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文
信息題是近年在各級考試中較流行的命題形式.它取材新穎,題型多樣,往往以社會為課題、最新科技成果為知識的載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學生對信息題望而生畏,得分率偏低.下面就化學信息題解題障礙及對策談點體會.
一、信息新,存在慌亂的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反映:在考試時,見到沒有接觸過的新內容或考前預料不到的新題型時,心里就會害怕.而信息題常常給出一些新信息,引起學生心慌意亂,解題失去信心.
例如,“輕軌電車”是近年來新興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優點.當輕軌電車開動時,輕軌電車上裸露的“電刷”沿架空電線滑動.電刷材料含有石墨.選擇石墨作為電刷材料是因為其具有下列性質:(1);(2);(3).
分析:此題以輕軌電車創設情境考查石墨的性質,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如果學生心理素質好,認真看完全題,篩掉前面的干擾信息,結合化學規律“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就能從石墨的用途進行分析.由于電刷在架空電線的接觸點上高速摩擦,會產生高溫,因此接觸點上的材料應該具有耐高溫、不易氧化、能導電的性質.
對策:鼓勵學生接觸新科技和實際問題,關注社會熱點和社會焦點,培養學生敢于探索新科學的精神.
二、文字長,提取信息難
有些信息題的篇幅長,學生閱讀到題的后半部分時,就忘了前面部分的內容;看完題目,還不理解題意,于是心里發慌,記憶和思路混亂.
例如,閱讀短文,回答問題:①純凈的氮氣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②在放電條件下,氮氣跟氧氣能直接化合生成無色的一氧化氮氣體;③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溫下易跟空氣中的氧氣化合,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④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⑤生成的硝酸隨雨水淋灑在大地上,與土壤中的礦物質反應,轉化為可溶性的硝酸鹽.(1)短文中描述氮氣化學性質的句子是(填序號).(2)實驗室制取一氧化氮氣體時,宜用法收集.(3)寫出二氧化氮與水作用的化學方程式: .
分析:本題介紹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相互轉化關系,“起點高,落點低”.如果沒有目標地從頭讀到尾,感覺新名詞較多,思緒混亂.如果先看問題,知道題目要求解決什么問題,再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閱讀信息,情況就不同.如(1)是要回答氮氣的化學性質,文中只有①②兩句是描述氮氣的.再結合課內學過的基礎知識: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主要包括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酸堿性及與某些物質的反應等.顯然,文中描述氮氣化學性質的句子是②.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解后面的問題.
對策:先看題后提出的問題,然后依據問題從頭到尾閱讀題目,篩選出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做到“個個突破”.
三、“先入為主”的負面思維定式
由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熟練掌握以及做了大量的傳統經典題,形成了各種類型題的固定的解題模式.這種利用熟練的課本知識和題海戰術反復訓練出來的解題方法,能夠提高解經典類型題的速度,但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僵化了學生的頭腦,形成了消極的思維定式,對解信息題極為不利.
例如,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已知氫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試分析:(1)H+是結構簡單的一種陽離子,H+中含有的質子數為,電子數為.(2)CaH2是一種離子化合物,其中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則該化合物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
分析:在課本知識中,H 的化合價為+1價,學生對此非常熟悉.而此題的命題者用CaH2作載體,設置了一個新的問題情境,解決問題過程中用到的知識主要是化合物化合價的規律.在解決本題時容易形成負面的思維定式.有些粗心的學生認為,H的化合價為+1價.
對策:習慣思維或思維定式是學生鉆進題海,把同類型題機械地反復操練而形成的.要打破思維定式,必須先把學生從題海中救出來,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做習題,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接觸新事物,開拓視野.
總之,信息題之所以使學生望而生畏,是因為它具有篇幅大、信息新、內容廣、關系復雜和模式不定等特點.學生如果能抓住其特點,排除解題時存在的思維障礙,提高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就會簡化問題和提煉信息,掌握解信息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