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中華
內容摘要:筆者長期擔任初中語文課,發現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而從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方面著手探索和制定策略是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徑和手段。
關鍵詞:作文教學;問題;對策
一、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種種原因,語文教師一般對作文教學普遍不夠重視,都不愿意在這方面投入足夠的精力,缺少有效的指導和訓練,致使大部分學生對作文采取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嚴重影響了他們對作文應有的認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視寫作文為一種精神負擔和苦差事,主動性和積極性普遍不高。碰到有寫作文任務,要么東拼西湊,要么老師催緊了,就臨時包佛腳,隨便應付一下了事。
說實話,我們現在使用的初中語文書,選篇都是精品,特別是現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贊嘆不已。教材的單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學性。然而遺憾的是,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離我們農村的中學生生活實際太遠了,學生不能體會其深遠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更不必說揣摩寫作藝術了。
在作文訓練中,有的學生面對寫作文不是認真構思,積極準備資料,挖掘素材,而是消極對待,急著翻看手頭的一些《中學生作文大全》之類的東西,尋找對口的作文。不要說一般學生,就是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有類似的現象。
寫作不僅需要學生努力去寫,更需要教師認真的批閱。可以說,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師的精心批閱,每個教師都希望把自己學生的作文改好。然而,教師大都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一個語文教師,正常教兩個班的語文,其工作量就夠大的了。這一項大大超出教師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師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細改。
二、走出作文教學困境的對策
新課標規定:“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為此我在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其實,在進行教學、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進行隨機觀察訓練,也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有價值的信息,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機會,進行隨機觀察和寫作訓練。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教育家葉圣陶,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有過大量精彩的論述。例如:他認為作文“最好是讓學生自己出題目”,教師命題的首要條件便是“要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主張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寫作文。
筆者認為學生寫作的目的就是訓練語言的運用能力。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就抓住了作文教學的主旨。至于怎么寫,那就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課時間讓學生寫一些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作文,更要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寫隨筆,抓住有切身感受的東西,很放松地、很隨意地寫出來。還可以通過指導日記,辦手抄報,黑板報,向報刊雜志投稿等形式來練習寫作,培養寫作興趣,若能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東西,那對學生來說絕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針對當前中學生作業多,時間緊的具體情況,我采用了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即每學期除了寫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記、甚至雜感、語絲上。課內作文自不必說了,我還非常重視鼓勵學生到我們農村的鄉間田頭捕捉瞬間的靈感寫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內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寫得生動活潑,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兩語也給予鼓勵。這樣做學生擺脫了寫作文這個框框的束縛,能夠輕裝上陣、暢所欲言。
按傳統的過程模式組織教學,我發現大多數語文老師在作文批改上存在誤區。因為每一次作文交上來,教師都要一篇篇地批改,實在費時費。其實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全班批改,或輪流批改,或教師批改,或學生批改。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大膽地打破“學生作文教師改”的桎梏,教師給一些適當的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
當然,作文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要想真正改變目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不利局面,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以人為本,不斷探索,大膽實踐,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就一定會迎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