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剛
內容摘要:本次導讀活動旨在指導學生閱讀發現故事中的轉折的過程中,讓兒童感受轉折是故事中的必要因素,有了轉折故事大都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激發學生閱讀情節曲折的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關鍵詞:故事中的轉折導讀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萃取
1.周國平的《白兔和月亮》:文章記敘了白兔是賞月能手,諸神之王將月亮賜給她獨賞。此后,她賞月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患得患失,最終請求諸神之王收回決定。
2.[德]曼弗里德‘維特的《比爾曼夫人的花》:文章記敘了漢娜因為比爾曼夫人沒搭理她而生氣,決定讓夫人也常常受冷遇的滋味。第二天,她經過夫人的花園時卻贊美了她的花,夫人送花給她。漢娜后悔誤會了夫人。
3.[美]羅曼‘里夫的《愛花的牛》:文章記敘了小公牛費迪南喜歡靜坐櫟樹下聞花香。牧場里來人挑選最兇猛的公牛參加斗牛大賽,費迪南意外被選中。賽場上,他看到女士們頭上漂亮的花又靜坐下來聞花香,最后被送回家。
4.[英]史蒂夫‘斯莫曼的《特別的客人》:文章記敘了一只小羊羔來到老狼的家,老狼因為各種原因暫時未吃掉小羊。小羊在老狼懷里睡著了。醒來后親了老狼。老狼讓小羊離開之后擔心后悔,最后他答應不吃小羊,因為小羊需要他。
5,秦文君的《表哥駕到》:文章記敘了表哥要來我家,因為媽媽經常夸獎他而嫌棄我,我提心吊膽。晚飯后,聽到大姨與表哥的談話,大姨在夸獎我的優點。原來我和表哥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
1.借助“故事情節結構圖”。發現故事中的轉折,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運用“故事情節心電圖”。體會故事中不同轉折的妙處,感受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特點。
3.續編故事,為主人公設計又一次的人生轉折。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
(一)引讀故事,初識故事轉折特點。
1.引讀故事《白兔和月亮》,練習說說故事讓你感到意外的地方。
2.故事里有一個轉折。就會自然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再讀故事,完成“故事情節結構表”。
文章:《白兔和月亮》
開始對月亮的感受:每晚欣賞,陰晴圓缺無不()。
引起轉折的事件:諸神之王慷慨決定( )。
后來對月亮的感受:陰晴圓缺(),勾起無窮()。
3.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故事中一處引起轉折的事件,將故事的三部分連起來,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4.教師小結:轉折是故事中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有了轉折,才使故事變得生動、有趣。
(二)概讀故事,梳理故事情節轉折。
1.快速默讀《愛花的牛》,找找這篇文章中一共有幾處轉折,用筆勾畫下來。
2.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梳理:①費迪南應像其他公牛愛打架。但是他卻靜靜地坐著,聞花著香。②由于費迪南喜歡安靜應不會被選為斗牛,卻意外被選中。③在斗牛場費迪南理應發狂,但看到女士們頭上漂亮的花卻靜靜地坐下來,聞著花香。
3.根據課文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文章的“故事情節心電圖”。
4.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心電圖”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比讀故事,發現故事不同轉折。
1.分組快速閱讀《比爾曼夫人的花》、《特別的客人》、《表哥駕到》等三篇文章。要求:每個小組重點閱讀一篇文章,找出文章中的轉折之處(可能有幾個轉折);根據這幾個轉折,再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并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匯報交流,分享閱讀成果。
①《比爾曼夫人的花》轉折之處:漢娜本想報復比爾曼夫人,讓夫人也感受一下受冷遇的滋味,卻在贊美夫人后,獲得夫人送上的鮮花,這令她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后悔。
②《特別的客人》轉折之處:老狼家來了小羊羔,老狼應該一口吃掉,卻沒有吃掉;老狼在小羊羔睡著后本應吃掉他,卻因為小羊羔醒后親了他,而將小羊羔趕出了門:小羊羔走后,老狼卻又為小羊羔擔心起來;老狼出去尋找小羊羔未果,回來卻發現小羊羔在火爐旁。
③《表哥駕到》轉折之處:想讓未曾謀面的表哥來我家做客的計劃改變,卻未能如愿;想象中表哥會對我做的飛機模型不屑一顧,不料表哥卻夸獎了我。態度也和藹可親;本來想給媽媽留一塊排骨,媽媽卻認為我不知好歹。還數落我古怪;晚飯后,聽到大姨與表哥的談話,原來大姨也夸獎我,數落表哥,我們是一對難兄難弟。
