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經緯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01-02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要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促進他們全體全面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應該側重學困生,研究學困生,轉化學困生。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首先要找出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采取措施改善他們的英語成績。我認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激發起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自覺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生交朋友。學困生大都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長期以來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對自己缺乏信心,對家長和老師的教導不能認真對待,其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但由于長期處于學困狀態,他們又或多或少的對老師存在一些戒備的心理。針對學困生存在的這種心理狀況,教師應該積極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和學生的心理障礙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在課堂教學及平時的課余活動中,教師要經常找機會與他們交談溝通,關心他們,而不要總是談論讓他們苦惱的英語成績;要多參與他們的課外活動;要主動與那些對自己有抵觸的學生多接觸,增進了解,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關愛,從而愿意與老師接近,消除抵觸情緒,接受英語這門課程。
培養成就感,鼓勵學困生,增強自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總是抱著一定的成功期望,且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能學好英語,取得優異的成績。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盡量為學困生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提的問題盡量不要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并且要適時給予鼓勵,如豎起大拇指說“Good!Well done! Clever!”等鼓勵的話。同時,教師要盡量給學生創造平等的機會和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找回自信。
活躍課堂氣氛,接納學困生。學困生大部分是些調皮的坐不住的學生,往往擾亂課堂紀律,但他們思維活躍。如何讓這些學困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中的一員,也是學習英語的主人呢?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激起學生的興趣,如小組積分競賽活動、短劇表演、簡筆畫、多媒體技術等,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如進行短劇表演時,可安排他們表演一些幽默且口語相對簡單的角色,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表揚。教師也可以和他們一起表演,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切實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之心。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活躍的課堂氛圍自然很重要,如果能輔以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英語朗讀比賽、英語小品表演、歌唱比賽、英語墻報展、書法比賽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學生置身于各種令人興奮放松的學習環境中,讓他們多方面接觸英語,感覺英語,培養參與意識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加強輔導,幫助學困生學習。英語基礎差是學困生厭學英語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要幫助他們找出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根據知識的不同類型、掌握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補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如音標、個別詞句的使用等屬于基本技能的知識;可以在授課中通過以舊帶新的形式呈現授課內容,這樣可以給對于舊知識沒有掌握好的同學創造重新學習的機會,對于掌握好的同學是溫故知新,各有所得,如時態,定語從句等;可以給學困生配備難度適宜的習題,讓他們做完練習題之后感到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總之,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愛心與認真,讓他們能自覺并發自內心地去學習英語。
開展“一幫一”活動。安排英語學習成績優秀、各方面表現較好的學生做學困生的 “小老師 ”,做他們的榜樣,讓他們有榜樣可學,必要時,提醒、督促他們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課余時間,“小老師”還可以幫助教師做好輔導工作,向他們介紹良好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同時也培養了“小老師”的工作能力。
持之以恒,鞏固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學困生剛建立的自信心是脆弱的,抗干擾的能力還很差,反復性也很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加倍呵護,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可急于求成。同時,教師更要堅信自己一定能轉化好學困生的信念,不要因學困生一時的反復而喪失信心。課堂教學中要持續關注他們就像關注優等生一樣,給他們創造均等的表現機會,作業題的設計要有層次,使學困生與成績好的學生各得其所,兩者兼顧。
學困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該在日常英語教學工作中持之以恒地用愛心和責任心去關注和溫暖他們。在潛移化中升華我們的教學,使更多的學困生跨入到優等生的行列,相信我們的付出能給孩子們帶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