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樂
【摘 要】創新創業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是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眾創空間(即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這一創新創業的重要支撐載體應運而生,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廣泛關注。長沙作為湖南省會、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眾創空間發展的大部署、新舉措和好政策。眾創空間在我市發展狀況怎樣,存在哪些瓶頸,下步如何推進?本文對長沙所存在眾創平臺建設運營情況作了較為全面的調查,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關鍵詞】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模式探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創新驅動發展”提到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制定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動員令。眾創空間(即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這一創新創業的重要支撐載體應運而生,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廣泛關注。長沙作為中心城市,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眾創空間發展的大部署、新舉措和好政策眾創空間。長沙眾創空間發展狀況怎樣,存在哪些瓶頸,下步如何推進?本文對長沙所存在眾創平臺建設運營情況作了較為全面的調查,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長沙市眾創空間發展概況及成效
(一)發展概況
據最新統計,長沙市目前有基本成型或即將成型的眾創空間35家,其中建成投運的有菁芒、K+、創咖啡、P8、君定、星星sohu、今朝會、阿里創客+、等22家,正在籌建過程中的有58眾創、金橋創客大學等13家。建設主體主要有政府主導、產業園區建設、企業投資和自然人合伙發起等類型,還有多個孵化器建立或者準備建立眾創空間。從已經投運的來看,各眾創空間內部辦公設施條件較好;各眾創空間還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交流活動。同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學院、兩創大講堂等創業創新支持平臺建設工作正在不斷完善中。
(二)主要成效
1、政策支持力度大。長沙市按照“1+N”政策體系模式,相繼出臺了23項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要通過環境營造、模式創新、政策扶持等方式,以社會力量為主發展眾創空間,建立“平臺+服務+資本”的創新創業模式,打造形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同時實施“眾創空間星火工程”、“創業基地提升工程”、“企業孵化強基工程”、“商貿聚集區示范工程”四大工程。強化資金投入的“獎、補、購、投、池、市”多元化綜合運用,開展促進小微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專項工作、通過擔保費率補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外。
2、龍頭帶動效應強。通過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長沙市引導建設一批具有公共服務功能和示范帶動作用的創客空間,在首批示范創客空間的引導示范作用下,長沙市各區、縣(市)相繼涌現出了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定位清晰的眾創空間。
3、助推轉型貢獻大。長沙市眾創空間發展過程中,不僅孵化了一批成長好、潛力大的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催生了一批創新技術成果,為長沙的轉型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強勁動力,而且在助推產業轉型上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長沙市眾創空間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系統規劃尚欠缺。目前長沙眾創空間的發展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部分地區發展目標一定程度上偏重以增加體量為主,追求數量多、產值大、門類廣,沒有從自身轄區產業集群及功能定位出發,設置符合自身實際的選擇性準入標準。
(二)運營模式待優化。主要是在客戶定位問題上,對客戶(即服務對象)的細分度不夠,同時,一些新技術和業態的規定也難以完全精確定義,表現在為企業提供的服務的專業性不夠,商業配套、導師培訓、流程代辦、融資扶持等配套服務等一定程度還缺乏扎實的落地措施。
(三)配套服務還不優。一是專業化集成服務還不夠。目前長沙市各類眾創平臺大都能夠滿足創客對創業場所的基本需求,但針對各門類各領域和不同層次水平創客進行個性化、差異化服務還亟待加強,在提供“一對一”創業輔導、提升創業能力以及技術信息、財稅法律、企業管理、市場開拓等深度集成服務方面還在探索階段。二是生產生活配套服務還不優。
(四)盈利能力還不強。從目前情況看,長沙市少數眾創空間實現了盈利。但一部分眾創空間目前還是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或“零租辦公場地+賣咖啡”、“賣房子+租房子”方式維持運行,盈利能力較弱甚至艱難運行。
(五)人才瓶頸待破解。人才緊缺是目前長沙眾創空間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眾創空間自身缺乏創業、資本、新技術等專業人才,對人才的吸引能力弱。
三、長沙眾創空間下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總的思路是:以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目標,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為主線,分區域、分層次布局發展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尊重各類市場主體的首創精神,以社會力量為主,采用市場化機制發展眾創空間,構建可持續的商業化發展模式;強化科技引領,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吸引社會資本等要素參與創新創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全面創新,發揮科技型創業在大眾創新創業中的骨干和引領作用;深化開放合作,充分利用眾包、眾扶、眾籌平臺,通過網絡化支撐和國際化鏈接,優化配置國內外創新資源,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突出區域特色,根據資源稟賦,構建專業化、多元化的眾創空間,努力形成特色和品牌,實現差異化發展。具體建議:
(一)加強眾創空間發展的頂層設計
在創建眾創空間過程中,政府應充分論證,做好宏觀布局與規劃,引導社會有序創建一個科學合理的眾創空間體系,避免一窩蜂、跟風和形式主義。可以合理地規劃籌建社會眾創空間、企業眾創空間、高校眾創空間以及民間個人眾創空間,形成一個合理的眾創空間分類體系。還要合理制定眾創空間建設績效評定方式,注重其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和孵化企業存活率。
(二)加大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支持
在確保已有扶持政策落地生根在基礎上,一是拓展眾創空間領域,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創辦創客空間,為創客群體提供研發場地、研發工具、創意作品展示、創意交流分享、小批量生產、創業輔導和資金對接等綜合服務;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際創客機構在建立分支機構,提升創客載體的運營水平和國際化程度;發揮現有孵化器作用,延伸孵化服務功能,為創客提供場地、設施、創業輔導和預孵化等專業服務。二是強化創客公共服務,主要是豐富創客活動需要的開源共享軟件硬件資源;推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開放大型科學儀器,促進儀器設備、科學文獻和科學數據等科技資源的共享,鼓勵各類機構開放服務器資源,為創客提供軟件、云計算及云存儲支持;發揮眾籌對大眾創新創業的服務功能。三是營造創客文化環境,推廣創客教育,鼓勵高等院校、技工院校、中小學開設各類創客教育課程。
(三)優化眾創空間發展的創業環境
一是政府為創客提供發展機遇。擴大創業創新發展空間,搭建創業創新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生態環境;二是為創客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應進一步完善并落實資金扶持計劃,為創客進行創業創新奠定堅實基礎;三是為創客建立健全權益保護制度。
(四)強化眾創空間發展的要素保障
首要的是人才保障,大力引入創業導師、高端人才,打造精英團隊;同時積極鼓勵知名企業家對創業企業進行培訓和經驗介紹,促進創業企業更快成長。其次要引入綜合服務,包括引進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稅務服務機構等進駐眾創空間。第三要創新創業投融資機制,支持市級眾創空間建立種子基金。
【參考文獻】
[1]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特征、結構、機制與策略 [D].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11
[2]曾萬濤. 開創長沙眾創空間新局面[N].湖南日報,2016.10
[3]徐重遠.HELLO!眾創空間網絡傳播學[M].文匯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