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制造2025》相關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已經全部完成。這套包含5個工程實施指南、2個專項行動指南和4個發展規劃指南的系列頂層設計,為我國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和支撐。《中國制造2025》規劃體系的發布實施,其目的是著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制造業努力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過程中,會計工作的轉型升級或將成為非常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會計職能需進一步轉型升級
實際上,《中國制造2025》規劃體系并非指令性的文件,而是通過政策引導的方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規劃體系中提出的很多具體的舉措,直接響應了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振興實體經濟”的精神。對于處于實體經濟中的制造業企業來說,這是重大利好政策,意味著國家正在通過政策引導的方式,幫助企業從過去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轉向通過精細化管理促進企業價值提升。
會計工作的轉型升級就是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會計信息有利于引導市場上資本的優化配置,因此,實體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會計職能轉型,需要其從以核算為主的財務會計轉變為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會計。這種轉變主要體現為業財融合,即企業的財務工作應當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深入到業務的每一項流程中,并通過對企業大數據的分析,為決策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會計職能轉變的基礎實際上是會計人員觀念的轉變,需要會計人員以管理的理念,使會計工作依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水平預先謀劃,這對企業整體轉型升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路徑
我國地域寬廣,就實體經濟而言,不同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其內部管理的水平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分類采取不同的會計管理措施,以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具體來說,對于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而言,要堅定不移地執行成本控制和流程優化策略,運用好近年來優秀的管理會計經驗;對于具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要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經理組織架構,通過組織結構的變革讓差異化優勢最大。
對于一般制造業企業而言,實現會計工作的轉型升級一是需要明確和理解公司戰略目標,找準奮斗的目標,同時全面描述企業現狀以便找出差距;二是需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按照企業的管理架構,選擇合適的財務管理戰略,并制定出清晰明確的戰略地圖;三是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總結出優秀的做法,通過案例或者論文的形式分享,從而回饋社會。
信息化水平決定會計轉型升級的未來
目前企業會計信息化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核算的效率提升,但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會計職能的轉型升級真正依靠的是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的有效結合。在管理會計領域,其信息化建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管理會計信息化在企業中如何有效應用,非常值得探討。財政部去年底發布的《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已經為我們初步指明了方向,但是,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落地還需要更多的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會計是企業整體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會計信息化的最終目標是嵌入到企業全流程管理的過程中,通過改造企業的業務流程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信息的有效整合是未來企業發展過程中值得關注的話題。
(據《中國會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