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政波 李琦 吳軍 王芳芳
摘要:目的 分析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現狀,為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模式改進與發展提供參考。方法 建立文獻采集標準,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收錄在多種中文期刊數據庫中涉及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的文獻進行檢索、篩選及分析。結果 符合采集標準的文獻共計118篇,包括綜述、描述性研究、質性研究和經驗總結。其中經驗總結特別是主觀評價培訓效果的文獻較多,顯示出對當前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的滿意度較高,但是培養模式、標準及流程并不明確。結論 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的模式有較大的發展和改進空間,亟待研究并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模式。
關鍵詞: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
專科護士(specialistnurse,SN)最早源于美國,是在順應護士專業化發展,提高護理質量和護士臨床實踐能力的背景下產生的[1]。是指在某一具體專科護理領域完成相應教育課程,具備熟練的專科護理技能和知識,并獲得考核認證的專科護理人員。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的發展,護理領域對其從業者本身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我國2005年頒布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2005-2010年)》,從而專科護士培養進入了正式發展階段。手術室護理是護理領域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分支,隨著手術領域的擴大和細化,新手術方法、器械、儀器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對手術室專科護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要求同樣越來越高;而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發展起步較晚,且年輕從業者居多,相對臨床工作經驗不足,故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養愈發重要和迫切[2]。
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模式,對國內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現狀進行了文獻回顧。了解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現狀,結合手術室臨床護理實踐與調查,為探索并不斷完善適合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模式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文獻來源及檢索方法 通過與手術室領域相關專家3名進行充分交流,確定文獻檢索范圍及關鍵詞;在萬方數據知識平臺、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Sinomed)、維普數據庫以及中國知網數據庫中以“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護士培養”為檢索詞,時間范圍從2010年至2016年;文獻來源為:全部期刊。對從上述4個數據庫中檢索出的文獻的題目、關鍵詞、摘要進行初步閱讀、篩選,得到初次文獻數據;然后通過數據庫節點文獻功能,對檢索所獲得的初次文獻的參考及引證文獻進一步檢索、篩選,得到最終納入的文獻。
1.2文獻篩選標準 ①公開發表的以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為核心的文獻;包括:培訓課程設置、效果評價、經驗體會、國內外現狀調研,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探討等。②排除研究內容與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無關的文獻,包括征文、短篇報道以及重復的文獻。③排除無法獲得全文的文獻。
2 結果
2.1符合條件文獻數量4個數據庫共檢索出450篇相關文獻,經過題目、摘要和關鍵詞的閱讀順序排除相同或相近以及無法獲取全文的文獻,對納入的文獻全文閱讀篩選,最終符合篩選標準的文獻共計118篇。
2.2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相關文獻內容
2.2.1年度變化及期刊分布綜述、經驗總結類文獻呈逐年增高趨勢,描述性研究小幅波動,質性研究類文獻較其他類型文獻仍處于較低水平(見圖1)。文獻期刊分布以中文核心期刊為主,占比70%以上(見表1)。
2.2.2綜述類文獻29篇,占24.5%,多為對國內外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定義、培訓課程設置、核心能力、資格認定、國內培養情況、專科護士職業歸屬等方面進行介紹和探討。
2.2.3經驗總結類文獻46篇,占38.9%,研究者多以自身經驗作總結,從學員選拔、師資力量、培訓目標、培訓課程設置、考核方式、培訓效果總結等方面進行歸納和分析,對我國專科護士的培養提供經驗并提出建議。
2.2.4描述性研究類文獻30篇,占25.4%,研究者從現有資料數據出發,對學員資格、培訓流程、資格認定、核心能力、培訓的不足之處等進行分析比較,進而獲得依據,對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訓模式提出假設。
2.2.5質性研究類文獻13篇,占11.2%,采用質性研究對專科護士的培訓模式、核心能力評價、課程設置、資格評定及復審、角色職能等進行研究。
2.3培養模式
2.3.1學員入學資格 從所納入的文獻數據分析來看,入學資格要求變化大致分為3個時期。第一個時期(2010~2011年),此時期參與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的學員資格大多要求具有5年及以上二級醫院手術室專科護理工作經驗、本科學歷、CET4及以上英語能力、護師及以上職稱[3]。第二個時期(2012~2013年),此時期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學員資格要求3年及以上二級醫院專科護理工作經驗、專科及以上學歷,不再有英語能力要求[2,4]。第三個時期(2013~2015年),此時期學員資格要求中多數已經沒有醫院等級、學歷等具體要求;只需專科領域工作2年及以上的注冊護士即可[5-6]。
2.3.2課程設置
2.3.2.1課程內容設置 專科護士培訓課程內容一般分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陳艷等[7-8]研究者使用德爾菲法以問卷、函詢等方式咨詢手術室護士、臨床護理專家,從專家給出的意見中整理出23個一級條目以及105個二級條目,在此基礎上設定專科護士培養的課程。穆燕[3]等研究者則選用醫科大學編寫的護理學教材為內容進行專科護士的培訓。也有研究者使用自編的教材及傳統的一對一帶教親授方式進行專科護士培訓[9],或者使用分組制按學員需求進行帶教培訓[10],目前國內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暫沒有統一的課程內容設置。
2.3.2.2課程時間設置 培訓多以脫產學習為主,一般以2~6個月不等,最短的有文獻提到為2~3 w[11]。從文獻分析總結出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程序大致如下:入學評估→集中授課→每周隨班考核→結業理論考核→臨床實踐學習→結業實踐考核[12]。
2.3.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為理論與技能考核,專科護士培訓課程順序一般為先進行集中的理論學習,后進入臨床的實踐學習。理論學習學時結束之后會進行統一的理論考核,成績合格方可進入下一階段的臨床實踐環節;理論考核有一次性的,也有分階段多次進行的。實踐技能考核多以帶教老師或者專科組長組織進行考核,不同于理論課程的統一考核。
2.4資格認定
