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學校體育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構建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模式,是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有效途徑。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模式是將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體育校本課程將學校的運動項目特色及學生的興趣、習慣和體育專項技能的強化結合起來,是將學校的發展與學生的體能增強、人格培養和運動專項技能的提高相結合的體育活動課。
【關鍵詞】體育活動課 校本課程 規范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10-02
體育活動課是體育課的繼續和延伸,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發學生的智能、體力,使學生各方面的體育才能得到富有個性的充分發揮,滿足學生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并使學生養成鍛煉的習慣,掌握鍛煉身體的本領,鞏固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完成《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達標任務。現在體育活動課作為學校體育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如何保證體育活動課在學校體育中的作用,這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體育活動課的內容是復習、鞏固、運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習的體育知識、技能。提高少數有競技運動潛力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出勤多數情況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強制性。活動形式靈活多樣,一般不作固定形式上的要求。體育活動課是全年級的學生同時由一個老師來上課,學生人數少者200人,多則達400人以上,由于沒有具體的上課內容,又無考核成績,盡管上課時間由老師安排,但學生非常自由,猶如一盤散沙。
校本課程是一種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學習機會的過程,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參與活動、豐富體驗。課程不僅是一種過程,一種結果,而且還是一種意識。這要求我們需要從課程的本質上來開發、研究與實施校本課程。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校本課程實施的流程:1.選課。教務處在學期開學前一周,公布每個年級開設的體育與健康校本課程方案及授課教師,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填報選課志愿表。為便于統籌安排,每位學生可選報兩個專項。教務處對學生的志愿表進行統計匯總。2.排課。教務處制訂各年級校本課程開設計劃,并將校本課程的開設排入總課表,開學前下發到每個班級。每個年級的校本課程每周安排一(兩)課時,一學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課表的同時,要公布授課教師、學習地點。3.上課。教師根據學校安排,在指定地點組織開展體育校本內容的教學活動。校本課程教學組織的要求與國家、地方課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臨時班級、組,加強考勤和考核。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完善課程內容,調整教學方式;學生應根據教師的要求,嚴格遵守學習紀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認真完成學習任務。4.考核。每一專項學習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向教務處提交課程實施總結。對學生的考核可采用測試、競賽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成績折算成學分,納入學生學期成績考核之中。另外還對學生在具體選班時定出兩個規定:一是:體鍛達標不合格者或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必須到基礎班,得到上課老師認為合格后方可參加到校本班。校本班的學生,若在定期身體素質抽查中,不合格的則必須回到基礎班去,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配合老師完成作業。因此,有些學生還在課外進行自我鍛煉。并時常向我們匯報自己的進展。學生由往日的“要我做”“要我鍛煉”變成“我要做”“我要鍛煉”的行動,體育校本課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材施教,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
發展學生個性的核心是創造力而校本課正是重視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為出發點,盡可能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和鍛煉創造條件。以我所代的徐州二中校本課程高一男生籃球為例,我把各項基本技術的不同方法教給學生的同時,適當安排一些基礎戰術的配合(傳切、掩護、突分、換防等)然后留出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練習,在教學比賽過程中穿插比賽規則的講解,從而提高了學生對籃球比賽的認知能力和觀賞能力,進而促進學生不斷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籃球素質。
綜上所述,體育校本課彌補了體育活動課的不足,讓學生個性得到了發揮,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場所和條件。這正是因為我校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為目的,推進素質教育所取得的突破性效果。
作者簡介:
朱洪磊(1972.3-),男,江蘇徐州人,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