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
人們在實踐活動中很重視結束,“善始善終”就是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有好的開頭,也要有好的結尾。一堂生動活潑、具有教學藝術魅力的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動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余音繞梁。導入是“起調”,結束是“終曲”,完美的教學必須做到善始善終。課堂教學的結尾,要根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將分散的知識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他們對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一、課堂教學結束的概述
教學結束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及時進行總結、鞏固、擴展、延伸,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從而鞏固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教學行為方式。課堂結束,不僅是結束課程,也是整個教學內容的歸納和總結,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點。從信息及其加工的角度看,課堂結束是幫助學生對在新知識學習中獲得的信息進行提煉、篩選、簡化,有重點地記憶、儲存,并通過與原有知識信息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結構化和遷移運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認識結構中。這個過程能夠啟迪智慧,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深入進行。
二、數學課堂教學結束的方法
課堂結束的方法可分為封閉型結束和開放型結束。封閉型結束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程的要點上。開放型結束是把所學的知識向外延伸,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習的興趣,或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
(一)封閉型結束
封閉型結束又稱“認知型結束”。它是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對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總結、鞏固而結束教學的方法,其目的側重在“感知→理解”上。這種方法是對問題或課程的歸納總結,對結論和要點的明確和強調,盡可能引出新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將知識運用到解決新問題中。
1. 歸納總結法
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集中歸納,總結知識的結構、規律和主線,強化重點,明確關鍵的教學結束方法。例如,在四邊形教學中,教師在結束環節中提問:“我們學了哪些特殊的四邊形?”學生回答:“有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教師問:“這些特殊的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接著教師用白色大圓片表示四邊形的集合,然后讓學生把代表兩種相近的四邊形的紅紙片往上貼,提醒學生注意能否重疊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屬什么圖形。接著再讓學生貼兩個代表另外兩種四邊形的更小的圓片,并注意能否重疊。貼完后,縱觀全圖,學生能從中一目了然地看出所學的特殊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從而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以利于鞏固、記憶。
2. 比較異同法
把新學的概念和原有概念,或者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它們各自的特征或不同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或相同點,從而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準確、深刻,記憶更加牢固、清晰。
(1)概念的比較
在概念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由直觀到抽象再到本質、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在初步運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質,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是在課堂結束時,將新概念與并列概念、對立概念或近似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它們本質上的異同點。例如將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等進行比較。
(2)數學結論的比較
數學結論,大多是以定理、公式的形式呈現。定理的證明、公式的推導及運用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因而在課程結束時需加以強化,對相似或相關的定理、公式和結論進行比較,以加深學生的識別和記憶。
(3)數學方法的比較
數學方法是指人們解決數學問題的步驟、程序和格式,是認識世界、實施數學思想的技術和手段,是解決問題的具體實施辦法。數學方法主要有綜合法、分析法、歸納法、類比法、換元法、參數法、待定系數法等。對數學方法的總結,可以結合具體的問題,闡明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以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同一個問題可選擇多種解決方法,課程結束時可將它們進行比較,加以強化。例如在應用題教學結束時,可以將“由條件入手的綜合法”和“由結論入手的分析法”進行比較總結。
3. 鞏固練習法
鞏固練習法是指教師在課堂結束時,精心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練習,或恰當地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這既可使所學的“雙基”得到強化和運用,又能及時得到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信息,為改進下一節的教學活動提供依據。練習的內容應是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且是一節課所涉及的核心知識。通過鞏固練習,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習知識的記憶,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并能靈活應用。
(二)開放型結束
在與其他學科、生活現象或后續課程聯系比較密切的教學內容完成以后,教師不應只限于對教學內容要點的復習鞏固,而且要采用開放型結束,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向其它方向延伸,以拓寬知識面,引起學生更濃厚的探究興趣,或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化。
三、數學課堂教學結束的過程
在結束課堂教學的時候,大體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簡單回憶。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簡單回顧,整理認識的思路。
提示要點。指出內容的重點、關鍵點等,必要時可做進一步的具體說明,以鞏固和強化。
鞏固和應用。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解決新的問題,在應用中鞏固知識,并進一步激發創新思維。
拓展延伸。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可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并形成系統,把課題內容擴展開來。
四、數學課堂教學結束的原則
結束時要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并使之條理化;歸納總結要緊扣教學目標,提示知識結構和重點;重要的事實、概念、規律等在教學結束時要進行總結深化和提高;要提出問題或采取其他形式檢查學生學習情況;歸納總結要簡明扼要;將內容拓展延伸,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可采取多種形式,既要鞏固課堂知識又要使課堂余味無窮。
總之,結束課程的形式靈活多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征及教師本身的語言、神態等進行藝術創造,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