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建+付小賓
【摘要】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家在注重經濟發展速度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創新以及成果分配。這種經濟新常態下,職業教育也需要順應發展需要,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下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實現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密切的聯系,更好的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本文就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的改革進行簡要的闡述與研究。
【關鍵詞】經濟發展新常態 職業教育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35-02
新常態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術語,職業教育是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的一種教育形式,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需要提高認識,經濟主動地適應新常態的發展需要,更好的為新常態發展提供服務。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職業教育改革已經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明確改革發展的策略,為經濟新常態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借鑒。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職業教育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并面臨著更高的要求。經濟新常態下,需要職業教育更加注重中高端人才的培養,將內涵建設作為職業教育的工作重點,[1]要求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更好的服務發展,形成具有特點的發展方向和道路。注重人力資本素質水平的提升,形成技能型人培養,實現多元化的辦學方向,實現依法治校。經濟新常態要注重職業教育體系的創新與優化,為高素質水平人才培養提供保證。
經濟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發展遇到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遇到一定的挑戰,經濟新常態下職業教育投入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教育投入與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會日漸凸顯。經濟新常態下教育工作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的因素,而且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會更加嚴重。經濟新常態下職業教育需要迫切改革,需要職業院校創新辦學體制,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加強專業化職業院校的建設,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職業教育改革策略
1.對教育改革目標進一步優化完善
經濟新常態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地區間實現協調、共同發展。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加強也是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順利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逐漸轉向國際方向,形成開放、交流、合作的職業教育發展格局。職業院校應加強與國際職業院校間的合作、溝通,使得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得以擴大,輻射范圍更廣,實現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積極引進先進的職業教育資源,尤其是國際上成熟、先進的教育資源,人才培養標準以及課程體系建設等,為職業院校培養中高端人才提供支持與保障[2]。
2.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當前我國政府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漸加強,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以及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職業院校的內涵建設也日漸加強。形成終身的專業教育體系建設,對職業教育以及培訓服務體系進行科學劃分,保證職業教育與培訓能夠跟隨勞動者一生,實現勞動者朝著中高端方向發展。滿足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強化地域人力資本實力,實現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加強職業教育與其他各種教育間的有效溝通,實現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實現經濟的有效發展。建設完善的區域職業教育體系,保證職業教育資源與勞動力資源的有效流動,減少行政壁壘,實現行政區域間的高效就業。
3.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經濟新常態注重放活市場,實現資源配置中,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推進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對職業教育院校的內部治理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實現職業教育的依法治理。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兩只手的作用,實現政府作用與市場作用的結合,二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形成全新的職業教育管理局面。對職業教育的立法工作進行完善與健全,實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利用治理理念對職業教育運行機制進行完善,建立政府主導,相關利益者都參與其中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使得職業院校的主體地位得到提升,強化職業院校的整體水平,提升辦學的活力,形成品牌化的職業教育。此外還需要加強職業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完善決策機制以及程序,科學的監督評價職業教育的運行情況。
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發展新常態有助于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會與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職業教育改革是勢在必行的,應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積極探索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有特色的職業教育改革道路,實現職業教育的高效推進。
參考文獻:
[1]雷久相.我國經濟新常態與職業教育發展研究綜述[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9-12.
[2]邵會婷,閆志利. 經濟新常態下的職業教育發展范式轉型[J].教育與職業,2016,0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