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剛
摘 要: 毛澤東善于運用言語幽默藝術表達觀點,往往妙語連珠、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震耳發聵,是一位語言大師。經過收集與分析相關資料,發現毛澤東的言語幽默藝術主要表現在寓莊于諧、巧用修辭、運用群眾語言與說文解字等方面,其言語幽默藝術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 言語幽默 大學英語 文化
幽默是林語堂對英文“humor”的音譯,是對語言的巧妙運用,妙趣橫生,意味深長,給人們帶來愉悅之情。幽默在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可緩解矛盾、消除緊張氣氛、建立和諧關系、提高工作效率等。同時,幽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說話者的學識、思維及智慧,是說話者提升人格魅力的重要策略。幽默廣泛地應用在交際生活中并發揮著多種交際功能。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與軍事家,同時又是一位語言大師,具有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言語幽默、通俗易懂、富含哲理,使人們在笑聲中獲得思想水平的提升,其言語幽默藝術對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一、毛澤東言語幽默藝術
1.語言富含哲理,寓莊于諧。
毛澤東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言簡意賅,往往包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通過幽默的方式傳遞給聽眾,強化了思想宣傳的效果。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認為毛澤東的幽默感源自于唯物辯證法,他往往可以看到事物的對立面,對事物有著全面客觀的認識。1943年,毛澤東在與王近山交流時說:“蔣介石不給我們八路軍、新四軍發餉,就是一件好事嘛。”王近山百思不得其解,認為蔣介石的封鎖政策對我們黨的發展百害而無一利。毛澤東回復道:“我們經濟上受到了封鎖,我們少了幾十萬塊餉錢,使對蔣介石有點幻想的人,不再幻想了。應該謝謝這位‘委員長,他使我們找到了‘自己動手的道路,這比任何餉、任何援助都可靠啊!”[1]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與共產黨進行合作一致對外,但蔣介石隨意中斷給共產黨的物資援助,背信棄義,可謂倒行逆施,受到了人們的嚴厲譴責,而毛澤東從逆境中看到了有利因素,即幫助我們黨找到了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令人嘆為觀止。同時,毛澤東強調了自力更生的重要價值,說明了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即內因是影響事物發展的關鍵原因,而外因只是處于第二位的原因。
2.運用多樣化的修辭手段,語言形象生動。
修辭與言語幽默關系密切,是強化語言表達效果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名語言大師,毛澤東經常使用比喻、引用、擬人、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與生動性,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幽默。毛澤東在講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性時,將“根據地”比喻為“人的屁股”,并說“人假若沒有屁股,便不能坐下來;要是老走著,老站著,定然不會持久,腿走酸了,站軟了,就會倒下去”[2]。形象生動的比喻,使同志們深刻地認識到根據地是革命事業發展的根基,是最終勝利的基石,統一了思想認識。毛澤東在與斯洛談話時,幽默地將他的父親比喻為執政黨,而將他的母親、弟弟、他及雇工比喻為反對黨,并說反對黨是“統一戰線”,令人捧腹。毛澤東博覽群書,對國內外經典著作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在言語中,經常引用一些故事增強語言效果。在講革命必須有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時,他講了張果老倒騎驢前往蓬萊的故事,闡明了政治路線的重要價值,正確的方向是革命成功的前提,否則只會南轅北轍、事與愿違。在華北聯合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毛澤東引用中國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贈給姜子牙的三樣法寶,指代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號召大家堅持抗戰并對勝利有堅定的信念。毛澤東引用的語言材料來源廣泛,涉及中外的近代與古代經典作品,運用時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毫無拼湊之痕跡。
3.運用人民群眾的語言,貼近聽眾。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毛澤東曾將黨群關系比喻為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強調黨要向群眾虛心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與工作效率。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3]強調向群眾學習語言是我們黨提高為人民服務能力的重要方式,并嚴厲批評文章死板缺少生機活力的現象。毛澤東經常運用通俗化的群眾語言,強化語言表達與宣傳效果,使深奧的哲理變得淺顯易懂。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為了幫助群眾樹立對待蔣介石的正確態度,毛澤東講述了“毛驢上山”的故事,他說:“陜北不是有很多毛驢嘛,怎樣才能使毛驢上山?有三個辦法:一拉,二推,三打。蔣介石不愿抗戰,怎么辦?我們就用對付毛驢的辦法對付他,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的屁股。”[4]然后圍繞西安事變,強調了統一戰線的重要價值,以及我們黨在國共合作中的積極作用,闡釋了合作中聯合又戰斗的戰略方針,防止驢子踢人。此例中,蔣介石被比喻為人民生活中常見的牲畜,其身份地位一落千丈,而人民群眾是驢子的主人,兩者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令人捧腹,也令群眾發泄了對蔣介石的怨氣。人民群眾具有豐富的對付驢子的成功經驗,毛澤東的講話提高了群眾的自信心,也使他們領悟了黨的方針政策,清楚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可謂一箭數雕。
4.說文解字,別具匠心。
毛澤東學識淵博,關心群眾,善于解析漢字,或拉近彼此的距離,或營造寬松的氛圍,或傳遞深刻的思想,抑或巧妙回答疑難問題。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勝利之際,國共兩黨舉行重慶談判,商討國家未來。毛澤東在一次演講結束后,被問到如果國共全面開戰時,他有無信心戰勝蔣介石。毛澤東回答說:蔣介石的蔣不過是一個草頭將軍而已,而他的毛字不是毛毛手腳的毛字,而是一個反“手”,意味著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盡管當時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實力相差懸殊,毛澤東對比了兩黨本質的差異,強調了我黨深厚的群眾基礎,通過對“蔣”、“毛”二字的精彩解說,表達出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5]。毛澤東給工人上課講到“工”字時,解釋說:“‘工字上邊一橫代表天,下邊一橫代表地,中間一豎代表我們工人,我們工人可以頂天立地!”頓時掌聲雷動,群情激昂。毛澤東在給人力車夫上課時,將“工人”二字組合為“天”字,突出工人階級頂天立地的作用[6]。毛澤東對工人別出心裁的解析,形象地說明了工人階級的重要價值,增強了工人們的自豪感及對自己力量的信心,令人回味無窮。
二、毛澤東言語幽默藝術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7]。大學英語課程是高校中重要的人文素質培養課程,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首先,大學英語教師需要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理論,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英語教師往往對中西文化具有較深的研究,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幽默語言,注重介紹與對比中西文化,使學生形成對待西方文化的正確態度,辯證地看待與認識西方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
其次,語言修辭與幽默密切相關,教師需要加強修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語言修辭,增強語言的美感,吸引學生注意力,避免語言的平淡無味。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教材“Never,Ever Give Up”中,筆者引用了Churchill的幽默故事,加深了學生對Churchill及英語幽默的認識。
最后,英語教師需要走群眾路線,運用情感教學策略,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尊重、關心、了解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善于從學生的視角選擇合適的語言與多樣化的學習材料。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在熟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語言水平與言語幽默能力,運用合適的肢體語言,給學生創造出愉悅的課堂氣氛,加深他們對教學內容及生活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4]李文.毛澤東的幽默故事[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6,21.
[2]朱德,聶榮臻,等.星火燎原·第2卷[M].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1979:53.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7.
[5]許祖范,姚佩蓮,胡東.毛澤東幽默趣談[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3.
[6]王宏偉.感悟毛澤東的為民情懷[J].領導之友,2013(12):13-14.
[7]http://www.mod.gov.cn/topnews/2016-12/08/content_ 4766058.htm?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