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萍,閆 磊,楊雨龍
(1.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文法學院,遼寧 盤錦 124221;2.大連理工大學 體育教學部,遼寧 大連 116000)
信息經濟下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對策研究
張曉萍1,閆 磊1,楊雨龍2
(1.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文法學院,遼寧 盤錦 124221;2.大連理工大學 體育教學部,遼寧 大連 116000)
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在信息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現狀,并提出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體育用品業發展對策:1)推動產業信息化,升級產業結構,兼并重組小型企業;2)企業制造向智能化轉變,企業結構向知識、技術型結構轉變;3)進行正確的市場定位,發現并積極開拓新市場;4)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創造吸引消費者的個性化產品。
信息經濟;體育用品業;發展對策
21世紀,人類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節奏快、信息量大、變化加快等特點,導致知識爆炸,項目大量增加。信息化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等先進技術基礎上的。信息時代下,信息技術陽光沐浴般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在數字視聽領域里,顯示技術正迎來新的爆發期,ULED、量子點、激光電視、曲面電視、超薄電視等技術陸續取得重大突破;智能電視領域,長虹、康得新、東方視界共同宣布推動裸眼3D產業發展,尼爾森網聯、優朋普樂、芒果TV和國廣東方表示將進一步完善智能電視廣告標準。當然,體育用品業也位列其中,我國體育用品業的信息化發展正處于不斷的摸索階段。中國體育用品業高峰論壇大會提出:國產品牌實現制造能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力爭打入世界,開拓更深更廣的世界市場。推動我國體育用品業的信息化發展是新時期下順應國家政策中體育產業帶動體育消費的必要措施。同時,如何利用信息經濟發展我國的體育用品業是我們目前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1.1 信息經濟的含義
信息經濟即網絡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信息產業和網絡服務業為代表性的產業。隨著經濟信息化和信息經濟化的發展,信息經濟由一批富有開拓精神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信息學家提出并不斷完善的一個新概念。最早提出“信息經濟”概念的是美國學者馬克盧普教授。他在信息經濟的經典論著《美國的知識生產與分配》中首次提出了“知識產業”,它包括了教育、科學研究與開發、通訊媒介、信息設施和信息活動等五個方面[1],并以大膽而富有創新精神的工作測算出信息產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據馬克盧普教授估計,1958年信息產業產值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占29%的比例。整個勞動者的投入32%以上來自信息生產和信息活動。20世紀50年代中期,從事信息產業的美國專業人員開始超過其他行業以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信息時代拉開了帷幕。
1.2 信息經濟的特征
信息經濟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嶄新的經濟形態。信息數據是各行業在信息時代中取得重要成果的必要條件。如何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市場動態為基準,通過數據信息產生經濟效益,發展創新型、智力型、網絡型、可持續發展型經濟成了各領域爭奪領先位置的首要目標。因此,信息經濟相比于其他經濟具有兩大特征:一是極強的滲透性以及廣泛的應用性。信息的傳播路徑就像水流一樣滲透到各行各業,無孔不入。在信息時代中,不論世界哪個地方,只要發生了事情,新聞媒體、網絡就會迅速傳播開來,信息、數據等重要資料只要有權限,網絡都能查到相關內容。二是高度的融合性。信息資源可以與各個領域的各種技術、資本、結構相融合,并最終促進其進化升級。當前,信息經濟在全球的傳播與滲透已經波及到我國各個領域,體育用品業也在其中。信息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亟需與新的信息形勢相結合,發展出一條能通向世界的、有自己特色的體育用品業道路。
2.1 信息經濟下我國體育用品產業化發展日趨成熟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才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源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產業化發展正愈發成熟。以下將從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制造企業數量和產品結構這兩點來分析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產業化程度。
體育用品業是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體育用品制造業和體育用品銷售業[2]。而體育用品業就像一個贊助商一樣支持著體育健身、體育娛樂、體育表演業等體育產業。從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數量來看。如表1,我國體育用品制造總企業數從2013年4月的894家企業增加到2015年4月的983家企業,呈上升趨勢。兩年間,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數量增加了近一百家。雖然沒有從表格中直接獲得關于體育用品產業現狀的數據,但從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數量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整體呈上升趨勢,產業化程度正逐步加深。

表1 2013-2015年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總數 個
數據來源:http://www.qianzhan.com/qzdata/detail/149/160426-6934ef73.html前瞻網:2013-2015年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總數統計。 從體育用品業的產品結構上來看,我國體育用品業生產企業包括運動服裝、球類器材設備、運動器械及器材、健身器械、娛樂及場地設備、體育科研測試器材、戶外運動裝備、漁具系列及運動獎品、運動保健用品、裁判教練用品共11類。大類上基本無缺項,只是在個別大類的高端產品中存在缺項,如戶外運動中的航海、航空器材以及健身器械中科技含量較高的大型商用器械和運動隊專用器材等[3]。但在當前到處充斥著信息化產品的社會中,我國體育用品業缺少的正是高端產品的科技創新力量。
