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縣煤炭工業局 煤炭過磅服務站,云南 曲靖 655500)
煤炭市場變化對富源縣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劉坤麗
(富源縣煤炭工業局 煤炭過磅服務站,云南 曲靖 655500)
煤炭是富源縣主要的礦產資源,其為全縣的經濟發展提供著重要支持;煤炭收入在全縣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比例。本文主要探討2007年到2015年煤炭行業從黃金期到低谷期全縣各經濟指標(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全部工業總產值)隨著煤炭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情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最后對全縣經濟發展提出幾點建議對策。
煤炭市場;富源縣經濟發展;影響;對策
富源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曲靖市東部;屬高原多山地區;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全縣國土面積3348平方公里,有煤面積達108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煤炭資源遠景儲量240億噸、地質儲量141億噸。截至2013年已探明儲量82.87億噸,占云南省的50%、曲靖市的70%。其中無煙煤探明儲量42.98億噸,主焦煤探明儲量33.75億噸,氣肥煤及1/3焦煤探明儲量5.12億噸,貧瘦煤探明儲量1.02億噸。無論原煤還是焦炭,產品都具有低灰、低硫和固定炭高的特點,發熱量均在5500至8000大卡/千克以上,煤質好,且埋藏淺、易開采。煤炭,長期以來一直是富源縣的主要工業產品,其無疑成為了富源縣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所以,煤炭經濟在富源縣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產值占到了整個富源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一度高達67.2%。近年來隨著煤炭市場的繁榮,富源縣經濟增長速度每年都排在云南省各市前列,甚至在2010年被列為云南省首批縣域經濟發展試點縣,連續三年被表彰為“云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躍居全國西部百強縣第47位,與“十五”末相比上升了50位。但是進入2014年,伴隨著全國煤炭市場的不景氣,富源縣煤炭市場急轉直下,對富源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國煤炭經濟發展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如何通過經濟轉型來實現煤炭行業的持續發展,是目前煤炭企業工作人員要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本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數據來源于富源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1];選用年度為2007年—2015年;煤炭市場的參照值為富源縣年度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產值。
根據圖1、圖2所示,煤炭產量與煤炭市場之間的關系非常明顯,兩者的增長速度以及增長結果都比較相似,包括波動周期也基本保持在一個趨勢方向,相似度非常高。

圖1: 煤炭產量(包括原煤、焦煤、洗精煤),單位:萬噸

圖2: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產值,單位:億元
在圖1和圖2中不難發現,富源縣煤炭產量與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產值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兩者存在正相關關系。煤炭是基礎能源,也是富源的主要能源,煤炭價格波動對其收入具有一定的影響。根據 Kulshreshtha,M.和 J.K.Parikh[2]的研究,煤炭價格與收入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由于“十一五”期間,國家對于電力、建材、化工、冶金等煤炭消費行業的需求,加之煤炭開采屬于高危、低產行業;以及各類運輸成本的增加,使得煤炭價格一路飆升。有了市場需求以及高煤價,煤炭產量也漸漸上升。在煤炭行業黃金時期里,其產量從2007年的1578.02萬噸逐步增產到2013年的2594萬噸,與之相隨的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產值從46.61億元增收到168.01億元。伴隨煤炭行業“黃金時期”的終結,煤炭產業低迷時期到來,2014年富源煤炭市場出現急性下降,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產值從168.01億元跌到59.08億元。
繪制2007年—2015年富源煤炭市場和富源縣生產總值、全部工業總產值、地方財政收入四個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化圖,判斷富源煤炭市場與其他三個經濟指標存在一定的關系。如圖3所示,將對煤炭市場與其他三個經濟指標進行趨勢分析。

