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志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不少教師的教學觀念都發生了較為深刻的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們逐漸認識到了不只是簡單的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就夠了,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哪些路徑呢?本文,將結合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路徑
生物是一門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學生學好這門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而且還能幫助他們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和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生物教學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真正的培養出來,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十分的不利。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論述培養初中生學習興趣的路徑。
一、精心導入課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的好壞,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導入的效果好,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教師的教學也會順遂許多,反之,教學導入的效果差,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枯燥無味,他們的注意力也難以被吸引,更遑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1]
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首先就必須要精心的設計課堂導入。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選取一些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導入,比如說在教學細胞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克隆技術,讓學生思考一下為什么政府允許人們克隆動物,卻不能克隆人類,如果人類也允許克隆會出現哪些奇妙的事情,有沒有可能帶來危害,通過這樣有意思的話題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出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轉變教師教學觀念,重視生物教學
近幾年來,盡管教師的教學思想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少教師也逐漸意識到了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卻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不少教師在課堂上依然主宰著課堂,而且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依然以分數為主,生物教學的分數不是很高,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并不是十分重視這門學科,而且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機械傳統,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真正的培養。[2]
基于這樣的原因,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必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比如說,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僅僅是以分數為評判教學的標準,還需要從解決實際問題和提升學生的能力的角度出發,重視生物教學。
三、善于運用語言藝術,構建趣味化課堂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能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的教學語言幽默風趣,往往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積極性也會更高,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會照本宣科,照搬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可能會覺得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毫無新意,還不如自己在課下自學,在課堂上也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這種情形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在教學生物知識的時候,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要學會運用學生喜歡的語言藝術。比如說,如在講解“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時,可這樣展開:農諺說“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糞土對于植物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嗎?比化肥和水的作用還要大嗎?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糞土呢?教師可以運用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會接觸到的諺語或者是運用反問、設問的方式,將生動風趣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生物知識的魅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
生物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有許多與生物相關的問題,比如說農作物的種植、食品的加工和生產等都離不開生物知識的應用。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緊密的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
如,在學習了“細菌和真菌”的知識時,書上有關于“制作米酒”的實驗,這個實驗操作起來十分的簡單方便,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鼓勵班上的學生在課下自己動手制作米酒,并在一段時間之后,將學生自己制作的米酒拿到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這樣的話,學生既獲取到了知識,也能夠感受到自己動手實踐的快樂。[3]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對于他們以后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亦有著極為重要的幫助。但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必須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培養,促進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袁金.改進初中化學教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理科考試研究,2016年10期.
[2]林秋霞.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吉林教育,2014年32期.
[3]陳秀珍.讓初中生物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中學),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