人們為求積極和優先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互聯系的意向活動,是個性的最直接的體現。歷史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來自哪里?興趣來自生活體驗,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其表現方式也是呈現多樣化。特別是在體育課中,學生在實踐中容易把生活體驗帶到學習中來,而個性因素往往制約了表現方式。教師應該考慮自己在教學中怎樣去誘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和強化學習熱情。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才會情緒激昂、精神飽滿,加速教學進程;學習有了興趣,學生就能持之以恒。樂而忘疲的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再者,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情境。情境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好奇心求知欲比較強的學生,興趣也比較容易激發和轉化。因此教師選擇內容時也應多樣化,從學生心理和生活出發,多選擇一些趣味強的運動項目,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加以引導和轉變,讓學生放開心扉,融入到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激勵學生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并且在實踐中體驗到體育學習帶來的無窮快樂。由此可見,誘發體育的新奇感。喚起體育鍛煉的熱情,是使學生積極學習體育的重要環節,是使教學得以生動活潑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必經之路。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挖掘學生潛能,注重學生創新能力
體育教學是以實踐課為主體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練習、游戲、比賽,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勝利的快樂。體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自己,不斷提高自已的素質。因為教師自身素質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必要條件。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教育關系。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民主、平行地進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進行“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將教學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要求。相反,不尊重學生的自由、平行、獨立的人格,就會壓抑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會缺少自尊、自信的主體意識。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學生主動性的調動,杜絕對技術水平高的學生的偏愛和縱容,避免對差生的輕視和疏遠。對待差生要“愛字當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師才能使贏得學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從而提升其人格魅力。要注意采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尋求與學生的密切配合,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堅信學生的自我教育力量,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的體育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自主創新,進一步促進個性的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創新和個性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個性發展往往決定創新能力的提高,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立的個性,每個人都有對問題的不同看法, 他們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們教學中忽略的,所以我們身邊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加以適當的評價和鼓勵,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要積極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學習需求和愛好,充分發揮他們的求索精神。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往往更具人性化,教師應當尊重和采用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自主中求得創新,而創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進個性發展。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讓體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擁有完善的個性和人格,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生動的主角,全面提高體育綜合素質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季元異.深刻領會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J].中國學校體育.2001
[2]王偉.體育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樂學”的能力[J]
[3]耿培新.體育與健康七至九年級《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