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森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北校)
通過新課改的學習和對《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研究了解,《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了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目標、課程內容及教學實施建議等,內容詳實。這就要求高中美術老師要認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把握課程標準,在實際教學中研究教學方式方法,建議老師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培養敢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好地完成普通高中開設美術課程的目的。
新課改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課程標準教學方式高中美術課程教學應該采用的教學方法,說起來似乎簡單,做起來才感覺不容易。正確的教學方法建立在教學方式之上,方法與方式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我們要解決教學方法問題,先要研究教學方式。尹少淳教授有個非常精辟的比方:方式是籃子,方法是裝在籃子中的水果。也就是說籃子中各種各樣水果就是方法,誰都可以去取用,而水果放在籃子中還是裝在袋子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教學方式不一樣了。所以,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研究所教課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在采用教學方式方法的同時,應注意能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感性綜合能力,注重體驗和感悟。
美術教學法,是師生為了完成美術學科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動方式的總稱。教學方法對實現教學目標有著重要作用,好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方法不僅關系到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和美術能力提高得快慢,還關系到學生人格的成長。所以,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是極為重要的。
一、以語言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解授課法。講解授課法是教師通過語言描述、說明和解釋,口傳心授向學生傳遞信息、傳授知識的教學活動方法,是講述、講解、講演等教學方式的總稱。是美術鑒賞教學必須采用的基本教學方式。關于美術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美術規律的學習是必須要采用的。講解授課法是美術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方法,運用其他教學方法的同時,也不可缺少講解授課法的配合的。大家都知道語言是人交際的主要手段,人們主要依靠語言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就是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口傳心授”沒有“口傳”何來“心授”。所以,要做一名優秀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是極為重要的。
2.談話問答法。談話問答法,是美術老師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或學生提出問題要求教師解惑,并通過正確的解答使學生獲得新知識和鞏固舊知識的教學方法,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是一種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組織形式,有著與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通過問答,使學生精力集中,專心聽講,思維活躍,引起學生定向的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利于交融師生情感。這也是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較常用的教學方式。
3.討論學習法。討論學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而進行的信息交流與討論,以求得知識的掌握,從而獲得知識,啟迪智慧。這個討論不只是學生之間討論,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在互動,討論的最高境界是在沒有感覺討論時而討論已經發生,老師在設計討論時構思要巧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只有在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討論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學生在討論中積極思考,爭辯說理,各抒己見,互相啟發,不僅獲得對知識的深刻認識,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還可以鍛煉學生思維敏捷和口語表達以及藝術想象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抒發個人的獨到見解。所以,新課程的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應多采用討論法,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以直觀形象為主的教學方法
1.表演示范法。表演示范法是美術鑒賞課中教師配合講解授課法及談話問答法而進行的示范操作,通過讓學生觀看教師的示范操作,使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獲得知識和對技法的了解的教學認識。美術教學的許多知識和技法問題僅用語言講解是不夠的,必須借助表演示范法使學生獲得直觀視覺信息,繪畫的筆法、技法、配色等這些知識須通過表演示范解決,通過演示,學生馬上一目了然。教師的表演示范過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進一步領悟學知識。
2.欣賞領悟法。《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較廣泛的接觸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拓展美術視野,探索人文內涵,提高鑒別和判斷能力。因此,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最多的教學方式是老師根據實際需要,通過掛圖、幻燈、電視、多媒體等讓學生欣賞經典的美術作品,領略大師的藝術,品味藝術美。美術欣賞中,學生在觀賞美術作品時,最初的感受往往是獲得美感的重要基礎。憑第一印象來欣賞美術作品確實受到知識和經驗的局限,但確實能使學生了解所學內容、體會藝術形式特點、認識形式法則及高超的表現手段,也是非常有助于教學的,從而啟迪創意和開拓美術視野。同時,欣賞作品時不是對美術作品的全面介紹評價,而是配合各課業教學內容,圍繞重點對選擇的作品進行欣賞活動,課前要求學生要充分預習,利用圖書館、網絡查找收集相關資料,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起到領略美感的作用,再通過講授的配合就能更好的完成鑒賞教學目的。
3.情境創設法。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為了深化主題,突出被鑒賞作品鮮明的時代、民族個性特征,可以針對美術作品、美術家、美術現象,用有關的音樂、文學故事、影視作品等方式來創設背景情境,也可以通過學生上臺直接扮演,增加學生學習樂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染學生情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三、以實際操作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鑒賞應與繪畫、工藝結合,鑒賞課不應一味地看作品講理論,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可進行些創作、設計與制作等練習,以學生獨立動手操作練習為主,通過臨摹、寫生、默寫、創作、設計、制作等操作手段進行實際動手訓練。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加深對藝術的理解,也掌握些技法及美術創作能力。其實,美術課堂教學就應該有很多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練習的,美術學習個體性強,美術的表現與個體感受、想法是分不開的,教師的指導就是學生進行訓練,是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能力的訓練,造型技法的訓練,形象思維的訓練,藝術創造的訓練,實用工具材料的訓練等,一句話,就是對學生眼手腦協調并用的訓練。在學生訓練中,教師輔導要準備充分,對學生提出明確的練習目標,明確交代操作的方法步驟,使學生明確的按步驟有序進行操作練習,已達到美術鑒賞課的真正學習目的。
高中美術課程教學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藝術家,而是著眼于全面素質和藝術品位的提高,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藝術敏感性。美術教育理論和體系隨著教改發展不斷變革,這也就給高中美術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現階段高考不變的情況下,要深刻研究高中美術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才能實現高中美術課程教學的目的,并為社會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實驗教材——美術鑒賞.人民美術出版社.
[2]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