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尤
摘要:中職學校以培養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因此,在中職學校課程設置中,適當開設一些鄉土課程,以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認識,培養學生愛國愛鄉的情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開平地理》為例,談談在鄉教土材編寫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希望對參與鄉士教材編寫工作的同行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編寫中職學校鄉土教材開平地理問題對策
一、在編寫《開平地理》教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教材編寫工作是一項嚴謹性、科學性極強的工作,必然會遇到不少問題。本人在編寫《開平地理》教材工作中,就是遇到以下一些問題:
(一)理論依據問題
在編寫《開平地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職學校課程設置中沒有關于鄉土課程的設置要求。更沒有鄉土地理的課程標準。因此,要編寫《開平地理》教材,首先遇到了編寫教材的理論依據問題。
(二)人員組成問題
由于學校只有本人一位地理教師,由本人獨自完成《開平地理》的編寫工作是不合實際的。因此,必須解決編寫組的人員組成問題。
(三)查找參考文獻問題
在開平,現存的唯一的一本鄉土地理教材是于1983年編寫的《開平縣地理》,這本教材已經查不到作者且內容陳舊。因此,必須查找到更多的參考文獻來支持《開平地理》的編寫工作。
(四)調查、取證問題
編寫教材的內容必須科學、正確,材料、數據必須準確可靠。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調查、取證難的問題。
(五)實踐驗證問題
編寫教材的內容能否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繁簡是否得當,能否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必須通過課堂實踐進行驗證,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實踐驗證難的問題。
(六)出版問題
《廣東省教育行政廳關于廣東省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審定管理辦法》規定:普通中小學的地方實驗教材,必須履行合法出版的手續出版,確定出版社。然而,中職學校地方教材出版問題未有規定,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如何出版的問題。
(七)應用、推廣問題
為充分體現所編寫的鄉土教材的實際價值,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經合法出版的手續出版中職學校鄉土教材,會遇到使用和推廣的實際問題。
(八)經費問題
在經費使用方面,鄉土教材經評審通過后,需要支付撰稿人稿費和審稿人評審費,更大的一筆開支是需要支付出版社出版費和印刷廠印刷費。經費如何解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二、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
在編寫《開平地理》教材過程中,我們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嘗試,較好地解決了相關問題,使項目能夠順利有效推進。下面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并結合中職教育特點
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在鄉土地理內容標準部分明確提出:“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應納入地方課程開發的計劃,并切實加以落實?!边@里的“鄉土”范圍一般是指縣一級行政區域。由于開平市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沒有縣一級行政區域的鄉土地理教材,因此,在中職教育階段,開設適合中職教育的特點的鄉土地理課程顯得特別有意義。為此,我們組織開平市一線地理教師編寫《開平地理》這本中等職業學校地理課程鄉土教材。
(二)善于用人,組建科學、合理的編寫團隊
由本人任編寫組主持人,本人于1987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曾于1994年參與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編的廣東省成人高中《地理》教材的編寫工作,積累了較豐富的教材編寫工作經驗。近年來,致力于學校發展問題研究、鄉土地理教學研究和初中地理教師培養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有擔任主持人的工作能力。
主要參與者梁淑苗、龔秀珍、胡麗嫦、譚素嫻等同志為開平市一線地理教師,都具有多年的地理教學工作經驗,在所任教的學校擔任地理教研組長職務或是骨干教師,是《開平地理》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她們迫切需要這本教材來支持鄉土地理教學,她們的意見最具代表性。
