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高妮娜

摘要:2016年《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保險代理人稅收征管有關問題的公告》的出臺,配合我國“營改增”的全面施行,對個人保險代理行業的稅收征管提出了詳細的調整方案,對個人保險代理行業來說無疑會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文章根據“營改增”前后的變化,從兩個不同層次的案例中分析總結政策調整給保險代理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兩面的,并提出了保險代理行業積極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 保險代理 納稅影響
一、引言
在現代保險市場上,保險代理已成為世界各國保險企業開發保險業務的主要形式和途徑之一。保險代理的業務范圍包括代理推銷保險產品、代理收取保費、協助保險公司進行損失的勘查和理賠等,具體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營改增”全面推開后,個人保險代理行業納入“營改增”范圍,為配合政策調整,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關于個人保險代理人稅收征管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45號,以下簡稱“45號公告”),對個人保險代理行業的“營改增”調整作出了明確規定,“營改增”對個人保險代理行業是利是弊?本文對此進行探析。
二、個人保險代理行業的“營改增”政策
為配合“營改增”的政策調整,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45號公告”,就個人保險代理人(不含個體工商戶)如何納稅的問題予以明確,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代征”“代扣”和“代開”。(1)代征。鑒于個人保險代理人數量多,稅源零散,直接對其征稅成本較高,“45號公告”規定稅務機關可以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委托代征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24號)的有關規定,個人保險代理人為保險企業提供保險代理服務應當繳納的增值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可以委托支付代理服務費的保險企業代征。(2)代扣。個人保險代理人為保險企業提供保險代理服務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由保險企業按照現行規定依法代扣代繳,特殊之處在于允許扣除展業成本。(3)代開。接受稅務機關委托代征稅款的保險企業可代個人保險代理人統一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匯總代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或增值稅專用發票。
個人保險代理人和證券經紀人的其他個人所得稅問題,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454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5號)執行。
三、“營改增”對個人保險代理行業的影響案例分析
(一)計算方法。以1個月內取得的傭金、獎勵和勞務費等相關收入為一次收入,即在個人保險代理企業計發傭金的當月內,個人保險代理人不論分幾次取得傭金、獎勵和勞務費等相關收入,都合并為一次收入征稅。個人保險代理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分為三步:第一步,以每月取得的傭金收入減去實際繳納的地方稅費附加。第二步,以余額減去展業成本,得出勞務報酬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展業成本時應注意計算基數,從2016年8月起,個人保險代理人應以不含增值稅的傭金收入減去實繳地方稅費后的差額,乘以40%后的積為展業成本。而此前的規定,是以取得的未減去營業稅及附加的初始傭金收入為基數乘以40%后的積為展業成本。第三步,以前述應稅所得減去法定扣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案例分析。
1.以高收入者為例。
(1)“營改增”之后的計算——按照小規模納稅人計算。保險企業的個人保險代理人甲某,2016年8月取得傭金收入41 200元,其應納增值稅及附加和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換算為不含稅傭金收入:41 200÷(1+3%)=40 000(元)
企業代征增值稅:40 000×3%=1 200(元)
企業代征城市維護建設稅:1 200×7%=84(元)
企業的展業成本:(40 000-84)×40%=15 966.4(元)
企業代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免征。
企業代扣個人所得稅:[40 000-84-15 966.4]×(1-20%)×20%=(39 916-15 966.40)×80%×20%=3 831.936(元)
甲某總計應繳納5 115.936元的稅款。
(2)“營改增”之前的計算——按照服務業中的代理業計算。保險企業的個人保險代理人甲某,2014年8月取得傭金收入41 200元,其應納營業稅及附加和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企業代征營業稅:41 200×5%=2 060(元)
企業的展業成本:42 100×40%=16 480(元)
企業代征城市維護建設稅:2 060×7%=144.2(元)
企業代征教育費附加:2 060×3%=61.8(元)
企業代扣個人所得稅:(41 200-2 060-16 480-144.2-61.8)×(1-20%)×20%=22 515.8×(1-20%)×20%=3 592.64(元)
甲某總計應繳納5 858.64元的稅款。
2.以低收入者為例。
(1)“營改增”之后的計算——按照小規模納稅人計算。保險企業的個人保險代理人乙某,2016年8月取得傭金收入5 460元,其應納增值稅及附加和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換算為不含稅傭金收入:5 460÷(1+3%)=4 200(元)
企業代征增值稅:4 200×3%=126(元)
企業代征城市維護建設稅:126×7%=8.82(元)
企業的展業成本:(4 200-8.82)×40%=1 676.472(元)
企業代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免征。
企業代扣個人所得稅:[4 200-8.82-1 676.472-800]×20%=1 714.708×20%=342.9416(元)
乙某總計應繳納477.7616元的稅款。
