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劍+李潤璽+徐含笑
【摘要】云計算技術一經推出就得到了有關人士推崇。在國內許多高校也在嘗試建立校內或校間的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圖書館。可以說,云計算技術必將在作為數據中心、網絡教學、數字化共享平臺建設中扮演關鍵角色。本文在對云計算資源平臺簡要介紹的基礎上,簡單闡述了利用云計算課程資源平臺的應用,并重點探討了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校內基于云計算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平臺的創建。
【關鍵詞】云計算 課程資源平臺 計算機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252-02
1.概述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教育從一個獨立封閉的機構逐漸變成與社會高度融合的體系,它打破了教育資源因歷史和地理等原因造成分布不均的局面,同時教學資源呈現多媒體化,從紙質轉變成易傳播易獲得的數字化資源。
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中特別強調要建設各級各類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以應用共享優質資源為手段,實現優質資源的全面覆蓋,促進區域內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而教育部提出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主要內容包括專業教學目標與標準、精品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驗實訓、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等要素,以規范專業教學基本要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針對職業崗位要求,強化就業能力培養,為實施“雙證書”制度構建專業認證體系;開發教學資源環境,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搭建公共平臺。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一些國家示范高等職業院校已經建立了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和網絡教學平臺,但這些平臺都以學校為單位,每個資源庫是以學校各自為陣,平臺之間相互獨立,資源沒有共享,無法實現“共建、共享、共有”的目標。另外每個學校重復開發和建設,不但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還無法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2.云計算課程資源平臺的應用
課程教學改革是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核心,只有做好每一門課程、每一個課程群的教學改革,才能提升整體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通過資源平臺在課程建設中的運用,在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用國際先進的云計算技術,研究如何把網絡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應用到計算機專業課程建設中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難題。從而為計算機專業課程建設提供一個網絡教育資源環境,并且通過網絡云計算機技術實現優質課程教學資源的“共享、共建、共用”,為教師課程教學、學生和社會自主學習者提供學習服務,帶動相關領域課程教學資源開發,帶動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課程建設和課程資源改革,整體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能力。
3.校內基于云計算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平臺創建初探
在教育部針對專業課程資源平臺建設的影響下,我校已經建立了精品課程資源平臺,但資源共享平臺還在建設中,根據計算機專業的特點,迫切需要計算機專業帶頭建設基于云計算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平臺,來促進學校的各專業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如何創建呢?基本方式如下:
3.1成立“基于云計算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小組
以軟件、網絡專業師生為主體建立“基于云計算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小組,以各專業班導師為主,學生為輔,以共享平臺設計框架模塊為劃分標準,分配組與組之間的任務,將平臺建設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踐動手能力。
3.2搭建基于云平臺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庫
建立專項研究小組,由項目組成員構建平臺資源標準,先在組成員所教課程中建立相應的專業課程資源庫,然后由組成員帶領其他專業教師構建相應專業課程、專業實踐教學、專業課程標準、技能鑒定資源庫。
3.3項目實踐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新模式
計算機類專業將以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在原有課程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教學模式,將項目實踐引入日常教學,提高課程整體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為課程建設提供新的資源體系。
(1)在“實戰”的環境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塊。
(2)建立定期討論機制,通過參與式、探索式、交互式和仿真式等教學方法,鞏固所學,提出新問題、新見解、新方案,讓教與學充滿動力。
(3)依托“計算機網絡實驗室”鼓勵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都在實驗室中使用數字化共享平臺進行教學。
(4)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及時把教師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
(5)設立校級“云計算數字化教育共享平臺”創新實驗項目專項基金,鼓勵和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
(6)研究制定數字化資源的統一標準格式,便于教育資料的共享與交流。
3.4改革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加強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創新
(1)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構建層次型實驗教學體系
以建構主義認知規律為指導,對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實驗內容進行全面改革,構建基礎型、提高型、創新設計型三大層次由淺入深前后相接的課程實驗教學新體系。同時在所有實驗項目中,均設立基本功能部分和發揮部分,鼓勵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進行拓展與創新。
(2)創新實驗教學手段,引入仿真教學等新形式
引入軟件仿真與硬件驗證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新形式,對于一些驗證性實驗全部通過軟件仿真來完成,對于研究設計型實驗先通過軟件仿真后再進行硬件設計。這一方面可以減小實驗損耗,降低實驗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仿真實驗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完成,增大了學生的自主性。
(3)建立新的實驗教學評價方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現行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以一次實驗課為單位,上課一次評價一次。這樣的評價體系往往造成知識體系脫節,使實踐內容缺乏連續性。
當引入“云計算環境下的數字化教學平臺”項目到實踐教學當中時,將徹底改變過去的實踐評價體系。學生做實驗必須按項目設計規劃,分模塊,按時序的完成實驗內容,這樣就使得實驗體系具有層次性與連續性,將徹底改變傳統實驗項目獨立與封閉的現狀。對學生的實驗成績的評定采取項目評價方法,以項目設計方案為索引,分模塊,看整體,對整個項目周期做連續整體的評價。通過這樣的實驗體系,讓學生充滿目標感,這樣全部學生都主動努力做實驗,都能做出東西,都有成就感,都有主動學習意愿與動力。
參考文獻:
[1]張懷南,楊成. 基于云計算的區域性高校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2,06:45-50.
[2]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8:3-12.
[3]張家貴,羅龍濤. 基于云計算理念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J]. 現代教育技術,2011,03:100-102.
[4]高鳳香.高校教學資源共享及其機制構建問題探討[J]. 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4:66-69.
[5]陳學軍,黃利華. 基于云計算的義務教育學科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模式[J]. 中國電化教育,2013,01:81-87.
作者簡介:
徐云劍(1977.7.25-),男,副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在讀博士,計算機專業教師,研究方向:多智能體系統一致性研究、計算機專業教學。
李潤璽(1994.10.17-),男,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1302班學生。
徐含笑(1996.7.29-),女,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1403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