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建
(臨沂濱河實驗學校)
班級管理是教育的基層管理,是對學生教育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作為一名班主任來講,在設計班級管理、班級建設、班級規劃等工作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素質。
班主任班級工作班級管理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社會在不斷變化的時代,時代的發展變化要求學校要教育出品質過硬、技能過硬的人才,而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中的一員,都是班集體的主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集體的形象。為了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我從剛剛接這個班的那天起,便采取了相應的方法。班委成員開始是老師自己指定的,為了選出學生心目中的人選,我讓學生自己選舉班委,選出后,由我、班委和全體同學一起討論制訂我們班的班規、今后的努力方向,經過這一活動,既使學生參與到班級規劃中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更加自尊、自律、自強,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促進了學生的個人社會化。
二、全員參與集體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1.通過量化管理,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素質的高低,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強,會推動良好班風的形成,能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和管理意識得以提高,并為班集規范化管理提供有利的條件。為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將學生分成7個組,每組選出兩名組長,各個小組之間在學習、衛生、紀律、作業、積極回答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賽,將比賽結果進行分數量化,分數的高低由前一天執勤的班委記錄的情況反映到班主任,再與各科老師的反映的情況相結合,及時將前一天的分數公布在墻上的表格中。兩周總結一次,進行評比發獎。通過這項活動,提高了學生自律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合作精神,增加了學生的危機感,并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了保障。
2.運用多樣的形式,給學生搭建一個舞臺,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心。具體做法如下:(1)充分發揮班委的作用。班委是班主任的眼睛,對管理班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鍛煉和發展班委的管理能力,我將一周中的某節自習課交給班委,由班委決定如何利用本節課,要求班委制定出活動計劃,指出組織者、監督者。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起主導作用。通過這項活動,不僅可以提高班委的管理能力和親和力,還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大大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2)通過班會的形式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創造力、培養博愛之心班會要適時,題目由班委和老師一起商討制訂,而形式則由班委和學生一起討論,集思廣益,讓學生們直抒己見,自己做主。這樣做,班會的內容會豐富多彩,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正確對待有問題的學生
由于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孩子的生理發展,孩子的思想、行為、價值觀都會受到沖擊,一些不良的現象會侵蝕到孩子的內心深處。思想偏激的孩子越來越多,性格古怪的學生越來越多,早戀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因為班主任直接和學生們生活在一起,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風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以后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班主任,為了教育好孩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
1.對于犯錯誤學生的管理應該講究方法。學生畢竟生活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低,犯錯誤是難免的。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其實他們的內心是非常矛盾的,第一,想對老師說實話,但又怕挨批評。第二,他們也渴望被原諒、被理解。如果對學生大發雷霆,狂轟亂炸,勢必會增加學生的恐懼感和抵觸情緒,不但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而且師生間的關系也會變得緊張,長時間下去還會導致學生厭惡集體、厭惡班主任,同時,班里的其他學生對班主任也會有一些看法,長此下去,會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為了解決問題,要學生對老師講實話,班主任應該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人、朋友,輕輕地、親切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學會朋友般的傾聽,傾聽學生的陳述,拉近師生的距離,減少學生的恐懼感。從學生的敘述中找到學生犯錯誤的動機,再心平氣和地和學生交談,以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傾聽,可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受到了教育,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是自己可以信賴的人、老師是寬容的人。
2.要幫助學習障礙生樹立自信。每個班的學生都是參差不齊的,每個班里都有反映較慢的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不是很理想,總是給集體扯后腿,對于這樣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切記,他們很自卑,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如果老師再諷刺、挖苦、排擠,總讓他們看到老師冷若冰霜的臉,會傷害學生的自尊,給學生們造成心理障礙,使學生內心蒙上一層被人拋棄的陰影,久而久之,他們會厭學。這種結果是不但與教育要求相違背,也是教育的失敗。其實,針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不應該吝嗇自己的微笑,應該把更多的微笑給他們。
3.關注性格孤僻的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與其溝通,幫助其樹立健康的心態,朋友般的交談,幫助其學會合作,為這類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有的同學,性格孤僻,對人冷漠,學習成績較好,但如果任其性格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該生的發展,班主任應放下自己的架子,與其交朋友、談心,用自己的真誠感動學生。
班級管理是教育的基層管理,是對學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班主任的管理風格、個性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作用,學生自然而然地在潛意識中把班主任作為學習的楷模,尤其為人處世方面。因而,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萬不得已不要隨便變換班主任。在必須變換班主任的情況下,班主任的交接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許多優秀班主任就栽在中途接手班級管理工作上,怎樣才能順利完成班主任交接工作及新班主任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已提上班級管理教育工作的日程。
第一,定位班級管理基調,抓準班級情感支點。
管理定位是關鍵,定位準確,班級管理工作則事半功倍。民主式、放任式、粗暴式、鐵血式,用哪一種管理方式將決定于班主任的管理風格及班級的基本情況。因為新班主任中途接手對班級內部相對陌生,反而學生對班級的情況十分熟悉,同學之間相互了解,并且已習慣原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無論其管理效果如何。新班主任要融入班級集體中,必須找準班級情感支點,使班主任和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才能更順利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對學生沒有產生愛,教師的教育工作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所以班主任必須對學生產生愛,熱愛自己的班級,熱愛自己的學生;沒有管不好的班級,只有忽視班級管理的教師。班主任情感支點、學生情感支點、班級情感支點成三點一線,就會產生一個優秀的班級。師愛的教育效果是促使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及一種積極的情感因素的心理發展。
第二,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使班級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班級是個共同體,但也是由學生個性組成的。抓準班級情感支點,必須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