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兵
(陜西省旬陽縣蜀河中學)
新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在此背景下,它對于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是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的一個過渡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過渡階段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這不僅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同時也是對所有高一英語老師的一個挑戰。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就這個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探討。
新課程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會常常碰到這樣的現象:原先在初中階段英語學得較好的學生,怎么到了高中后一開始就感到那么難,課文加深了,詞匯量也成倍增長,聽力和寫作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語法也變難了。基礎稍差的高一新生在上英語課時更是如臨深淵,不知所措,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考試成績普遍很差,老師找不到確切的原因,學生也非常不理解這樣的現象,認為高中英語學習太難了。事實上,發生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英語學習的過渡沒有調整好,作為英語教師,應當有必要去分析一下班情和學情,及時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一、影響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因素分析
1.學生自身不能適應的因素。當許多初中生升入高一時,面對新的同學和老師,新的學習環境,既感到那么新奇,又那么陌生和緊張,有的學生在剛開學時心理上就發生了變化,面對全新的學習環境,他們無所適從。在英語課堂上,很多學生聽不懂老師用英文授課,不能用英語思維,不善于與他人合作與溝通,并用英語表達思想并交流。在學習方法上許多高一新生只習慣于過去老師在課堂上講,然后背筆記的做法,但是不會作點滴變通,一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就退避三舍,缺乏相應的學習動機,屬于典型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然這些學生還是很關注自己期中期末考試結果的,但是他們很少去關注這樣一個好的結果所需要的學習過程。
2.高一教材難度的加深。按照新課程標準五級的要求,一個合格的初中生就必須理解和掌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而高中生九級的標準要求則是學會使用4500個左右的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這個量顯然是大大增加了,以高一必修一教材為例,一個單元的單詞一般在50~60個左右,另外教材中課文的容量和深度也增加了許多。面對著教材難度的增加,很多高一新生聽課時不知所措,弄不清楚教材的重難點,越學越力不從心,就掉隊了。
3.教師教學方法沒有跟上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實際需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動與發展,其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重視以學定教,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去引領學生積極學習。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們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包辦”太多,以講代學,滿堂“灌”到底,根本不考慮學生能否接受,只是把授課任務完成了。由于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去合理安排授課內容,結果學生感到高一英語很難,缺乏銜接,這樣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就掉隊了。
二、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方法
1.注重高一新生的心理指導,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當高一新生剛入學進校時,無論生活環境還是學習環境,都較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學生面對著新的高中學習和生活,如何去適應的確是一個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做好高一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告誡他們上高中就是為了更好地去發展自己。具體說來,就是為了考上一所好大學,要實現這個理想,做學生的就應當努力去學好每一門課,而英語普遍是學生的弱科,更要從頭補起,即使以前學的不好,只要及時去彌補還來得及,古人云:“亡羊補牢,尚未晚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深入研究教材,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在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師被賦予了新的任務,那就是要有新的課程觀,發展觀以及學生觀。因此,英語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深入鉆研和整合教材,了解學生的實際英語學習情況,正確地把握教學起點和課堂容量。一般說來初高中英語教材都是以“單元式”編排,在語法上采用“循環式”、在詞匯上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這種編排為初高中銜接創造了條件。教學起點應該面對大部分學生,不能盲目提高,課堂容量應適當,若太多會造成學生消化不良,還會引起教師因講不完知識而導致拖堂。例如,本人在準備給學生講解必修一語法定語從句的時候,不是按照常規直接給學生講解定語從句的概念,各個關系詞的基本用法,而是先復習一下在初中學過的五種類型的簡單句的句子成分如何劃分問題,如果學生連一個簡單句的主干結構都不知道,那么又怎么去分析和理解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實際上,我們在授新課時,前面已經學過的某些內容一定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需要我們盡量的去挖掘和拓展,把它作為一種過渡,那么舊課和新課的銜接就很自然,學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3.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在新課程背景下,作為英語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不能老是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背”的層面上。然而,許多農村教師為了提高考分每天仍然重復著“填鴨式”的教學,英語老師倒變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有聽和記筆記的份兒,鮮有思考的余地。實際上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在新時期的發展中已經變成了阻礙我國農村地區學生英語整體水平提高的攔路石,必須徹底加以改革,重新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農村普通中學,大多數英語教師使用最多的仍是“講授法”,老師邊講邊啟發學生去思考問題。但是老師講的過多,那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就少了,講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還需要老師統籌兼顧。例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可以用“談話法”來進行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并通過學習和分析從而自行解決問題。其它的教學方法也可供選擇,如“演示法”,現在的農村中學硬件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室里普遍安裝了電子白板,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可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優勢演示與教學有關的豐富動畫,教學效果就更明顯。總之,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那么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就很順利,那么大面積的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就有了可靠的基礎和保障。
4.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眾多的高一新生從初中進入到高中課堂時,他們充滿了求知欲,希望把英語學好,然而,很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老師要講授的內容,課堂上聽講不專注,不做筆記,課后從不去復習鞏固,也不去認真完成作業,結果這部分不講究學法的學生越來越感到吃力,逐漸的就掉隊了。所以,當高一新生入學伊始,英語老師就應當對其嚴要求,著手學法指導。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讓學生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本人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學習較差的學生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計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日曝十日寒”用來描述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一點也不夸張。當然學習計劃要量力而行,可以是學期計劃,月計劃甚至是周計劃和日計劃,教師要監督和檢查,看看其執行情況。
(2)課前自學。課前自學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學習成果的基礎。教師在上新課前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自學任務,如讓學生閱讀課文并用詞典查詢某些重點單詞和詞匯,把自己弄不懂的難句標出來,回答問題時在原文中找出與問題有關聯的段落及句子來,如果學生做到了這一步,那么在聽課時就有的放矢,課文的重點難點就會迎刃而解。
(3)專心聽課和勤做筆記。一般來講,對于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老師會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并加以歸納,所以學生認真聽課并及時做筆記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課后復習鞏固,及時完成作業。很多學生對于復習鞏固這個學習環節并不重視,殊不知一節課老師講了哪些內容,自己到底掌握了沒有?那么就需要及時去復習,要去歸納和梳理知識,由此及彼的去聯想,才能夠前后融會貫通。另外,及時完成相關的作業任務也是提高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一個重大舉措,在這個方面除了老師監督之外,學生本身也要嚴以律己,落實好各項作業任務。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最基本的學法時,還需要從具體的點滴做起:比如在指導學生記單詞時用“音標法”和“聯想法”,就會記得更快更準;在進行閱讀訓練時用“略讀法”和“查閱法”,使學生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相關信息的句子和段落,著重文章的整體和細節理解;在練習聽力時要做到“精聽”和“泛聽”;在練習寫作時如何教學生利用現有句型和詞匯進行模仿寫作并謀篇布局成文。總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法時,一定要具體,并且根據學習基礎的不同,要因人而異,使學生在高一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有利于初高中英語學習的正常銜接,而且也為他們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對影響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因素作了基本的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在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也提出了一些應對的辦法。總之,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不僅是新課程背景下全面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基礎和保障,而且也是廣大一線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3]戚鴨玲.淺析初高中英語教學之間的銜接以及應對策略.英語畫刊,2013,(0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