(2)“營改增”之前的計算——按照服務業中的代理業計算。保險企業的個人保險代理人乙某,2014年8月取得傭金收入5 460元,其應納營業稅及附加和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企業代征營業稅:5 460×5%=273(元)
企業的展業成本:5 460×40%=2 184(元)
企業代征城市維護建設稅:273×7%=19.11(元)
企業代征教育費附加:273×3%=8.19(元)
企業代扣個人所得稅:(5 460-2 184-273-19.11-8.18-800)×20%=2 175.71×20%=435.142(元)
乙某總計應繳納735.442元的稅款。
3.結論。個人保險代理人原來針對傭金所需繳納的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后稅率則變為了小規模納稅人的3%,這也是“營改增”之后保險代理人能夠省稅的最大原因之一。但是,國稅函[2006]454號文中明確規定,傭金中展業成本的比例暫定為40%,即以最初傭金收入為基數乘以40%,而在“45號公告”中規定,展業成本為以不含增值稅的傭金收入減去實繳地方稅費后的差額,乘以40%后的積。這就意味著作為個人所得稅計稅基礎中的扣減項,在“營改增”之后,展業成本在同樣傭金收入的情況下降低了,個人所得稅計稅基礎相應提高。另外,個人保險代理人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需要扣除已經繳納的稅費,在同樣的傭金收入下,由于增值稅額小于營業稅額,也會造成個人所得稅額的提高。但經過計算,增值稅相較營業稅的下降與個人所得稅的上升相比更多,因此個人保險代理人在“營改增”之后的總體稅負水平依然有所下降。不管是對于高收入者還是低收入者來說,這都是一個好的結果。
四、“營改增”對于個人保險代理行業的實際影響
(一)未來發展將有大轉折。“營改增”的正式實施或將成為一個轉折點,保險中介機構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改征增值稅后,專業或兼業保險中介機構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供保險企業進行抵扣;個人保險代理人也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需要到稅務機關代開;直銷人員則完全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這種情況下,保險企業如果想要控制增值稅規模,會更傾向于與專業或兼業的中介機構合作,而控制個人保險代理人以及直銷人員的規模。
(二)需要重新調整會計核算。營業稅與增值稅都屬于流轉稅,但是二者所涉及的會計內涵有所不同。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增值稅則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為價外稅,在賬務處理上也與營業稅的記賬方法不同,將影響企業財務報表的數據結構和財務數據,“營改增”之后,自然會引起會計核算內容的變化,個人保險代理企業需增設專門的增值稅核算科目,正確核算增值稅相關數據。另外,會計核算還需根據保險行業新的有關增值稅政策的規定,進一步細化會計核算科目,準確核算各項減免稅業務收入、成本相關數據,確保正確計算、申報和繳納增值稅。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征收的一種流轉稅,而增值稅則只對流轉過程中增值的部分進行征稅。營業稅不能進行抵扣,而增值稅是可以抵扣的。
(三)預算和考核管理需要調整。“營改增”后,個人保險代理企業幾乎所有財務指標的內涵都將發生變化:增值稅體系下實行“價稅分離”,收入將從營業額變為不含稅銷售額;成本費用和資本性支出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實現抵扣的情況下,也從總價變為不含稅凈額。
(四)對“信息化”的要求更高。“營改增”后,保險企業的產品定價可能發生一定變化,手續費、被保險人的納稅人類型、所提供發票種類及稅率的不同,也會對進項稅抵扣產生不同影響。這就對承保、渠道、再保、理賠、財務核算、供應商管理等環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促使保險企業對自身業務系統、傭金系統、銷售管理系統、理賠系統和財務系統進行改造和完善。個人保險代理企業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來配合合作的保險企業,需要進行更強的信息化處理。
五、個人保險代理行業應對“營改增”的策略
(一)專業化。“營改增”之后,保險企業將更加傾向于與具備增值稅納稅資格的保險經紀和代理機構合作,保證更多的進項稅抵扣以降低稅收成本,這將影響保險企業對保險中介的選擇及合作。這將是個人保險代理企業的發展機遇,想要取得更多的收益,就需要更加專業化,培養優秀的專業個人保險代理人,積極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可與各大高校聯合,積極招募優秀的應屆畢業生。完善企業的制度以及對于員工的福利,不僅要吸引人才還要留住老骨干。
(二)合理化。保險企業受到“營改增”政策的影響,在產品定價和銷售方式上都會有所調整,個人保險代理企業需要配合合作的保險企業,及時了解合作企業的最新工作動態。個人保險代理企業在運營管理、財務核算、分析決策、預算考核、信息披露等方面,要統一將管理語言調整為不含稅凈額,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體系性的梳理和調整,做好相關數據的歸集、統計、銜接和比較分析工作。保險企業在進行財務分析、經營決策時,需重新審視其相關財務指標。相應地,個人保險代理企業在開展年度預算與考核工作時,也需要對所有預算考核指標進行重新測算和考量。
(三)智能化。在個人保險代理企業的財務系統中,需要根據增值稅稅制進行一系列的系統升級,包括新設稅金科目,重新設計核算規則以實現對保費、成本費用、增值稅款的準確核算等;需完善受保人信息管理系統,對受保人類型、應稅貨物(勞務或服務)、稅率、發票種類及納稅證明等相關信息進行自動記錄、保存和管理等,確保采購環節進項稅得以全面、及時、正確抵扣,正確核算增值稅相關數據。另外,會計核算還需根據行業增值稅優惠政策規定,進一步細化會計核算科目,準確核算各項減免稅業務收入、成本相關數據,確保正確計算、申報和繳納增值稅。
參考文獻:
[1]段文濤.營改增后個人保險代理人如何納稅[N].中國稅務報,2016-08-05.
[2]“營改增”對原增值稅納稅人稅負影響及應對策略[J].商業會計,2016,(10).
[3]王洪麗.我國保險代理人監管制度缺陷的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2016,(6).
[4]楊青.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保險代理業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J].企業經濟,2003,(8).157-158.
[5]李萍.我國保險問題探析[J].價值工程,2011,30(26).
[6]呂穎.保險代理公司風險管理研究[J].商,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