主要參與者朱瑩瑩同志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書籍裝幀專業,曾有在出版社任職的工作經歷,了解教材的出版、印刷等方面的業務,由她負責繪圖、版式設計及聯系出版、印刷等事宜最合適。
主要參與者郭夢詩同志為開平市民建支部委員,曾參與開平立園景區申報5A級景區及開平市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度假區調研活動,并負責“開平碉樓旅游”課件制作,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可由她負責開平旅游業發展方面內容的撰稿工作。同時,她還是業余攝影愛好者,可由她負責教材中配圖的攝制工作。
本編寫組成員老、中、青結合,隊伍結構優化,有利于鄉土地理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化和事業的傳承。
(三)以使用自繪地圖,自拍圖片為主,避免版權糾紛
圖片的采集工作主要由本人和郭夢詩同志負責,我們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走遍了開平的每一個鄉鎮和景點,實地考察開平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拍攝了近6000張圖片,從中選出300張為教材的插圖。對于因季節因素或特殊原因無法拍攝的圖片,則通過有關攝影記者或攝影愛好者義務捐贈(約占配圖總數的10%左右)所得。
(四)深入調查,求證相關資料,確保教材的內容科學、正確,材料、數據準確可靠
例如,在編寫“開平地名由來”和“開平歷史沿革”內容是,我們直接到開平市地志辦進行訪談,查證相關資料。
又如,在編寫“開平行政區劃”內容時,發現我們掌握的資料與實際不符,赤坎鎮少了一個社區。因此,我們到赤坎鎮進行調查、訪談。經查證,赤坎鎮去年因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合并上埠社區和下埠社區為赤坎圩社區。
(五)實施行動研究法,邊編寫,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
《廣東省教育行政廳關于廣東省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審定管理辦法》規定:教材經審定后,須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試驗。中職學校鄉土教材也就履行這一程序。在編寫《開平地理》的過程中,學校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綜合(1)班和(2)班開設了《開平地理》課程,每班每周4學時。之所以安排4學時,是因為本人采用的是討論式的授課方法,與學生們一起討論教材的編寫意圖,讓學生參與討論,提出修改的意見。這種做法很有效,例如,我們在編寫“開平地名由來”時其中一句原來表述為“明崇禎十一年劃恩平長靜都、新興雙橋都、新會登名、古博、平康、德行都建開平縣,縣名取意“開通、敉平”二義”,后聽取學生意見后,修改為:“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恩平、新會、新興三縣逐級上報,力呈在此地建縣之必要,并劃恩平長靜都(今龍勝、蒼城、馬岡)、新興雙橋都(今鶴山雙橋)、新會登名(今水口沙岡)、古博(今月山、水口及鶴山址山)、平康(今塘口、赤坎、百合、長沙)、德行都(蜆岡、金雞、赤水)建開平縣,縣名取意“開通、敉平”二義。”這一改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得到開平市地志辦有關同志的認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先在(2)班試講,課后進行了必要的修改,再在(1)班試講時效果更佳,達到邊編寫,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的目的。
(六)把好評審關,確保教材質量
在編寫《開平地理》的過程中,我們得到開平市中小學考研室的大力支持,組成了由考研員馮宜遠同志為組長的評審小組,負責對教材進行中期評審和終稿評審。馮宜遠同志從事中學地理課程教學和研究工作近三十年,曾于2007年參與《江門地理》教材的編寫工作,積累了較豐富的教學教研和教材編寫工作經驗,由他負責教材的評審工作最合適,能確保教材的質量。
(七)費用開支向重點項目傾斜,確保項目如期完成
中職學校的科研經費本來就不多,而鄉土教材編寫因要涉及出版和印刷,相對其他課題來說,費用屬于奇高。在編寫《開平地理》的過程中,我們的做法是:費用開支向重點項目傾斜。得到學校的支持,我們爭取到50000元的課題經費,這筆經費是本校史上最大的一筆課題經費,占當年所有經費的60%,我們深感榮幸。初步預算,以2000冊計,《開平地理》教材的出版和印刷費用要50000元。因此,我們的費用開支重點向出版和印刷項目傾斜,出版和印刷費用計劃開支49000元,預留1000元,作象征性地支付審稿費。其他費用一律由參與者自付。這個安排雖然不盡合理,但能確保項目如期完成。
總之,在編寫中職學校紅鄉土教材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能以做事業的心情和態度,敢于直面問題,做到科學謀劃,抓住主要問題,多想辦法,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順利完成編寫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