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坤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城市財政最優稅收模型研究
——以青島市為例
秦士坤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本文以青島市為例研究新興經濟體中的城市財政問題。本文在建立MIKG模型的基礎上,以我國青島市為例來對城市財政進行研究。
城市財政;最優稅收;MIKG模型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下,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影響力和經濟地位在不斷上升,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中國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迅速興起,越來越多的區域形成城市圈。城市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財政如何發揮其積極作用,如何實現其政府治理的基礎和支柱作用,從而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前深化改革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青島市作為我國計劃單列市之一,始終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地位,近幾年來青島市經濟發展水平較快,青島市要建成藍色經濟區龍頭城市,需要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完善相應的財稅體制。
國內外對城市財政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國外對城市財政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Tiebout、Oats和Glaeser等,Tiebout(1956)在《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一文中提出了“用腳投票”理論,即他認為假設居民在地區之間可以自由流動,在偏好和要素稟賦既定以及政府之間的競爭有效率的情況下,居民通過“用腳投票”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轄區,這樣就可以實現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從而得出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務提供水平的最優解。Glaeser論證了財產稅對地方政府的激勵作用,并在《Urban Public Finance》基于城市財政收支平衡,建立了使居民福利最大化的模型,假定在總支出等于總稅收的條件下求出了使居民福利最大化的最優土地稅,在不存在土地稅的情況下求出了最優的所得稅和財產稅,這可以說是城市財政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文基于Glaeser模型,對其進行借鑒及改進,選取我國青島市這一改革開放前沿城市來研究其財政體制機制現狀,對青島市的財政支出和稅收收入進行分析,尋找基于政府財政收支平衡的居民效用最大化的稅收水平和稅收結構。
本文借鑒Glaeser模型,并對其進行適用性改進,針對我國現有的稅種稅制,建立了適合我國城市財政的最優稅收模型MIKG模型。
首先我們對這個模型進行一些簡單假設,假設一個城市是封閉的,城市里的個體都是同質的,即居民的收入、消費效用、與對政府所提供公共物品的享用也是一樣的,政府的財政收支基本平衡,即對居民所征收的稅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支付的資金剛好相抵。假設城市的稅收體系所征收的稅有財產稅、所得稅、商品稅和環境稅。這里的財產稅主要以房產稅為主,所得稅以居民的工資薪金所得為主,同時假定對商品征收一致稅,即以同一稅率征收。因為我國現在還沒有明確開征環境稅,但是對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大都以費的形式來征收,在這里我們將這種費設為稅,即假設政府開征環境稅。在這個模型里我們假設居民可以自由選擇在城市里的居住地方,自由選擇為了獲得更好的收入而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我們設定K表示財產,則對財產的征稅稅率為tK;設定M表示商品,假定一單位的商品價格為PM,則對一單位商品所征收的一致稅率為tM;設定I表示居民的工資薪金所得,則對所得的征稅稅率為tI;設定G表示環境稅,則對危害環境的行為所征收的稅率為tG。城市政府為所轄居民提供公共物品,假設政府要投入建設一項公共基礎設施,所需要的財政支出為R,那么我們可以用一種函數形式來表示這項基礎設施的提供即H(R,N,A),N表示這個城市的總的人口數量,A表示居民對政府所提供的這項基礎設施的享用時對其的破壞影響,H關于R的一階導數為正,二階導數為負。居民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需要為之付出努力比如接受更高的教育,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以g表示居民的努力水平,假定這個努力水平受所得稅率的影響,即g是tI的函數,也可以表示成g(tI),則居民所獲得總收入為I*g(tI)。在微觀經濟學局部均衡的分析中我們知道商品的均衡單位價格受供給量和需求量y的影響,即PM(y),而居民消費者和市場中的其他主體所決定的均衡數量又受稅率tM的影響,即均衡數量為y(tM)。這里的財產稅以房產稅為主,而已有學者研究指出稅收和公共支出對一個地區的房產價格有深刻的影響。稅收資本化(capitalization)很好的解釋了這一現象,即對某一資產進行征稅,所征的稅收流變成某項資產價格的一部分,對房產征稅有可能會提高房產的價格,同時如果一個地區的政府提供比較好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那么這些好的公共服務和設施就可以提高居民對住房和建筑物的需求,從而帶動財產價值的升高。鑒于稅收和公共支出都對財產的價值產生影響,而我們這里的模型是基于政府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所以支出水平等于稅收收入,即支出R受tK的影響,我們可以寫成函數形式R(tK),而財產價值函數又為K(R,tK),所以我們可以將財產價值直接寫成稅率tK的函數,即K(tK)。