圖3 (單位:億元)
根據圖3所示:富源縣煤炭市場與富源縣生產總值、全部工業總產值、地方財政收入存在一定的關系,初步判斷富源縣煤炭市場波動對富源縣三個主要經濟指標存在正相關關系。郭永梅[3]研究表明,對于煤炭生產地區,煤炭價格的上漲能拉動當地經濟增長;雷強[4]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和煤炭生產與消費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具有長期均衡關系,煤炭的生產彈性大于煤炭的消費彈性,煤炭生產和消費與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系,煤炭生產和煤炭消費的增加有利于經濟的增長。從富源縣來看,2007年—2013年煤炭市場高漲,社會需求加大,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產值逐年上升,從46.61億元到168.01億元,與之相對應的,地方財政收入從5.79億元一路上升到13.83億元;生產總值也是直線走高,從69.89億元升到168億元;全部工業總產值從88.58億元上升到249.89億元。但2014年,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煤炭市場低迷、煤礦整頓關閉和長期停產的嚴重沖擊,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產值“斷崖式”下跌,到2015年跌至59.08億元。全縣其他經濟指標也出現“斷崖式”跌落,地方財政收入從13.83億元跌至8.98億元;全部工業總產值從249.89億元跌至142.2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生產總值從168億元跌至134.5億元再漲到2015年的168億元,這是富源縣委、縣人民政府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應對煤電支柱產業支撐乏力、消費市場低迷、發展資金短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抓項目、推城鎮、惠民生、保安全、促和諧,使得全縣經濟止跌回升,再次回到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煤炭產業作為富源的主要工業,是富源的主要經濟支柱,一直以來,其產值在全縣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很大,占到一半以上(2015年除外),甚至高達67.2%;其產值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例也占據一大半以上,也高達67%;其產值的起落直接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形成明顯的正相關的關系。從圖3我們可看出:富源一直以來都是“一煤獨大”單一的以煤炭為主的產業結構,已經不適應全縣經濟的發展。
2012年是全國進入徹底告別煤炭“黃金十年”的關鍵轉折期,由于受儲備量、資源稅、進口量、成本、下游行業的需求、鐵路運力、替代品價格、庫存量、國際煤炭市場價格等因素的影響,煤炭價格進入低谷期;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間,國家經濟正好處于增長速度更換期,主要耗煤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以及節能減耗力度加大,嚴重影響到煤炭能源的生產消費,煤炭需求進入了下滑趨勢;同時,從能源結構調整方向來看,國家加大了能源結構調整的力度,實施化解產能過剩重要政策;著手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治理霧霾天氣的有力措施;一系列的客觀因素讓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據了解,電力、鋼鐵、化工和建材行業是主要的耗煤產業,它們的需求量占煤炭消費總量的70%左右,目前,這四個行業也是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所以,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刻不容緩;富源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將艱辛而漫長。
結合國家政策和富源縣的實際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對策:第一,以煤炭行業為主的發展方向堅定不動搖;清理不合理稅費,減輕煤炭企業的負擔;延長煤炭產業鏈,提升其抵御風險的能力;打通外銷通道,解決銷售滯留的問題;促進煤炭產業由依賴資源型向依靠科技型轉變。第二,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單一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第三,加強對煤炭行業信息的統計分析,增強對煤炭經濟發展的預見性和可見性;加大金融行業對富源縣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設立煤炭市場的調控基金,降低經濟發展對煤炭能源消費的依賴程度。第四,推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整合關閉低效能煤礦;嚴格執行《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有序逐漸地化解過剩產能,積極健康地發展先進產能;推進煤礦企業的兼并與重組,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五,加大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大力推進大河烏豬、富源魔芋、七彩天香核桃乳、則黑酒等高原特色農業。第六,增加第三產業的收入,提高第三產業在全縣國民經濟中的比例。
[1]富源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http://www.qify.gov.cn//zwxx.
[2]Kulshreshtha M,Parikh J K.Modeling Demand for Coal in In-dia: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with Cointegrated Variables[J].Energy.2000,25(2):149-168.
[3]郭永梅:烏海市煤炭資源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分析[J].華北金融, 2008(S1):100-102.
[4]雷強:中國煤生產和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資源經濟, 2014(1):142-147.
(責任編輯:秦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