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華
(河北省唐山市王官營鎮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科目感興趣,才能把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自信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學好英語的前提,它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英語學好。
一、了解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老師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決定學生學與不學,喜歡與不喜歡某一學科,這是一種感情遷移現象。“愛屋及烏”也是這一個道理。因此,溝通師生情感,達成師生間的雙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學中應該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對待學生,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既當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相信每位學生,挖掘出他們身上的潛在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達到師生情感共鳴。尊重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在細節處也能體現。比如,有的學生雖然英語基礎較差,但發音準確,還有的音色音調地道純正,絲毫不亞于成績好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可以多給機會展現他們的亮點,如在班級帶讀、參加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也有的學生英語書寫工整、字跡清秀,甚至有書法特長,可以通過舉行書法競賽來展現他們的作品;另外還可以舉行英語詞匯比賽、閱讀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機會地品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使學生在被尊重、被肯定的過程中感受自我,體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激發起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作為一名農村初中教師,我發現這么一種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討厭學習的跡象,其中又以英語為主,我們有相當多的初中英語教師由于學校辦學條件差,缺乏一些現代的教具,課堂上總是表現為我說你聽、我讀你跟,充斥著不明就里的死記硬背。久而久之,不少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苦”的感覺,使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索然。大家都知道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求知欲。
由于教學的需要,我常制作一些簡單的圖片或卡片,獲取與之相關的教學實物來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巧妙地運用教具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在講prices涉及How much is it?One Yuan/ Two pounds/Three dollars和衣服等功能項目時,為了不讓內容顯得枯燥,增加對英語國家貨幣文化的了解,增強國際意識,我想辦法借到了美元、港幣、英鎊等國家的貨幣和一些衣服的圖片,然后利用這些貨幣和圖片來進行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功能對話,如在Shops里進行對話與交流,學生的真實情感和表演激情油然而生。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習興趣也明顯提高。
此外,還要巧妙設計教學,我充分合理地利用直觀教具、音像設備和網絡資源,進行大量的視聽語言輸入活動,大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拓寬了學習渠道,更好地因材施教,促進個性化學習,改變“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落后局面,多種媒體組織教學,使學習內容生動、直觀、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沒有積極的興趣,學生就沒有求知的欲望,更不會產生興趣。因而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情感的交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喜歡你這位教師,自然就會喜歡你教的課,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三、以情感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情感是產生興趣的“催化劑”,有效的學習都是動情的學習。沒有熱情,就不可能對真理執著的探索。課堂上,教師要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中,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心情,用自己親切的教態、文明的舉止和富有感染力的話語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對學生在課堂操練中的表現要多說:“Good!”“very good!”“Great!”“Excellent!”“Wonderful”“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等,給予學生適時鼓勵。此外還要格外關注那些基礎差的學生,認真幫扶,適時肯定,多予鼓勵。活動中多用“Well done”“Very good”“So good a boy(girl)”“Take it easy”“I believe you can”等來肯定學生。在課外教師還要有計劃地找學生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困難以及他們對教學的看法、要求,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要循循善誘,耐心幫助。如當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好或進步不大時,老師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點名批評,而應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指出他們的優勢所在和不足之處,幫助他們制定改進措施,促使他們努力學習,爭取進步。
四、求新求奇,寓樂于教
學生領新書的時候,讀書的興趣最高。為什么呢?興趣就產生于“新”,喜新厭舊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求新求奇,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每節課都要有點新東西——哪怕是一個新單詞,也要求新求奇。在教各國名稱時,我把這些單詞編成一首歌,教他們唱,這樣學生不但懂英語歌曲,而且就很快能區別出不同國家名稱。另外,我們要抓住學生求新的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出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使學生在每次英語課后,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時刻保持對英語的新鮮感。
五、激勵競爭,提高效率
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適當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是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書寫比賽、朗讀比賽、自編對話比賽、看圖寫單詞比賽等都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在競爭中得到提高。
在學習了七年級英語“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個單元后,英語課上我進行分組對話,那些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的同學這回可不甘示弱,碰到不會的單詞就舉手問老師,學生個體學習動機明顯地增強,我走近一個小組,兩個男孩說得很開心,一個說:You are tall and fat.另一個說:I am medium build.So I am good looking.接下來是競賽,由學生自由組合,按課本內容進行表演,看哪個組說得最多、最好和最流利。他們可以隨便坐、隨便站、無拘無束,看他們的神態是多么的輕松、愉快。有的在互相糾正發音,有的在練表情,有3個小組都是“學困生”,男同學比較調皮,眼下他們正乖乖地請教老師和同學,比賽開始了,“老師,讓我們組先上吧)集體榮譽感及團隊精神激勵著學生,各組都爭先恐后地舉手。課后,有位同學對我說:“老師,我覺得學英語很過癮),他眼光中透出自信,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當然,我們要注意不要傷害了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看出競爭對提高學生思維,參與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都大有幫助。可見,競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在采用了上述興趣教學法后,與使用傳統的“注入式”教法相比,學生的學習氣氛活躍多了,成績也有所提高,很多膽小的學生都主動地向老師、同學請教,都能開口說英語了,雖說這樣的轉變要經歷一段時間,但這個等待是值得的,在從教的十年中,我運用興趣教學法,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使學生“愿學、好學、善學、樂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基礎,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后,就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學的知識就能在愉快的情景中輕而易舉地掌握,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黃中建.教學語言藝術.四川大學出版社.
[2]劉光吉,黃培松.對120名優秀教師和模范班主任心理特點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