2.2 信息經濟下我國體育用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方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亞運會以及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世界頂級體育賽事在我國的成功舉辦,令人們對于體育的熱情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全民健身計劃的提出、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化活動的增加等因素使得加強鍛煉、強身健體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刺激了我國體育用品的市場需求。據UTBrand數據顯示:中國體育體育市場將在2020年前超過奢侈品市場,每年將達雙位數增長至2 808億人民幣,而同期奢侈品則將出現個位數增長至1 924億人民幣。這里體現出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市場發展迅速;另外,信息化形勢下,發展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國外產品對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市場產生著很大的沖擊。2014年耐克在我國大陸地區實現收入26.02億美元,同年阿迪達斯在我國收入18.11億歐元。一些本土運動品牌的轉型初見成效。2014年安踏體育公布的年業績顯示,其營業收入為87.23億元,較2013年增長22.5%,凈利潤較2013年增長29.3%至17億元。國外品牌在我國體育用品市場內的競爭、國內品牌在我國市場下的相互競爭以及國內品牌和國外品牌的競爭使得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品牌競爭劣勢盡顯無疑。
2.3 信息經濟下我國體育用品業的初步轉型
在我國多數企業經營不善、產品滯銷這些嚴峻的形勢下,企業家們旨在采取新的變革與創新來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體育產業定義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可見,新形勢下體育用品業的創新改革勢在必行。
信息經濟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要求,更是在創新企業布局上提高了企業的轉型速度。以李寧公司為例。李寧公司從傳統的、缺乏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批發經營模式,轉向建立零售直銷運營模式。產品結構上,李寧公司持續專注于構建產品組合,采取世界上一些優秀的原材料和頂尖科技,在最具競爭力的價格上提供最出色的產品設計。李寧弓系列跑鞋就是李寧公司轉型中的重要科技成果之一,李寧弓的設計為我國體育用品業的改變開了個好頭,它不僅使李寧公司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提升了自己的市場競爭優勢,改變了企業生產結構,而且有望利用專利技術來對抗外來品牌對我國市場的沖擊。
3.1 缺乏必要的總體發展戰略
過去的工業時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盈利的主要手段是通過價格競爭來爭取競爭優勢。然而信息經濟時代中,此手段并不能長久維持下去。新型的經濟形勢下,體育用品業企業如何開發利用信息技術完善升級自己的產業價值鏈,根據怎樣的指導戰略發展企業結構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體育用品業雖然是為體育服務的,但實際上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缺乏統一的發展戰略和實施宏觀調控與協調的機構。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突出,行業跨度大,各企業經濟性質不同,條塊分割,市場秩序混亂[4]。企業經濟戰略模糊,規模小、分散是我國體育用品業一直突出的問題。
3.2 產品結構單一,產品效益結構低下
信息經濟時代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要手段也不再是以價格競爭為主,而是逐步轉變成了不同的更適合信息經濟環境下的非價格競爭手段。這種手段主要就是企業為客戶提供更加實用、方便、新穎的產品,提供優質的服務來留住已有的舊客戶以及贏得更多的新客戶。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中的產品結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產品效益結構低下,其實質是企業創新能力、品牌意識以及市場營銷能力不足,導致產品的差異性[5]。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產品大多是中低檔次,產品單一,產業技術水平低下,造成產品效益低下的局面。
3.3 市場定位模糊,營銷方式陳舊
如今,信息時代要求管理者對市場的預測更加具有前瞻性。一個企業管理者應該具有長遠的發展目光,既可以預計未來市場利潤,又能發現潛在的市場機遇。此外,利用企業周邊各種資源為企業的生產服務打造市場競爭力也是一個企業是否能立足于市場的關鍵。國內一些企業定位市場模糊,既想和一些知名品牌通過價格競爭來爭奪市場,又想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領域。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沒有自己的招牌產品就像老鷹沒有了翅膀一樣,很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失去一席之地。企業缺乏市場定位能力,產品水平低下,重復生產,積壓嚴重,營銷手段缺乏創意,沒有突出自己的品牌特色,看到一些成功的企業而去盲目模仿他們的宣傳手段,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作特定的宣傳方案,并不會使產品深入到廣大消費者的心里。
3.4 科技創新能力差,技術含量低
雖然國內有幾家體育用品公司已經向智能化轉型,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大多數傳統的體育用品業并沒有真正達到智能化,仍然處在較低水平的階段。及早解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問題,盡快建立完善自主創新的機制,已成為我國體育用品業持續發展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環節。相較于將重心放在產品設計與研發方面的耐克和阿迪,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往往在生產環節投入大量精力去經營管理而忽略研發設計投入,以模仿國外品牌復制其設計理念等造成產品同質化及競爭力缺乏,而依靠節約成本和降低價格來拉攏顧客的方式也容易受到原材料價格和人力資源成本的影響[6]。我國大多數企業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遠未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體育用品產品生產和技術開發仍以傳統方法為主,自主研發和信息化工作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十分微弱。從體育用品業產品層次來看,名牌產品少,低端產品多,高科技高技術產品少之又少。