在這里我們采用了擬效用函數的形式,即假定居民的效用函數是可以分割的并且是擬線性的,則MIKG模型即每個居民的福利函數形式為
(1-tI)Ig(tI)-(1+tM)PM(y)+(1-tK)K(tK)-tGA(tG)+u(y(tM))+u(A(tG))-φ(g(tI))+H(R,N,A)
在上式中u(y)和u(A)分別表示居民消費者從其所消費的商品的數量所獲得的效用和對城市環境和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個人行為中得到的效用,這兩個效用函數是嚴格凹函數,而φ(g)則表示居民為了獲得更多收入所付出努力的成本,φ(g)則是嚴格凸函數。對g、y和A分別求一階導數,則得出了(1-tI)I=φ′(g),(1+tM)PM(y)=u′(y),u′(A)=tG。
因為我們前面假設了政府的預算是平衡的,不存在預算赤字,所以政府提供公共基礎設施的總支出等于總稅收,也即:
R=N[tIIg(tI)+tMPM(y)+tKK(tK)+tGA(tG)]。
帕累托最優原則指導我們在封閉城市的假設下選擇合適的最優稅收水平,以滿足城市居民福利最大,政府預算保持基本平衡,從而建立一套適合本城市地區的最優稅收體系,既能促進地區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又能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健康發展。Glaeser模型是基于美國來建立的,他得出在存在土地稅時,政府為提供公共物品而向所轄區域居民征收土地稅不失為一種最佳的方法,因為他在建立模型的基礎上得出土地稅是最優的,并且是不存在稅收扭曲的,而在我國土地并非私人所有,是國家所有的,所以在我國是不存在征收土地稅的,因此在這里我們并沒有討論土地稅。基于上述居民福利函數和政府的支出收入函數,我們可以得出最優的所得稅、商品稅、財產稅和環境稅。

收入和支出是政府財政的兩個方面,如果說收入是政府財政的開端,那么支出則是政府實現財政職能的末端,政府的各種職能實現都需要財政資金支持,即職能的實現轉化為財政支出。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并且處于社會轉軌時期,政府承擔著大量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教育、醫療、養老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城市政府的公共支出水平也在逐步加大,比如青島市的財政支出規模逐年在擴大,與2012年相比2013年財政支出數更是以32.41%的增長率飛速增長。政府加大對本地區的財政支出力度,顯然對提高本地區居民的福利水平和促進經濟發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政府的公共支出水平不能一味地提高,需要有一個度來制約,如果財政支出過度膨脹的話,勢必會加大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也可能損害經濟增長。就青島市而言,地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之于內地城市高,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也相對較高,在控制財政支出水平方面,青島市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盡量實現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比如可以適當減少行政管理方面的消費性支出,加大對居民的社會保障支出,使公共資源更多地向民生項目支出傾斜。最重要的是要根據青島市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收入現狀尋求最合適的政府財政支出規模。
[1] 楊之剛,王茂湘·城市財政管理的國際比較[J].經濟科學,1990,(3),65-69.
[2] 劉翰,顏燕·地方財政支出水平及結構對住宅價格影響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14(1)62-65.
[3] 湯暑葵·試論構建我國現代財政體系的基本思路[J].光華財稅年刊,2005,221-226.
[4] 胡怡建·城市財政體制改革基本模式研究——來自于上海的實證分析[J].財政研究,2009,(5),40-42.
[5] 才國偉,張學志,鄧衛廣· 省直管縣改革會損害地級市的利益嗎?[J].經濟研究,2011,(7),65-72.
[6] 黃佩華·改善中國城市財政[J].全球化,2014,(1),118-122.
[7] 政府公共支出最優規模的理論研究[J].商業時代,2011,(30),83-84.
[8] Tiebout,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4,416-424.1956.
[9] Edward L.Glaeser,Urban Public Financ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2,18-28.
[10] Erik B.Johnson,Randall Walsh,The Eeffect Of Property Taxes On Location Decisions:Evidence From THe Market For Vacation Home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9,1-4.
[11] N.Gregory Mankiw,Matthew Weinzierl,Danny Yagan,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