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山
2014年5月四川省出臺《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發展的意見》后,又陸續制定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20個專項改革方案,形成“1+20”政策制度體系,系統地推動全省國有經濟穩中有進。2016年,全省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4.3萬億元,是“十二五”初的2.2倍,五年連跨三個萬億元大關。27戶省屬監管企業“成績單”更加靚麗,資產總額8599億元、所有者權益276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286億元、利潤1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16.5%、16%、130.2%。
調研摸底,科學謀劃改革“路線圖”
2014年3月,省委書記王東明親自率隊調研國有企業,聽取企業負責人關于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的意見建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在全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會議就國資國企改革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針對四川國有資本存在戰線過長、效益低下等問題,全省國企的凈資產平均收益率低于東部,且沒有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等實際情況,省委省政府將國資國企改革列入四川省“一號工程”的“重頭戲”,明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方向,要服務穩增長調結構大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增強四川產業競爭力、推進“兩個跨越”;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推進國有企業去行政化、去壟斷化、去社會化,把準方向、分類實施、依法依規、積極穩妥,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努力走出符合四川實際的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之路。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提前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實施,加強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把國資國企改革作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積極謀劃國資國企改革,打造四川經濟升級版,推動四川經濟發展轉型。 四川繼上海、湖南等省市后,全國第六個出臺《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發展的意見》,為四川新一輪國企改革制定了“總綱要”、“時間表”和“路線圖”。以后,又陸續配套制定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專職外部董事隊伍建設等20個專項改革方案,形成了“1+20”改革制度體系。省所屬21個市(州)也全部制定出臺各自的改革方案,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呈現出上下呼應、整體聯動、有序推進的良好態勢。國企改革“路線圖”堅持科學施策、一企一策,全面發力、多點進發,開拓具有四川特點的“因企施策”的國資國企改革新路,得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充分肯定。國企改革“路線圖” 引導四川國企改革加快步伐,以增強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通過深化改革增強活力、結調整構提高質量、創新驅動增添動能、開放合作拓展空間;在市場化選聘、產權多元化改革、三項制度改革等關鍵環節的改革持續深化,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預定目標。
真抓實干,主動作為聚焦“執行力”
深化改革是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四川國資系統始終堅持在全省工作大局中謀劃和推動改革發展,主動作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著力推動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在全省“兩個跨越”中發揮排頭兵和主力軍作用。
蹄疾步穩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董事會制度建設和運行機制,落實好董事會在重大決策、薪酬考核、選人用人等方面職權,加大市場化選聘力度、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充分發揮監事會作用。省國資委出臺規范建設董事會、董事會選聘高級管理人員等制度,全面落實企業董事會在重大決策、薪酬考核、選人用人等方面的職權,推進董事會制度建設“由虛入實”。富潤公司等6戶企業落實董事會選人用人職權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有色科技等3戶企業經理層整體市場化選聘穩步推進。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關鍵要用市場機制選好用好國有企業經營者,省委書記王東明親自對國企負責人如何“掌好舵、當好家”提出四點要求: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精打細算、殫精竭慮、用心盡力;二要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尤其要加強學習,真正懂市場、懂經營、懂戰略、懂管理;三要保持干事創業精神,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雄心壯志,克服小富即安、不思進取,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四要有社會責任感,重視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講究經營誠信,守住人生底線、不觸法律紅線,樹立良好社會形象。2016年底,省屬企業已累計市場化選聘150余名高管人才。
“以人為本”深化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四川國企的三項制度改革啟動于2014年,走在全國前列。通過推行契約化管理,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競爭擇優、責任到人、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多數國有企業已經建立體現崗位價值和業績導向的差異化薪酬分配體系,員工收入與崗位價值、個人貢獻和企業效益掛鉤。依法規范勞動關系,建立市場化用工制度和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職工管理機制。科學合理確定薪酬結構和水平,建立與企業選人用人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的差異化薪酬制度。引導企業職工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參與、支持、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2016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預定目標,“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初步建立。分流富余人員5900多人、節約人工成本2.9億元。省屬企業簽訂勞動合同覆蓋率達100%,四川發展基本實現在崗職工公開選聘、本部中層管理人員競聘上崗、直接出資企業高管人員市場化選聘的“3個100%”。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基本建立了與企業選人用人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的差異化薪酬制度。完善職工工資總額管理,探索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指導意見、省屬非上市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試點指導意見即將出臺。廣元、南充等14個市州34戶一級企業市場化選聘工作有序推進。穩妥推進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突出以增量為主,存量為輔。“增量上放開,存量上慎重”。對通過實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徑已經實行混合所有制的國有企業,要著力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資本運行效率上下功夫。加快國有企業上市融資,推動新華文軒回歸A股和蜀裕礦業H股上市工作,全力推進能投股份、川航股份等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充分利用現有上市公司平臺,加強資本運作,加快注入優質資產或推動集團整體上市,提高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水平。盡快出臺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意見,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實施辦法。
