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禹紹+鄭夏+馮琳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主流。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金融業對傳統金融業的沖擊,然而,互聯網金融業存在的安全等問題又正是當前人們擔憂的,本文就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狀況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金融服務業
近年來,隨著阿里集團推出的“余額寶”的一炮而紅,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理財產品相繼出現,逐漸吸引人們的眼球。從2013年開始,陸續出現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數量僅在幾個月內就達到幾千億的規模,截止2014年3月,僅余額寶的資金規模就到達5200億元,增速十分驚人。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出現,給傳統金融理財產品帶來極大的沖擊,幾年內,廣大人民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投資狀況十分樂觀,開啟了“全民理財時代”。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
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是一種提高安全、移動網絡技術水平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從廣義上看,網上銀行、P2P網貸、眾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就是互聯網金融的一種金融創新模式,通過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者電商平臺等方式,將理財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以實現投資者理財期望,有效地提升了理財活動的便捷性,降低了理財主體雙方間的理財成本。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是順應互聯網金融時代而生,余額寶的推出引發了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一系列熱潮,微信理財通、百度錢包、京東零錢寶接踵而至,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特征
(一)自由便捷的理財模式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打破了傳統金融理財產品僵硬的模式,通過互聯網媒介,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電商平臺進行的金融投資活動,將金融理財活動與互聯網技術充分結合。投資者可以全方位了解理財產品,根據自己的需求投資合適的理財產品,自由選擇,自由投資。
(二)簡單的操作方式
傳統金融理財多以柜臺面對面操作為主,咨詢過程復雜,理財產品流動性差?;ヂ摼W金融理財產品告別了與柜員面對面的時代,只需要通過網絡輕輕一點。
(三)低門檻的投資對象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以集中吸收閑散資金為主,面向長尾市場,投資者理財數額沒有金額上的限制,例如余額寶,1元起售,運用“長尾效應”,能把零碎散戶的資金聚集起來。而相比之下,傳統金融理財推崇“帕累托定律”,投資金額基本以萬為起點,這一限制就讓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四)人性化的操作模式
互聯網金融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商業運作模式進行重新整合,使大量游離于銀行體系之外的人群能夠以一種更為個性化與人性化的方式參與到金融行業的服務中。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設計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以投資者的需要和使用習慣來推出產品,使投資者能夠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和資金進行理財,提升了投資者的效率和價值。
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的存在
1.資金虧損風險。網絡作為資金周轉的渠道,各種病毒、木馬和盜號等現象過多;互聯網理財產品所對接的基金中隱藏著風險,例如對接的貨幣基金所投資的品種出現問題、基金管理公司操作的業務單一、貨幣基金虧損時無法周轉資金等;資金能否贖回沒有得到保障,資金周轉不到位現象的出現頻繁,將造成預期收益下降。
2.流動性風險。目前余額寶實行的是T+0模式,主要投資國債、銀行協議存款等理財項目?;鸸緸閷崿F“T+0”贖回需要付出墊資成本,如果貨幣基金大幅兌現前期浮盈,一旦市場震蕩,將導致收益率下降、資金大規模贖回,就很有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
3.法律風險。理財機構將互聯網金融理。產品的收益與銀行存款進行對比,容易對用戶產生誤導,銀行存款是固定保本收益,而理財產品的理論收益無法得到保證,甚至有可能虧損。但是,理財機構也并未提醒用戶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風險。
4.其他風險。同時,隨著貨幣基金型理財產品的涌現,新興的互聯網理財產品良莠不齊,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信息透明度低的問題層出不窮。
(二)層出不窮新模式的影響
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出現的確給了傳統金融行業當頭一棒,但是,各種新規定的出現也給互聯網金融理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央行關于Ⅰ類Ⅱ類Ⅲ類賬戶的設置和央行備付金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方支付平臺,同時,傳統金融行業和互聯網聯系越來越緊密,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地位有所動搖。
四、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發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監管體系
首先,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準入機制。發展初期,參差不齊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紛紛出現,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嚴格審核,相關企業需具備一定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其次,理財機構需要做好內控。理財機構在設計和推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時,應保障產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避免產品結構單一、資金周轉不到位,能夠保證廣大用戶的收益。
(二)加強風險監督機制
由于網絡系統漏洞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引起理財的高風險,相關部門應加強網絡安全監督力度,阻擋網絡惡意攻擊與病毒的進入,避免資金廣大用戶遭受網絡漏洞的資金風險,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首先,開發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金融相關技術。如互聯網加密技術、密鑰管理技術及數字簽名技術,降低使用國外技術可能導致的不穩定以及信息泄露風險,保護金融安全。其次是擴大在軟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增強計算機系統的防攻擊、防病毒能力,保證互聯網金融正常運行所依賴的硬件環境的安全。
(三)確定目標客戶群
理財機構在研發和設計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時,應根據用戶的投資行為和投資意愿精確定位客戶群體,把簡單留給客戶,把復雜留給系統,通過降低宣傳和銷售成本增加盈利,提高客戶滿意度。
(四)增加產品創新模式
避免設計的理財產品結構單一,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和同類機構推出的產品保持差異,打造理財機構專有的產品特色。
五、結語
互聯網金融理財作為一種創新模式,雖然發展迅猛,但隨著各類新模式的發展,增速放緩,不足之處逐漸顯露。理財機構應做好內控工作,相關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監督機制,讓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琦《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優勢及發展探究》金融與經濟 2015.05
[2]邱均平楊強郭麗琳《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使用影響因素研究》情報雜志 2015.01
[3]王春麗王森堅《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法律規制一以阿里余額寶為視角》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 2013.09
[4]賈楠《基于貨幣市場基金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創新探究——以余額寶為例》金融視線 2014.02
[5]張萬力章恒全曹艷輝《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互聯網金融理財行為研究》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