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帥+肖杰
【摘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題班會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主要方式,需要與現如今的互聯網環境相結合。通過優化內容、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讓主題班會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主題班會 互聯網 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044-01
有著方便、快捷、高效等優勢的全球性互聯網絡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目前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5后,他們在一個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群體的大學生逐漸成為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用戶群體之一。然而,據統計網絡中有30%以上的信息為無益信息,部分缺乏判斷力的大學生容易受到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會導致其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下降。
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陣地,培養“能力強、素質高”的德才兼備人才,是學校的根本任務。輔導員處于大學學生教育的最前沿,是大學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承擔者。如何將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與現今的互聯網環境相結合,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難題。輔導員需要通過合理的主題班會設計,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完成對大學各個階段的適應,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一、互聯網環境下主題班會設計的重要性
班級作為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其職能包括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因此加強大學生班級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主題班會作為班級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指在輔導員的指導下,以班集體為單位圍繞一個專題或者針對一個問題進行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主題教育活動。它在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態度、職業素養、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2.5%,手機在上網設備中占據主導地位。另外,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為25.1%。對于“上網頻率”的調查發現,每天都上網學生的比例占97.6%,而選擇使用“微信、微博”的同學比例達到95.2%以上。互聯網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和快捷便利的服務。對新鮮事物有極強好奇心的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取最新的潮流信息。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最容易接受的主流化信息渠道,將互聯網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重新設計主題班會的內容、形式成為目前高校輔導員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互聯網環境下主題班會設計的難點
互聯網有著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使用方便的特點,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然而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其難以控制的特點使得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廣為流傳。部分學生的自控能力、是非判別能力和道德約束力不強,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進而造成沉迷網絡、構建錯誤人生觀、價值觀等。如何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規避這些害處是互聯網環境下主題班會設計的一個難點。
互聯網環境下,學生有著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傳統班會上,輔導員“領導者”的角色被逐漸弱化。同時95后學生來說,他們“喜歡求異求新,渴望無國界、無民族、無性別、無障礙地傾訴和交流,對更新知識和開闊視野充滿熱情”,傳統班會空洞的說教形式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削弱了班會的教育意義。如何適應互聯網新環境,讓主題班會的作用發揮完全,是設計主題班會的另一個難點。
三、互聯網環境下主題班會設計的方法
1.優化主題班會的內容
主題班會的目的大致包括適應教育、職業教育、創新教育、就業教育等,傳統主題班會的主題設計往往較為單調直白。如針對大一新生大多會開展“管理時間”主題班會,通過管理時間重要性、管理時間的方法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往往對這種主題班會的接受度較低。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媒體軟件,隨時了解掌握學生的生活學習動態和社會時事熱點問題,從而根據這些信息確定相應班會主題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在班會中多多利用距離學生時間或空間上較近的事例作為補充。例如針對愛國主題班會,學生容易與較遠的年代、人、事產生距離感,因此可以利用通過互聯網獲取的歐洲難民潮等新聞視頻資料,帶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自己得出總結。
2.創新主題班會的形式
互聯網環境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逐漸趨于平等,同樣也為班會提供了眾多的教育資源,因此設計主題班會時需要對班會形式進行創新,增強主題班會的生動性、形象性,加強班會的育人效果。例如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可以開展視頻班會形式,豐富班會案例,讓學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產生共鳴。將傳統的“說教”形式進行改變,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構筑線上線下渠道,促進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實時互動和雙向交流,以平等、互動、隱性的教育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3.豐富主題班會的載體
據調查,目前學生智能手機和微信(或QQ)媒體軟件的使用率達到100%。在互聯網環境下,主題班會課的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進行有機結合。利用以上媒體軟件統一主題,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進行遠程實時交流討論。互聯網平臺改變了主題班會課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另外,輔導員也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做學生中的自媒體,在公眾號中推送正能量信息,形成線上課堂。豐富主題班會的載體,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得到信息與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對教育工作的要求,而時代的不斷發展,促進著教育方式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出現,帶給教育者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我們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與時俱進,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改進設計主題班會,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樊人競.互聯網+大學生主題班會之初探[J]. 知音勵志, 2016(5).
[2]孫偉, 張弘.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班會課育人成效探析[J].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 10(3):79-82.
[3]嚴中, 錢云樓.新媒體時代下高校主題班會課程化建設的必要性與實施方案[J]. 商, 2015(45):297-297.
[4]李燦陽.高職輔導員“微信”工作模式設計與思考[J].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6(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