4.1 推動產業信息化,升級產業結構,兼并重組小型企業
信息并不局限于信息產業,它不僅不會否定農業、手工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存在,相反會促進這些行業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新時期下的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讓體育產業帶動我國的體育消費發展。有了政策的引導,我國體育用品業在新的改革時期跟隨信息化時代的步伐。首先,企業信息化、企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推動體育用品業整體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環節。一方面,國家應出臺政策引導我國體育用品業向著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將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用品制造,優化企業結構,整合企業技術鏈,有利于從體育產品質量、影響力到勞動生產率都實現一個質的飛躍。另一方面,企業模式逐步由傳統的基礎性服務走向高端生產性服務。抓住新時期信息化帶給我們的機遇與挑戰,大力發展企業文化,提升產品檔次與服務質量,讓生產性服務作為“無形產品”被列入產品的行列。其次,企業間的兼并與重組也對我國體育用品業朝信息化升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我國大多數的小型體育用品生產企業將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全球經濟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將這些小型企業進行兼并與重組,可使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擴張與壯大,形成行業集群,解決我國體育用品企業規模小、品牌少的問題,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最能代表行業發展水平與方向的企業,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形成規模經濟,提升競爭。
4.2 企業制造向智能化轉變,企業結構向知識、技術型結構轉變
勞動密集型是我國體育用品業企業主要結構。但如今,勞動力資源已經不再是優勢。新興信息企業結構轉變為知識或技術密集型,不但投資少,效率高,最終還將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得到全面發展。阿迪達斯一直十分看好智能化生產在體育用品領域的應用,智能化生產將成為阿迪達斯公司未來戰略的主要方向之一。該公司CEO赫爾伯特·海納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采訪時說道:“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們將利用機器人來進行生產,生產線將回歸歐美等消費地[7]。”這種商業模式的興起將會很大地影響像越南、緬甸等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亞洲國家。假如在人工費較高的德國也能進行產品的生產,那么亞洲國家的生產優勢將不復存在。因此,在傳統體育制造企業的變革中,第一,企業應根據市場信息來生產對應的產品,加強對市場信息的監控與采集,通過信息溝通來學習別人的管理手段與信息技術,改革自己的企業生產模式和生產結構。引進先進生產設備與儀器,升級企業生產鏈條,加大產品的科技力量投入,占據新型的產品市場。第二,大力引進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加強企業制度管理以及高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讓專業人員利用信息化專業技術為產業鏈升級和企業智能化發展做出貢獻。在體育用品業的變革浪潮中,企業唯有利用好信息的技術,盡快轉變觀念,挖掘培養各方面人才,轉變企業結構,這樣才能不被信息時代所淘汰。
4.3 正確進行市場定位,發現并開拓新市場
一個企業能否在市場立足,提高在市場上的地位,很大因素在于該企業能否認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首先,品牌定位是企業在市場中立足的根本。國外的體育品牌定位很清晰,如德國品牌阿迪達斯,該公司將產品定位為運動鞋與運動服裝并廣泛宣傳。特別是在足球的商業運作中,阿迪達斯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自1970年世界杯開始,阿迪達斯成為國際足聯贊助商,阿迪達斯還給中國、尼日利亞、阿根廷、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的足球隊設計了球衣,其產品遍布全球。優秀的品牌營銷方案能推動企業良性發展,進而推動市場準確定位,形成蝴蝶效應。一方面,品牌定位必須建立在消費者需求的立場上,體育用品企業必須滿足顧客的消費需求以及特定需要。另一方面,任何品牌都不可能全方面滿足顧客。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在與國外品牌的競爭形勢下,可以有意識突出產品某方面的優勢,引導消費者產生新需求,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新的品牌定位。其次,發現并拓展新市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路徑。2005年8月,阿迪達斯公司收購兼并了競爭對手銳步,這次兼并收購有助于增長阿迪達斯公司在北美洲的市場占有率,并增長其在體育用品中的世界地位。信息時代對企業管理者的要求十分嚴格,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應組織培養各領域專業科技人才,實施人才戰略,讓他們在信息化環境下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找準潛在消費人群,準確定位市場并且通過像耐克公司一樣兼并其他企業來拓展自己的領域,增大自己的品牌市場。
