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


摘 要:耕地集約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國家為了合理用地、保護耕地及推行集約用地而長期堅持的一條根本方針。對于促進農村發展意義重大。該文以地區數據為基礎,選取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建立PSR模型,并采用德爾斐法確定權重,最后運用多因素綜合法計算集約度。研究目的是探究濉溪縣耕地集約利用的變化,分析耕地集約利用的狀況,并為優化耕地集約利用結構、提升耕地利用價值等提供建議。結果表明,濉溪縣農村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有待提高;樹立和強化耕地保護意識、實施土地利用規劃和科學管理,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是提高集約利用水平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耕地;集約利用;PSR模型;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7-0012-03
Abstract:Intensive use of arable land is a basic policy adopted by the state to solve the land problem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gional data,this paper chooses the representative evaluation index,establishes the PSR model,uses the Delphi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and finally uses the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intensive degre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 Suixi County,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intensive use structur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land use intensification in Suixi County needs to be improved.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intensive use level by establis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implementi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optimizing land use structure.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Intensive use;PSR model;Suggestion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當前全國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各種形式的用地明顯增加,因此我國土地面臨著有效供給不足,而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故而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及推行集約用地,是關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國家長久利益的大計,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方針[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推行至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的確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從事農業生產者的耕地面積普遍都很小,這樣不利于合理利用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不利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從而不利于提高勞動產出,也不利于應對現代經濟社會給農民帶來的風險。為了克服這些不利因素,有必要推行集約利用土地,擴大農業生產者的耕地規模,實現耕地集約化經營。
1 研究區概況
濉溪縣是安徽省淮北市轄縣,北靠淮北城區,南接毫州市蒙城縣,東與宿州市相鄰,西北與河南省永城市交界,總面積1 987km2,2015年底總人口111.7萬人,全縣下轄11個鄉鎮。該縣在北緯34°附近,屬于中低緯度地區,以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為主,年均氣溫在15°左右,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全縣地形除北部靠近淮北市區有少量山地外,其余皆為平原地形,隨著采煤的進行,也出現不少塌陷區。農作物主要是小麥,黃豆和玉米,少量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家庭生產以單家獨戶為主。
2 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
2.1 指標的可行性 評價指標的選取應綜合考慮地區實際情況,不能片面追求選取指標的全覆蓋性,這樣會導致指標體系實用性和可評價性不足;指標在操作時應具有可行性,選取指標應考慮數據搜集的難易、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及權威性,要保證數據的連續性。耕地集約利用是一個系統的概念,構建評價體系時應兼顧考慮各方面問題,被選指標應體現出耕地集約利用從投入產出的各個環節及其相互關系,做到既有代表性又不重復。
2.2 結合實際和有針對性 例如政策因素、人均土地擁有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不同區域的農村土地利用狀況不盡相同,發展目標也有差異。因此評價土地集約利用的指標要因地制宜的選取,結合地區實際,選取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這樣更能反映地區真實情況[3]。
2.3 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 定性分析通常是對事物進行綜合的、宏觀的描述;定量分析可以準確、深入的揭示事物內在的發展規律。兩種方法是相互結合,互相統一的。在研究耕地集約利用的過程中將二者結合,用定性的方法選取評價指標,然后用定量的方法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耕地集約利用的綜合值。
3 耕地集約利用評價方法
3.1 PSR模型 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最早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世紀90年代建立的用于研究環境狀況的模型。該模型設計了3類指標,即壓力指標、狀態指標和響應指標。壓力指標是人類的經濟和社會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長導致人均可耕地面積減少等;狀態指標是特定時間階段的環境狀態情況,包括利用程度、農作物產量等;響應指標指社會如何行動來預防、減輕和恢復人類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及對已經發生的不利于人類的環境變化進行補救,包括提高農業技術,加大投入等[4]。
3.2 評價指標選擇及權重確定 選取指標要以有利于評價農村耕地集約利用為原則,依據該縣農村耕地使用的實際情況選取評價指標;不僅要體現耕地的投入狀況,還應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等狀況。根據上述原則及分析,采用理論與文獻研究和經驗推導相結合的方法構建本地區農村耕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德爾菲法確定耕地集約利用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見表1。
3.3 耕地集約利用的評價方法
3.3.1 指標無量綱化 為了使各項指標的數據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直線型法對原始數據標準化,使原始數據無量綱,公式如下:
其中Ii為各指標值標準化后的值,Xi為現狀值,Ai為各指標目標值的上限值,Bi為各指標目標值的下限值[5]。
3.3.2 集約度計算 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計算耕地集約度,公式如下:
Y=[Wk·(Ii·Wi)]
其中Wk為各準則層權重,Wi為第i項指標的權重,Ii為第i項指標的標準化后的值,N為準則數量,M為指標個數,Y表示集約度,Y值越大表示集約度越高[6]。本文采用2006到2015年《安徽省統計年鑒》和《濉溪年鑒》的數據,利用以上公式計算的土地集約度如下表2。
3.3.3 計算結果分析 從上表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近年來濉溪縣耕地集約利用總趨勢是上升的,但是也應注意到本縣耕地集約利用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狀態指標和響應指標總體上升,說明農民對土地的投入力度是不斷加大的。與這兩個指標相反,壓力指標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這應該引起深思:濉溪縣近10a來耕地總面積雖有所增加,但是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耕地增加的速度,故而人均耕地在持續減少;同時濉溪縣的非農人口比重持續降低,這與濉溪縣經濟基礎薄弱,二三產業發展不夠規模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如何協調耕地不足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理應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
4 對策建議
4.1 樹立和強化耕地保護意識 農用土地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社會和經濟的穩定,對這一重要資源要從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層面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全縣上下都要樹立資源憂患意識,重視耕地使用的嚴峻形勢,改變重經濟發展、輕耕地保護的錯誤認識,大力實施國家關于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的政策,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另外還需對全縣宣傳土地國情和國家政策,宣傳耕地保護在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意義,形成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的社會氛圍[7]。
4.2 實施土地利用規劃和科學管理 濉溪縣耕地資源形勢嚴峻,一是在人口增長與經濟薄弱的壓力下,耕地短缺情況日益突出;二是耕地利用浪費嚴重,管理不當等現象加劇了形勢的嚴峻性,這樣不利于耕地的集約利用。故而需要合理規劃利用土地,嚴格審批建設用地;制定居民用地,工礦用地的標準;復墾塌陷區實現土地再利用等。可以參考以上計算,制定各地土地利用規模和利用計劃的標準,這樣有利用推動土地集約利用,實施科學管理。
4.3 優化用地結構以提升效益 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投入產出和利用程度的提高,同時也需要土地供應結構合理。濉溪縣的土地集約利用還存在用地結構失衡的問題,同時高投入、高產出、低效益已成為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不高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實行優化區域用地結構,大力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益是區域土地集約利用的重要途徑;嚴格土地開發利用,杜絕閑置浪費是促進本縣土地集約利用的重要措施[8]。
參考文獻
[1]伍學林.我國農村土地集約利用政策與集約利用方向[J].社會科學家,2011,5.
[2]濉溪縣概況.濉溪縣人民政府網,2015,8.
[3]何佑勇.潛江市耕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2007.
[4]竇妍,南靈.基于PSR框架的耕地集約利用評價及驅動力研究——以關中地區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1.
[5]王松奎.河南省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D].河南大學,2011.
[6]駱東奇.重慶市耕地集約利用平價及空間分異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2).
[7]金衛華,唐國滔.耕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為例[J].國土資源管理,2008,25(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