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科學地實施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人主張隨文識字,有人主張集中識字;有人主張溯源分析,有人主張現狀分析……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掌握科學的漢字知識,其次還要兼容新老兩種構字法運用科學的方法教學規(guī)范簡化字,促進識字與閱讀等方面相融共長,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從而夯實整個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 識字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45-01
應該怎樣落實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才能促進識字與閱讀等方面相融共長,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夯實整個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掌握科學的漢字知識,主要學習漢字的構字法則及其字形演變規(guī)律。
漢字的構字法則包括老六書和[1]新六書兩種構字法。老六書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傳統(tǒng)六書法則,[1]新六書指會意字、形聲字、半意符半記號字、半音符半記號字、獨體記號字、合體記號字六種現代漢字構字法。一個漢字在老六書和新六書所屬的類,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如“本末”在老六書是指事字,在新六書卻是獨體記號字,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由此可知,大多數現代漢字由古代的漢字發(fā)展變化來,有些漢字的形義沒有發(fā)生多大變化,理據充足,如新六書的會意字和形聲字;有些漢字的形義還有聯系,仍有理據,如新六書的半意符半記號字和半音符半記號字;有些漢字的形義聯系中斷,幾無理據,如新六書的獨體記號字和合體記號字。
其次還要兼容兩種構字法運用科學的方法教學規(guī)范簡化字——既要指導學生隨文識字,促進識字閱讀互動;又要指導學生集中識字,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既要指導學生現狀分析漢字的內外部結構,發(fā)展溯源分析;又要指導學生溯源分析漢字的內部結構,幫助識字教學。
如教學規(guī)范簡化字“只”(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2]“只”是由形義完全不同的兩個古代漢字同化演變而來,有兩個來源:一是金文是指事字,從口,象氣下引形,本義是語氣助詞,引申為副詞等,規(guī)范簡化后寫作“只”;二是甲骨文是會意字,從手從隹,本義鳥一只,引申為量詞等,隸楷后寫作“隻”,規(guī)范簡化后寫作“只”。在新六書是合體記號字,其部件“口八”,與整字的現狀字義很難說還有多少聯系,很難據形知義。如果溯源分析,是否利于識字教學尚且不知,但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是肯定的,況且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學習運用規(guī)范簡化字,而不是要求學生溯源漢字源流,更不是要求學生學習運用古代漢字,在沒有更好的辦法替代之前,應該現狀分析此類規(guī)范簡化字的外部結構,補充溯源分析。可先在隨文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現狀學習音義,初步理解“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的內容,促進識字閱讀互動。接著指導學生集中識字,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對于一些古今形義還有聯系的規(guī)范簡化字,應適當溯源分析。
又如教學規(guī)范簡化字“見”(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3]甲骨文是會意字,從目從人,意為睜著大眼的人,本義看見,看到。隸楷后寫作“見”,規(guī)范簡化后寫作“見”,是半意符半記號字。漢字的古今形義還有聯系,仍有理據,故應先在隨文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溯源分析其內部結構,指導學生據本義再次理解“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的內容,體會小女孩的心情,促進識字閱讀互動。接著指導學生集中識字,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可指導學生認識以“兒”為共同符號的規(guī)范簡化字系統(tǒng),如“先光”,也可指導學生認識以“見”為共同符號的規(guī)范簡化字系統(tǒng),如“覽覺”。再指導學生溯源辨析“見貝”的內部結構:“見”甲骨文是會意字,本義看見,“貝”甲骨文是象形字,本義貝殼;現狀辨析“見貝”的內外部結構:規(guī)范簡化后兩字都是由兩個符號組成的半意符半記號字,其現狀字義都與人有關,故“見”的意符是“兒”,“貝”的意符是“人”,上下結構,上同下異,其基本筆畫是豎、橫折、撇、豎彎鉤、點,“見”筆畫順序是2535,“貝”筆畫順序是2534。最后指導學生按筆畫順序規(guī)范書寫“見”。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掌握科學的漢字知識,其次還要兼容新老兩種構字法運用科學的方法教學規(guī)范簡化字,促進識字與閱讀等方面相融共長,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從而夯實整個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2
[2]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01
[3]金文偉《漢字教學常用字形義解析》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2.11
作者簡介:
禤達廣,廣西防城港人,一級教師,大專學歷,長期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