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加快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道路,是對傳統的城鎮化戰略和模式的徹底揚棄。既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走高消耗、高排放、城鄉分割、缺乏特色的傳統城鎮化建設老路,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國家的做法,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走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各地實際、有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種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必然強調以人為本、集約型、和諧型、可持續發展。那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也就必然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方向之一。
關鍵詞:城鎮化進程;生態環境;分析
1 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的關系
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兩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為作用。首先,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的發展會對城鎮及其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其次,生態環境的變化也推動著整個城鎮化發展的進程。兩者呈現出一種非線性的交互脅迫關系。城鎮化進程的快慢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于生態環境的優劣,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促進城鎮化的發展步伐,惡劣的生態環境也勢必會阻礙城鎮化發展的進程。
1.1 城鎮化對生態環境的脅迫效應
城鎮化的急速發展會沖擊生態環境的平衡。首先城鎮化發展的最顯著特征即城鎮人口數量加大。生態環境的破壞究其根本即人為的破壞,人口密度增加,生態環境面臨的壓力也就會跟著增加。隨著大量的人群涌入城鎮,城鎮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勢必發生改變,人們向環境索取的資源越來越多,生態環境的健壯性越來越脆弱。這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經濟城鎮化對生態環境的脅迫以及城鎮交通擴張對生態環境的脅迫。首先,企業的發展是城鎮化進程的重要指標,城鎮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生產所需的資源也越來越多,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等污染物也越來越多;其次,城鎮化發展的另一重要指標就是城鎮交通系統的擴張,汽車越來越多,造成了大量的尾氣污染和噪音污染。
1.2 生態環境惡化對城鎮化的約束效應
生態環境惡化對城鎮化的約束效應表現為以下及格方面:第一,人們居住環境舒適度降低,不再有人愿意進入城鎮生活,阻礙城鎮化進程;第二,招商引資困難,不再有商家愿意進入城鎮帶動經濟發展,另外本地企業也會外流;第三,當惡化的生態環境由量變轉為質變時往往會發生諸多災害性事件;最后,為了改善已有的惡劣的生態環境,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新投入的這些資源反過來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2 當前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特征
我國城鎮化進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顯著加快,城鎮化形態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然而,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辯證的,城鎮化的發展也帶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1 城鎮綠地不足
從地理范圍來講,城鎮的占地面積是固定的,而生活在城鎮中的人口數量卻不斷增加,這就造成了每個人平均土地占有面幾率的降低,如何提高占有率是城鎮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目前來看,只能犧牲綠地面積,將綠地面積變為建筑面積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員需求。另外地方政府為了單純追求GDP,對開發商監管力度不夠,導致開發商為了私利肆意開發土地蓋樓,于是城鎮的綠地越來越小,鋼筋水泥越來越多。綠地的減少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破壞了CO2與O2的平衡,更多的有害有毒氣體無法被植被吸附過濾,細菌和粉塵越來越多,噪聲污染越來越嚴重,人們居住舒適度越來越差等等。
2.2 城鎮空氣污染
我國自2013年以來,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面積的霧霾天氣。霧霾是霧和霾的統稱,根本成因是人為排放的污染物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積聚造成的。這些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這些廢氣中所包含的高濃度的細顆粒物(粒徑小于或等于2.5nm的顆粒物,簡稱為PM2.5)對人體健康有著嚴重的威脅。有研究表明,人體長期暴漏在霧霾天氣中會引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癌癥、生殖與神經系統的疾病,嚴重時甚至能夠導致死亡。而更可悲的是近些年霧霾天氣不但沒有減少,更有增加的趨勢。
2.3 城鎮供水緊張
城鎮供水緊張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還是在于認為的破壞。城鎮化腳步的加快的核心因素是勞動生產力的增加,城鎮中的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人們用水量也隨之增加,生活污水也越來越多。大部分城鎮用水水源都來源于地下。長期大量的給水給地下水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地下水位也一再下降,以前距地面4-5米就可以出水的地方現在要挖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才能出水。另外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實現GDP的目標,對污水處理這一問題向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將生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域當中,給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2.4 噪聲污染增加
噪聲污染往往得不到人們的廣泛重視,然而聚環保部門統計,全國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們生活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這些噪聲包括交通噪聲、機械噪聲、建筑噪聲、生活噪聲等等。噪聲對身體的危害雖然在短時期內看不出來,但長期處于噪聲環境中的人會產生多種疾病,例如神經衰弱、消化系統紊亂、記憶力減退、失眠、心跳加快、心律不齊、食欲不振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受到噪聲的侵害,往往使人們感到煩躁不安,對工作和事件難以集中精力。有研究顯示,人口密度越大的住宅小區人們患高血壓疾病的人員也越多;立交橋越多的地區心臟搭橋病人的比例也越高。這些都印證了噪聲污染對人體是有傷害的。
2.5 固體廢棄物污染
近年來城鎮工業廢棄物、生活垃圾有增無減,而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嚴重落后于城鎮的發展和功能需要,廢棄物的細粒,增加了大氣中的粉塵含量,加重了大氣的塵污染;無序堆放的固體廢棄物中的有害成分由于揮發及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導致大氣污染。由于對中央財政上繳比例過大,地方財政的壓力增大,特別是縣、鄉(鎮)的財政連吃飯都保證不了,哪有財力來治理和防范環境污染和破壞。甚至對明顯的污染企業和作坊,因其是本地的財力來源而放任自流,這都明顯加大了對環境治理和防范的難度。
參考文獻
[1]陳詩一.中國各地區低碳經濟轉型進程評估[J].經濟研究,2012(8).
[2]沈利生.對外貿易對我國污染排放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8(6).
[3]方創琳.中國城市化發展階段的修正及規律性分析[J].城市規劃學刊,2007(4).
作者簡介:趙永志(1966,11-),男,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工程和環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