4.4 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創造吸引消費者的個性化產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愈發深入體育產業,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開始接觸智能設備。產品的網絡化與科技化是趨勢所在。順應市場需求,找準產品定位,只生產自己核心專業范圍內的產品,改變“以不變應萬變”的傳統思想,注重信息的采集,加大收集利于市場需求的信息收集力度。除此之外,要“立足產品,回歸根本”。在以人為中心的產品競爭下,更多制造企業開始思考如何留住客源的途徑。現代信息社會中,應該可以說消費者成了市場消費方向的主流。所以體育用品企業唯有開發出滿足當下消費需求,貼近消費者興趣的產品,利用信息化技術為消費者“排憂解難”,做好售后服務來打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推崇“顧客是上帝”的企業宗旨,實現智能化升級的轉型以及創造出更個性化的產品及更長遠的品牌價值,才能實現企業向信息化的轉變。相對于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來說,廠商所制造出來的產品已經不能使其滿足,他們想的是與眾不同,他們不想和別人穿著相同款式的運動鞋出現在一起。他們渴望著穿著自己設計的、有著自己特色的產品。因此,做到產品創新是前提條件,突出產品特色是必要宣傳手段,找到消費者偏愛是營銷關鍵,將這三者相互結合,無縫銜接,產品既容易被消費者認可,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又有利于把握市場動向,創造出令大眾滿意的產品。
北京奧運會之后的幾年間,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從頂峰進入了低谷。在信息經濟形勢下以及我國當前的政策引導下,我國體育用品產業正努力為適應信息化社會而逐步轉型中。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應在升級企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交流這些方面多做文章。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做出不同的產品生產以及營銷策略。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創造吸引消費者的個性化產品。體育用品智能化、企業結構逐步完善、消費結構多元化、產品個性化有利于我國的體育用品的產業化發展。作為體育產業中的一部分,我國體育用品業的逐步完善轉型也會給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1]谷永芬,何建,李松吉.信息經濟下中國傳統產業價值鏈發展趨勢研究[J].情報科學,2008,26(7):1007-1010.
[2]陳林祥.我國體育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政策選擇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3):75-82.
[3]張森,楊逸臣.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國際化發展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2):18-23.
[4]張玲.我國體育產業及體育市場發展[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41-143.
[5]許玲.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結構問題研究[J].體育科學,2011,31(5):33-41.
[6]鄒月輝,歐陽井鳳.人口紅利窗口關閉期體育用品業發展困境及路徑選擇.[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28(5):387-391.
[7]新浪財經.德國知名體育用品制造商阿迪達斯正試圖轉變其傳統的商業模式[EB/OL].http://finance.sina.cn/usstock/whzx/2016-07-25/detail-ifxuhukz0959926.d.html.
Sports good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economy
ZHANG Xiao-ping1, YAN Lei1, YANG Yu-long2
(1.SchoolofHumanitiesandLaw,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Panjin124221,Liaoning,China; 2.Dept.ofP.E.,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00,Liaoning,China)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en a focus of our atten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data transmission an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literatur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sports goods industry under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times,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gave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goods industry:1)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formation, upg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merger and recombine small businesses; 2) To realize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manufacturing, and shift enterprise structure to knowledge-, technology-oriented structure; 3) To carry out the correct market positioning, find and explore new markets actively; 4)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products, and create personalized products to attract consumers.
information economy; sports good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7-01-06
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L15ATY004)。
張曉萍(1962-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G80-052
A
1009-9840(2017)02-0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