3.練習概括這幾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回讀故事,感受故事轉折妙處。
1.快速瀏覽五個故事,小組內思考、討論:這些故事中你們覺得哪個轉折最出乎意料?哪個轉折最理所當然?哪個轉折寫得最具體?哪個轉折最有意思?并說說理由。
2.全班交流。
①最出乎意料的轉折:《表哥駕到》中聽到大姨與表哥的談話,卻明白原來大姨也夸獎我。數落表哥,我們原來是一對難兄難弟。因為讀到這里我們才恍然大悟。
②最理所當的轉折:《比爾曼夫人的花》中漢娜本想讓夫人也感受一下受冷遇的滋味,卻在贊美夫人后,獲得夫人送上的鮮花。因為贊美會融化隔閡,況且漢娜和夫人是鄰居。
③寫得最具體的轉折:《特別的客人》中老狼不但沒有吃掉小羊羔,還主動讓小羊羔離開。小羊羔走后,老狼卻又為小羊羔擔心起來,最后居然收留了小羊羔。因為文中對他們之間的對話描寫的十分具體。
④最有意思的轉折:《愛花的牛》中費迪南由于喜歡安靜本應不會被選為斗牛,卻由于被大黃蜂所刺而意外地被選中。讀到這里我們覺得非常有趣。
3.教師小結:精彩的故事,情節大多一波三折,故事中的轉折有的有趣,有的出乎我們的意料,有的又在我們的意料之中。閱讀故事時關注這些轉折,能激發我們閱讀故事的興趣。
(五)續編故事,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1.故事中的轉折讓故事扣人心弦,請同學們續編《愛花的牛》這個故事,為主人公費迪南設計一次人生的轉折,那么這個故事就會像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沒》一樣發展下去。
2.學生續編故事。
3.匯報交流。
4.教師小結:故事有了轉折,其中的角色或許會多一次驚喜,或許會多一次麻煩,或許會多一次歷練……而對小讀者來說,故事有了轉折,便會多一份好奇之心;有了轉折,便會多一份探究之欲;有了轉折,便會多一份閱讀之趣。課余同學們可以找些這樣的故事來讀,找找故事中的轉折,體會閱讀帶給我們的樂趣。
四、教學實踐的反思
本次導讀活動旨在指導學生閱讀發現故事中的轉折的過程中。讓兒童感受轉折是故事中的必要因素,有了轉折故事大都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激發學生閱讀情節曲折的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具有開創意味且有成效的做法有三。
1.幫助學生確立實用的閱讀方向。如今進入閱讀時代,現代人的閱讀變得更加快捷,撲面而來的是海量的信息。“群文閱讀”是對現實閱讀狀況的回應與模擬,是要幫助身處“碎片化”信息時代中的孩子們如何去學習,去面對閱讀的挑戰。“群文閱讀”的關鍵就在于閱讀文章的“結構化”組合。在這堂課中選用的五個故事,都有一到幾處轉折。正是有了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才使故事變得生動有趣。這樣有內在關聯的文章,是適合讓學生比較閱讀的,更容易引發學生的閱讀探究,從中體驗閱讀帶來的樂趣。
2.幫助學生學習實用的閱讀策略。“群文閱讀”可以憑借“多文本”優勢,教孩子一些實用的閱讀策略。一是在本堂課中將一組具有一波三折情節的故事放在一起。學生自然學會了“統整”。通過“統整”建構起對“故事中的轉折”的初步認識。二是引導學生借助“故事情節結構圖”和“故事情節心電圖”幫助閱讀的策略。我們將該閱讀策略細化為:如何完成“故事情節結構圖”、“故事情節心電圖”;如何借助兩圖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降低了學生概括文章(故事)主要內容的難度,幫助學生體會故事中不同轉折的妙處。三是幫助學生學習比較性閱讀策略。通過對幾個故事的比較閱讀,發現故事中的不同轉折,進而讓學生感受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特點。
3.幫助學生練習實用的閱讀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運用粗讀、瀏覽的方式,了解材料的大概內容。有需要時再精細地讀。群文閱讀是對真實閱讀情狀的模擬,課堂上給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閱讀。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在這節課中,我們讓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實踐。一是課前預習讀,簡要回答預習思考題,給不同閱讀起點的孩子一個完成“故事情節結構圖”“故事情節心電圖”的輔助。二是快速閱讀《愛花的牛》,劃出文中的轉折之處。小組合作完成“故事情節心電圖”。為概括故事主要內容做準備。三是分組速讀《比爾曼夫人的花》、《特別的客人》、《表哥駕到》等三篇文章,找出轉折之處。根據轉折之處理清文章的結構,練習概括主要內容。四是快速瀏覽五篇文章,找出文章中各具特點的轉折,并說明理由。不同篇幅、不同方式、不同時間點的閱讀,再現了學生實際的閱讀情境,給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通過這樣的課堂閱讀,學生就能更好地進行思考、探究、比較,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