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琪
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按摩輔助治療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痙攣的效果觀察。方法 對本院36例維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壓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8例)和對照組(18例),兩組均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方法;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穴位按摩法輔助治療,對照組輸入生理鹽水或50%葡萄糖液+10%葡萄糖酸鈣10 ml等綜合治療措施,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治療效果經χ2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穴位按摩輔助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的肌肉痙攣,操作方法簡單安全,縮短了肌肉痙攣的持續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透析質量。
關鍵詞:穴位按摩;血液透析;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透析中發生率約20%,多發生在透析的中后期,發作時患者常常表現為肌肉劇烈疼痛,難以忍受,使透析不能順利進行,甚至終止透析,影響效率和質量[1]。穴位按摩采用按法或點揉法,具相對良好的開通閉塞、行氣活血及緩急止痛的效用[2]。通常情況下,施以按摩(推拿)手法對肌肉痙攣的解除具有很好的解除作用,機制如下:①通過給予局部適當手法刺激,以此促進局部組織痛閾提高;②通過刺激促進局部循環增強,進而改善局部組織存在的缺氧狀態,最終使肌肉的痙攣性痛減輕[3]。此外,按摩療法還具有操作方便,利于患者接受,適用范圍較廣,療效顯著,施術安全,容易推廣等諸多特點。本文通過對我科36例血透患者在血透治療過程中發生的肌肉痙攣時進行穴位按摩,緩解患者痙攣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收到較好的療效,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持續發生肌肉痙攣的維持性血透患者行3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齡27~66歲,平均年齡(43.2±10.2)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間9個月~7年,平均時間4.22年。對照組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2.6±11.4)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間5個月~6年,平均時間3.3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液透析方式等檢查結果等方面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常規碳酸氫鹽透析,血液透析2~3次/w,3.5~4 h/次,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液鈉濃度140~143 mmol/L,透析液鈣濃度1.5 mmol/L。均采用費森尤斯4008S和貝朗血透機。
1.2納入及排除標準[4] 納入標準 ①在本血液凈化中心規律透析(2~3次/w,≥3個月);②既往在本血液凈化中心規律透析過程中有發生肌肉痙攣病史;③對中西醫治療醫囑依從性良好;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以下情況之一者):①在本血液凈化中心規律透析不足3個月;②誘導透析期的患者;③對中西醫治療醫囑依從性不佳;④感覺遲鈍患者;⑤患者無法合作或不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方法。患者在發生肌肉痙攣時停止超濾,輸入生理鹽100~150 ml、注入50%葡萄糖液+10%葡萄糖酸鈣10 ml等綜合治療措施使癥狀緩解。肌肉痙攣緩解后再調節超濾繼續進行血液透析。如以上方法無效時,應迅速結束血液透析治療。
1.3.2治療組 患者發生肌肉痙攣時,采用常規組綜合治療措施,同時以穴位按壓法幫助患者舒緩痙攣并止痛,要求施術者經專業培訓,取穴準確,施術時能夠讓患者存在明顯的得氣感。
1.3.2.1患者主要表現為小腿處肌肉痙攣 小腿肌肉存在陣發性的抽搐痙攣,其疼痛劇烈且無法轉動。選取患側的委中穴與承山穴。方法:施術者以拇指對委中穴實施點按。待其小腿存在得氣感后協助其將膝關節屈伸,逐漸加大點按力度和屈伸幅度,施術時間在1 min左右,點按完畢在以同樣手法點按承山穴。患者小腿肌肉在逐漸松弛且痙攣癥狀得到緩解后以肌松手法對小腿施以搓擦至結束。
1.3.2.2患者主要表現為足背、腳趾處痙攣 足背強直、痙攣,且屈伸困難、疼痛難忍。選取患側的太沖穴與涌泉穴。方法:定好穴位,施術者用一手的拇指對太沖穴施以點按,并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對涌泉穴施以點按,兩處穴位均給予強刺激,以其能夠耐受為度,持續點按30 s,囑咐患者慢慢放松后再行點按,如此反復3~5遍,可促進癥狀快速緩解,點按完畢在局部施以常規手法按摩、放松。
1.3.2.3患者主要表現為上肢、手指痙攣 存在有肌肉緊張、痙攣,可(或)蔓延至肩背部,或手指無法屈伸且拘急疼痛。選取患側的合谷穴、手三里穴和內關穴。方法:定好穴位,若患者無單純性的手指抽搐,施術者用拇指以強刺激對其合谷穴施以點按,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期間囑咐患者自主活動手指,至局部肌肉已完全放松。若患者的前臂肌肉存在痙攣,施術者需定位其手三里與內關穴,用雙手的拇指以強刺激同時對上述兩穴施以點按,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點按30 s,同時以拿捏手法配合放松局部肌肉,反復3~5遍,點按完畢在局部施以常規手法按摩、放松。
1.4療效觀察 肌肉痙攣和痙攣性疼痛5 min之內緩解者為顯效;6~7 min緩解者為有效;8~10 min緩解者為少效;10 min以上緩解者為無效。分別于5 min,8 min,10 min觀察兩組患者肌肉痙攣緩解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全部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見表1。
3 討論
肌肉痙攣是血液透析常見的并發癥,發作時患者因肌肉劇烈疼痛難以忍受[5]。對經常發作而提前結束治療的患者易造成透析不充分,達不到干體重,引發一些嚴重并發癥[6]。治療組患者在常規組治療的基礎上,采取穴位按摩來促進癥狀緩解。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83.00%病例在8 min內得到有效緩解,對照組50.00%病例在8 min內得到有效緩解,兩組患者的療效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中1例小腿肌肉存在痙攣,在10 min綜合治療后未緩解,再次輸注200 ml生理鹽水后癥狀得到緩解,但需注意,尿毒癥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多處少尿或是無尿期,如此增加循環血量可能導致患者的心肺負擔加重。總之,穴位按摩輔助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的肌肉痙攣,操作方法簡單安全,同時縮短了肌肉痙攣的持續時間,減輕了患者痛苦,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學武.針灸推拿全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151.
[2]羅才貴.推拿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1-58.
[3]黎少貞,伍施,李先群.穴位按摩對緩解血液透析時患者肌肉痙攣疼痛的治療和護理[J].福建中醫藥,2010,41(4):58.
[4]潘向紅,黃克茜,楊雪梅,等.穴位按摩輔助治療血液透析過程肌痙攣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健康,2012,2(11):184-185.
[5]李麗娟,李輝,高穎.冷熱療法的治療作用[J].基礎護理與技術,2011,10(1):349.
[6]姜淑媛,金麗華,蔣盛芳.中醫護理在血液透析并發肌肉痙攣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3):515-516.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