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眾創空間”的扶持政策以來,高職院校根據相關政策的要求,切實推進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支持,上下一心,自下而上共同搭建有效的“眾創空間”平臺。本文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系統分析在“眾創空間”平臺構建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不足,旨在提高大學生創業的質量和規模,把大學生創業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眾創空間 搭建 現狀分析
一、“眾創空間”概念的提出及其意義
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為創業創新搭建新的平臺。在本次會議上,李克強指出應該順應網絡時代潮流,大力開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而“眾創空間”概念的提出對于激發億萬群眾的創造活力,尤其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業團隊的創業熱情有積極意義。簡單來說,“眾創空間”指的就是創業服務平臺,而大力發展“眾創空間”要依靠社會的力量,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區、高校和科研院所發揮政策的集成效應,從而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在此基礎上,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而高校也成為搭建“眾創空間”的排頭兵,本文旨在對高職院校搭建“眾創空間”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系統分析,并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切實分析已經取得的一些成績,并對存在的一些問題加以正確思考。
二、高職院校在搭建“眾創空間”平臺過程中的現狀分析
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普遍感受到了就業的壓力,難就業、就業質量低成為高職院校學生所擔憂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就業也成為高職院校領導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國務院相關政策的扶持下,各高職院校也在紛紛出臺一些政策,切實采取了一些措施推進“眾創空間”平臺的構建,本文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來具體分析一下目前在搭建“眾創空間”平臺的摸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績。
(一)相關政策的出臺
為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技術技能型創業人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業實踐活動,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于2014年6月出臺了《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園管理辦法》,在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內為大學生創業專門開辟了創業園,準許本校的在校生及畢業兩年內(含兩年)的大學生在學校內利用學校的場地進行創業,同時學院專門成立了學院創業園管理委員會,對學生的創業項目給予可行性分析,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和創業實踐進行相關的指導,并對進入創業園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相應的跟蹤管理,并且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還制定了學生創業資助資金實施辦法,對于一些在科技含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市場前景方面比較突出的創業項目給予無償資助。項目無償資助分為四個等級:0.3萬元、0.5萬元、0.8萬元,1萬元。這些政策的出臺無疑為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解決了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所擔心的創業場地和創業資金的問題。而也正是相關政策的出臺,對于搭建“眾創空間”平臺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
(二)創業課程和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
為了培育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正確地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業,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了創業模擬實訓課程,對有創業意識的同學加強政策的解讀和創業實踐的指導,并給予大學生學分獎勵,讓更多的大學生去了解創業,去體驗創業,去實踐創業。在創業模擬實訓班中除了讓本校有資質的專職老師擔任課程講授工作以外,學院還從外部聘請專業的創業培訓講師到校任教,不是讓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而是讓創業教育能汲取更多的創業實踐和創業指導。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模擬實訓與蘇州市人社局合作,拿到培訓證書的同學在以后的創業過程中可以得到蘇州市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至今為止,學院已經開辦了54期創業模擬實訓班,共計培訓人數達到2300多人,合格率高達95%。
(三)逐鹿創業大賽,讓夢想照進現實
創業大賽是提高學生創業技能和創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檢驗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平臺。為了幫助大學生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我校就創業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業創新大賽。近兩年來,我校積極組織、承辦、協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在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上、創新創業的氛圍營造上獲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5年5月,獨立影像創業團隊在國際教育園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半湖電子商務工作室獲得了二等獎的成績,青春派電影工作室獲得了三等獎的成績。
2015年8月,我校當紅電子商務工作室,參加全國互聯網+大賽,獲得了江蘇省賽區三等獎的成績。
2016年9月,我校獨立影像創業團隊獲得了江蘇省第二屆互聯網+大賽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該團隊還獲得了商務部創業大賽一等獎和團中央舉辦的挑戰杯大賽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
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對于大學生創業團隊來說是一次磨練,也是一次能力的鍛煉,在參賽過程當中,讓大學生的創業思維得以拓展,創業實踐得以檢驗,是有效搭建“眾創空間”平臺的有效途徑。
三、有效搭建“眾創空間”平臺,開創高職院校創業新局面
高職院校在搭建“眾創空間”平臺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對于切實有效地構建“眾創空間”平臺,在做法和政策扶持方面還停留在淺層次,需要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力度,讓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興趣的大學生能有效地開展創業實踐。
(一)在創業孵化模式上,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要求,推進“眾創空間”的搭建
創業項目要以市場為導向,遵循價值規律的引導,提高市場收益是硬道理。因此在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時,要讓學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在市場浪潮去發現創業機會。
以學科建設為平臺,以專業教師為引路人,提高創業實踐的科技含量和學術價值,切實推進以學致用。
順應網絡時代潮流,利用互聯網推進創業實踐,讓大學生創業依托互聯網資源實現資源整合。
(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在大學生進行創業過程當中為其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引導他們完成企業的注冊手續,簡化登記手續,為創業企業工商注冊提供便利。同時在學院內部繼續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團隊在場地方面的支持。對于未能進入創業園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各二級學院應該開辟專門的場地進行創業團隊的孵化工作,形成上下一心,自下而上共同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服務的局面。
(三)在創業資金方面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
目前學院對于大學生創業團隊的資金支持,主要來源于學校的專項撥款,資金支持力度不夠。更多資金的籌集需要依靠大學生自身的力量,這也制約了創業團隊規模的擴大,難以深化創業實踐,因此應該開辟多渠道、多途徑的創業投融資機制,利用學校的校友資源和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創業籌集更多的資金支持,甚至可以培育發展天使投資。
(四)開創良好的創業創新生態環境
繼續加大對大學生的創業模擬實訓,切實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在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定期舉辦創業訓練營,讓大學生在創業訓練營中進行切磋,進行成長。
創業過程并不能一帆風順,“眾創空間”的搭建也不能一蹴而就,各高職院校應該在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方面繼續下功夫,在政策扶持、場地、資金支持等各方面做好服務工作,以國務院要求為準則,讓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也能成為創業大軍中的精英,切實以創業拉動就業。
作者簡介:魏娜(1981-),女,碩士,任職于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與旅游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