2.4.1資格評定 專科護士培訓結束之后會根據學員在培訓學習期間的各項表現以及考核分數進行資格的評定,評定等級各培訓單位不一,李躍榮[5]等研究者將資格評定的分數定位≥91 分(優秀)、81~90 分(好)、71~80 分(較好)、60~70 分(合格)、≤59 分不合格;合格者由培訓單位頒發給手術室專科護士資格證書。
2.4.2資格復審 在所有納入的文獻中暫未發現有文獻提到如何對專科護士的資質復審的方法或標準。邢潔玲[6]認為專科護士教育模式的構建尚未得到統一確認,不利于我國專科護士的培養和管理。
2.5培訓效果評價 敬潔等[13]調查結果顯示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學員對授課老師的教學水平總體滿意度較高,對理論課程設置、后勤保障等滿意度最低;臨床實踐階段,學員對手術護理配合教學效果滿意度最高,對手術室工作環境滿意度較低。賈曄芳[9]調查顯示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提高了學員職業認同感。90%的學員認為專科護士培訓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與溝通、交流的平臺;76%的學員認為培訓使其了解了專業發展前景,提高了職業歸屬感。
3 討論
我國專科護士發展起步較晚,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呼吁并強調護理專業化發展,而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時間直到《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2005~2010年)》頒布之后才開始籌備,2005年衛生部正式啟動手術室護理師資培訓項目[14,15]。2008年全國第一本統一的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教材《手術室護理學》的出版,被認為是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規范化培訓的新篇章[16]。從上述教材的出版至今,我國大規模開展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至今已有8年,雖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培訓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也存在影響培訓效果的不利因素。
在學員選拔階段,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文獻反應其只需要注冊護士即可,對手術室工作經驗幾無要求;賈曄芳[6]等研究者指出:多數醫院為不影響手術,派遣剛調入手術室,需要規培的護士進行專科護士培訓,學員綜合素質較低,也沒有分層次護士的培養,且也沒有資格復評等措施,最后拿到專科護士資格證的護士其能力差距巨大,對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模式的發展確有不利影響。專科護士培訓機構應充分考量學員職稱、手術室從業年限以及個人綜合能力的基礎上選拔學員,培養出在專科領域具有扎實理論與實踐能力的護理專家,而非護士規培的另一途徑。
在培訓效果評價體系中多數研究者都嘗試以手術室護士、臨床護理管理專家、護理教育專家為信息反饋來源,將收集到的數據加以分析得出結論,并以此數據為基礎,優化、改革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的課程設置或評價標準。整個效果評價體系缺少麻醉醫師以及外科手術科室的意見,收集到的資料面較窄較單一,對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的指導意義有一定局限性。
現行的培養模式都在理論和實踐能力上對學員進行系統規范的培訓,有助于學員在手術室的護理服務和手術室管理方面提升自身能力,但缺乏對學員外語以及科研能力的培養。行業發展,必須科研先行,護理行業也不例外。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正需要一批高素質的護理人才來實現。可以效仿高校開展外語、信息檢索、醫學統計學、論文撰寫等課程,在專科護士的培訓中加入科研能力的培養,使學員能夠發現并解決問題,可能是我國發展高素質護理人才的絕好契機。2010年我國設置了護理學專業碩士學位,可藉由通過專科護士培訓的課程設置優化,構建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教材庫;再利用大學扎實的科研實力反哺臨床專科護士培養欠缺的科研能力,將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與專科護士培訓相結合,為臨床輸送高質量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Davidson 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Practice[J].Oregon Nurse,2015:17.
[2]陳靜,蔣維連.手術室護士對專科護士培訓課程設置需求的質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7):67-69.
[3]穆燕,宋瑰琦,秦玉霞,等.安徽省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理論課程設置的構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96-897.
[4]孫瑞敏,李瑞玲.應用德爾菲法構建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大綱[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7):67-69.
[5]李躍榮,易鳳瓊,趙慶華,等.手術室專科護士理論培訓反饋與質量提升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94-98.
[6]邢潔玲.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現狀[J].天津護理,2014,22(4):374-375.
[7]陳艷,譚思源,張悅,等.綜合性醫院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方案的設置與實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132-135.
[8]邱瑩,張靜.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課程設置研究[J].護理研究,2014, 28(8):2859-2862.
[9]賈曄芳.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及效果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5144-145.
[10]糜麗梅,涂成華,諶貽琴,等.手術室專科護士帶教的實施與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2(26):2086-2087.
[11]藍飛紅.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養現狀[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 2:16-17.
[12]劉惠,張秀華,邵麗.手術室專科護士系統化培訓及效果[J].全科護理,2015,13(14):1337-1338.
[13]敬潔,王小麗.四川省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73-75.
[14]Kwasik S,Schultz R.OMAN:The Emergence of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J].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2016,119(4):71-73.
[15]陳素蘭,陳麗媛.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的現狀及展望[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7):1319-1321.
[16]馬運苗,李安玲,趙惠敏,等.國內外手術室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15,(9):1029-1031.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