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鳳
摘 要:瀾滄縣謙六鄉2015年實施一片省級玉米高產創建示范,通過組織實施,項目區平均畝增產玉米95.2公斤,增加總產 95.2萬公斤,新增產值209.4萬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此提出發展思考。
關鍵詞: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建設;發展思考
一、謙六鄉糧食生產及玉米種植情況
玉米種植情況。瀾滄縣謙六鄉糧食常年種植面積謙六鄉2015年糧食播種面積10.66萬畝,總產量2296.8萬公斤。
其中玉米種植面積5.6萬畝,平均單產196公斤,總產量1103萬公斤,長期以來,品種雜、亂、差現象突出,栽培技術不配套,主推品種不明確,科技示范零星分散,檔次低,單產低。
二、2015年、2016年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實施情況
2015年謙六鄉被上級列為省級玉米高產創建示范鄉,建設玉米高產創建示范項目1片1萬畝, 涉及三個村委會57個村民小組2387戶。其中:建設核心示范樣榜125畝,展示區1100畝。輻射區8775畝。通過開展玉米高產創建活動,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和先進技術,按照統一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化的“五統一”要求,重點抓好落實。主導品種為:五谷1790、遼單527,統一采用規格化雙行條栽,種植規格為(大行80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25-28厘米。于2015年 6月 5日播種,10月上中旬收獲。
2016年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實施情況:完成玉米高產創建示范10000畝。涉及3個行政村,56個村民小組,2560戶,其中百畝核心區在謙糯村大田組實施,完成面積130畝,項目區采取使用高產品種富華5號、規范化栽培、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措施。
三、取得的主要成績
通過縣、鄉自測,并于2015年9月29日通過普洱市組織的專家組測產驗收,謙六鄉項目區平均單產507.1公斤,比對照畝增95.2公斤。其中高產樣板示范區平均畝產666.1公斤。2016年玉米高產創建示范項目由專家組隨機抽查李田雙、陳福健、王興發三戶進行實收測產,三戶種植面積分別為3.8畝、3.0畝、4.7畝,實測面積分別為81.9平方米、87.4平方米、72.5平方米,實測產量分別為723.8公斤、744.8公斤、845.5公斤,三戶平均單產771.37公斤。
1.經濟效益。項目區:2015年平均單產507.1公斤,比非示范區平均單產411.9公斤,畝增95.2公斤,增23.1%,共增產玉米95.2萬公斤,按2.2元/公斤的市場價計算,新增產值209.4萬元;2016年平均單產486公斤。
2.社會效益。通過玉米高產創建的實施,建設核心示范樣板,展示新品種、新技術,讓農民看,讓農民跟著做,輻射周邊農民,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提高農戶的科技意識和科學種植水平,帶動了謙六鄉玉米高產技術的推廣,為今后我鄉玉米高產種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生態效益。由于項目建設,相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利于固定耕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通過配方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減少損失造成污染,通過病蟲害聯防,提高防蟲治病的效果,減少用藥污染等,有利于可持續農業的發展。
四、主要采取措施和辦法
1.主要做法
(1) 落實組織機構和人員,確保項目組織實施和技術指導。縣級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保障項目措施落實到位,縣鄉確定技術負責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行政推動,明確責任目標。
(2)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種植水平。強化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做好良種推廣和配套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按要求規范做好示范標牌,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強玉米高產創建工作的宣傳。組織鄉村組各級干部進行集中培訓,提高各級干部對高產創建項目的思想認識,技術認可。通過組織現場觀摩會,把項目技術輻射到全鄉玉米生產。
(3) 強化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落實和實施好“五個統一”,努力提高技術到位率,把玉米高產創建工作作為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和提高糧食單產重要措施來抓,并針對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和完善。明確工作責任制,每個示范點都有行政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確保工作進度和工作成效。
2.采取主要技術措施
(1) 選用雜交良種、加大良種推廣力度。根據瀾滄縣近幾年玉米良種引進、試驗、示范中篩選出的玉米優良品種,結合高產創建建設鄉鎮實際,2015年玉米主推品種為五谷1790、遼單527、大天1號、安單3號等品種。使用項目資金以項目培訓費、良種補助方式補助良種,加大良種推廣力度。2016玉米主推品種富華5號。
(2) 合理密植,規格化栽培。根據品種特性和肥力水平,決定栽種密度。實行規格化單行或雙行人工拉線栽種,每畝基本苗為4500株左右。保證高產所需密度,優化田間通風透光環境。
(3) 配方施肥。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導原則,開展配方施肥和科學施肥;根據制定目標產量來制定施肥量。每畝在施用優質農家肥1000千克的基礎上,施用玉米專用復合肥40千克,硫酸鉀6千克,硫酸鋅1千克,尿素40千克,N-P-K比為12:10:10。
(4) 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在做好預測預報,系統測報和監測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植保工程和機械聯防的優勢,進行統防統治,將病蟲及時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損失,保障玉米安全生長。
(5) 適時收獲。做到九黃十收,增產增收。
五、存在主要問題
1.農民文化素質低,生產力水平不高,科技意識淡薄,導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的技術措施不能及時到位。
2.農民經濟收入低,投入大,農用物資價格大幅度上漲,購買困難,投入仍顯不足,加大了落實各項增產增收措施的難度。
3.農田地基礎設施建設條件差,田間溝渠不配套,排灌不方便,地力退化,培肥跟不上,田塊小而彎,不利于機械操作。
4.缺乏高產創建主推骨干品種和先進實用有效新技術,目前應用品種和技術不能適用新的技術要求。
六、發展對策措施
1.統一思想,加強領導,認真規劃。高產創建是云南省科技增糧主要措施之一,必須站在糧食安全高度認識,統一思想,加強領導,抓落實、抓效益,切實發揮好項目示范帶頭作用和增產效益。高產創建,示范樣板點是必須選擇代表性強,示范性面廣的地方,更重要的要考慮目標產量實現。
2.完善實施方案,按計劃實施。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完善實施方案,按照產量指標要求設計好技術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不折不扣去執行,抓落實,層層負責,力爭達到目標產量要求。
3.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技術到位率。為適應新形勢下,提高農民的施用技術水平,必須加大培訓力度,多組織培訓學習、現場指導等方式,同時要加大示范指導力度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提高農民的實用技能水平,發揮效益。
4.引進高產新品種、試驗、示范,規范化栽培技術,本土化發揮效益。加大高產優質良種,高產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范力度,積極探索適宜本地的高產創建成熟的集成技術,使之本土化,發揮出更大增產效益,達到目標產量的要求。
5.做好跟蹤配套服務。深入田間地頭,做好高產創建項目技術跟蹤服務,及時為農民解決生產中存在實際問題,提供科學信息、技術、品種服務,真正成為農民的良師益友,使瀾滄謙六鄉玉米單產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瀾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方案,2015.5.
[2]瀾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工作總結,2015.11.
[3]謙六鄉2015年統計年報表,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