依托資本市場調整優化國資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科學編制“十三五”全省國有經濟發展規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和領域,推動國有資本向服務全省發展戰略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推動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支持產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的企業通過合并、劃轉、并購等多種方式進行整合,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推動川商投資集團二次重組,打造全國知名、西部一流的綜合性商貿流通企業,構建更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大川商”。籌備組建省旅投集團,致力打造國內一流、西南地區實力最強的現代旅游服務業投資商和運營商。推動交投、鐵投、能投集團進入“五百億企業”行列,長虹、五糧液、華西集團等企業向“千億企業”邁進。依托資本市場提高省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省國資委與天風證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深化雙方在投融資、混合所有制改革、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領域的合作,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融資融智支持。通過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有進有退,引導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集中,在重點發展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五大先導型服務業上發揮積極作用,占領產業制高點。加大創新力度和技改投入,鼓勵國有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柔性合作,形成一批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杠、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實現瘦身健體,加快清理無效庫存,進一步調整融資結構和債務結構,去除低效無效資產,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推行股份制改造,鼓勵企業法人和各類投資者按照市場規則依法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國企改制重組;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國企股權結構;積極推動國有企業直接上市融資。全省有962戶省屬一級及下屬法人公司有39.5%轉型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其中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3家,總市值3000億元,夯實四川經濟發展的基礎。
省國資委把抓改革強活力作為首要任務,以改革促發展,抓重點、破難點,堅定不移推動改革落地見效,2016年納入省委改革臺賬的35項目標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多項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得到中央深改辦、國務院國資委以及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敏于創新,國資監管實踐“管資本”
產融結合建西部“淡馬錫”。積極穩妥推進授權經營改革,改組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公司,落實和用好資產收益權、財產監督權、資產處置權,優化監管模式。2015年6月底,四川發展完成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改革,被賦予了新的職權,初步建成四川省級金融控股平臺、重大產業投資平臺和國有資本運營平臺。集團合并總資產將超10000億元,本部新增資產超過1000億元。著力發展國內一流并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以金融、產業等綜合性投融資為主的大型集團企業。組建金控集團,整合川內金融資源,堅持國有資本運營的職能定位,根據市場價格處置,變成國有資本,國有資本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資本運作,尋找戰略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投資管理方向。四川發展通過引進更多的民營資本,擴展發展的渠道和空間,四川發展被定位成四川乃至中國西部的“淡馬錫”。
轉變監管方式踐行“管好資本”。省委書記王東明多次指出,“要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著力轉變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水平。”省國資委積極轉變國資監管方式,推動管資產從“管具體資產”向“管資本運營”轉變,推動管人從“管帽子管人頭”向“管出資人代表”轉變,推動管事從“管企業的事”向“管資本保值增值的事”轉變。啟動《四川省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立法調研。進一步清理和精簡出資人審批事項,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強化公司章程在國資監管和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下決心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于一級企業。堅持出資人管理和監督相統一,突出監管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修訂產權轉讓辦法及實施細則,將四川發展、川投集團、能投集團等一批重點骨干企業改造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集中統一監管,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加強國有企業監督檢查,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監督,充實監事會力量,強化對企業當期和事中監督。整合巡視、紀檢監察、審計等監督資源,加強對國有企業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等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重點決策環節監督。探索建立健全國資監管稽查機制,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四川省深化國企改革迎來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6年末,四川全省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43044億元、所有者權益1475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782億元、利潤4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19.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