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省
一家過度依賴資本運作卻忽視實業經營的上市公司,同樣很容易被資本大鱷或競爭對手打敗,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不注重實業經營,而無限制地進行過度的資本運作和擴張,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的資金實力畢竟有限,完全可能在某一刻讓上市公司轟然倒塌。某某系的倒塌就是活生生的教訓。
近日,從某專業媒體上看到,一位上市公司的老總不無憂慮地說到,“最近幾年大力提倡金融創新的大環境下,上市公司參與資本運作的積極性高了,致力實業經營的動力小了”。對于這位老總的話,筆者深以為然。作為曾經的上市公司監管者,筆者以為:實業經營才是上市公司的根本,而資本運作只能是上市公司經營發展的輔助手段和枝葉。在下大力氣抓好實業經營的同時,適當地、科學地輔之以資本運作,可以使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如虎添翼;放松甚至是放棄實業經營,過度地進行資本運作,上市公司的發展就會喪失根本,其前途必然陷阱重重、困難多多,未來堪憂。
首先,過度進行資本運作而忽視實業經營會使上市公司面對更為嚴峻的金融風險。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國家的根本都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只能是輔助和有益補充。在現代金融高度發達的今天,一個過度依賴資本運作(虛擬經濟)的國家,很容易被國際金融大鱷或敵對勢力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阻擊,甚至是毀滅;而一家過度依賴資本運作卻忽視實業經營的上市公司,同樣很容易被資本大鱷或競爭對手打敗,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不注重實業經營,而無限制地進行過度的資本運作和擴張,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的資金實力畢竟有限,完全可能在某一刻讓上市公司轟然倒塌。某某系的倒塌就是活生生的教訓。
其次,過度進行資本運作而忽視實業經營會使上市公司面臨喪失絕大多數中小股東的支持,失去在市場存在的基礎。沒有強有力的實業經營的支撐,僅僅憑借不間斷的資本運作,上市公司未來的前景肯定不被中小投資者和市場長期看好:不切實抓好實業經營,僅僅憑借不斷的定向增發從市場拿錢,用什么給中小投資者分紅?業績支撐是什么?這個循環是一個死循環,只會越來越難。僅僅憑借信息上的優勢,不斷通過市值管理,或者是并購重組,甚至是把大股東及其關聯的負債巨大的不良資產公司收購過來,放到資本市場上讓投資者埋單,靠編故事來惡意對中小投資者進行“洗劫”,只能欺騙一時,時間久了,覺醒過來的中小投資者必然選擇用腳投票,一個被市場和投資者拋棄的上市公司希望又在哪里呢?
最后,過度進行資本運作而忽視實業經營,會使上市公司面臨因為操作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從而喪失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的危險。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有規律可循,同樣,資本運作也有規律可循,也需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框架下進行。定向增發、并購重組的項目必須是國家行業政策支持的,其運作要獲得監管部門的同意,還需要經過許多政府職能部門的審批。而這些,都需要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上市公司本身運作規范,業績優良,市場看好,所選項目前景光明。過度進行資本運作,忽視實業經營,自然沒有厚實的業績來支撐“你”的可行性報告,投資者和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你”有一點問題,或者是“你”定向增發或并購重組的參與者之一方的任何一人存在問題,加上“你”回報投資者不積極,必然招致市場和投資者的質疑聲音,也必然導致監管部門的介入。現在,在中國證監會“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存在瑕疵的過度資本運作必然會導致監管部門的介入處罰,這就會直接導致公司在市場上出現負面影響,喪失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上市公司要想獲得長遠健康發展,依法規范運作的前提下,是實實在在地抓好實業經營。忽視實業經營,過度進行資本運作只能使上市公司飲鴆止渴,早早地被廢掉了發展的內功。這種不健康的發展模式,竊以為絕對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