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萍
摘 要:城市規劃的目的是研究控制和發展,提供給決策者一套參考指導文件。文章就是根據個人這些年在城市照明設計中的一些體會,談談如何通過對城市環境的分析,合理恰當地選擇照明方案。從城市主體——人的視覺感知出發,研究城市夜景觀的塑造及實施。
關鍵詞:城市;夜景照明;現狀;調研;構成要素
1 城市夜景觀對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意義
就應用層面而言,狹義的城市夜景照明最具有現實意義。即給市民提供舒適安全的照明功能。主要處理城市的公共界面,如廣場、道路、橋梁、濱河地帶、公園和綠地等城市夜景觀。廣義的城市夜景規劃設計,除囊括上述所有狹義內涵外,還是對該地城市環境、城市活動、城市構成、城市規模等各類要素的總體概括。它是塑造愉悅光環境,傳播光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城市綜合品質的城市建設內容之一。[1]
2 城市夜景觀現狀管理
目前城市夜景現狀屬于“碎片”化,僅是單項照明工程的簡單組合、沒有主次和特點,缺乏統一的規劃。德國哲學家謝林在他的《藝術哲學》中指出:“個別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體才是美的”。此外,照明手法單一,光污染現象普遍存在,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提高的地方。當務之急是在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進行城市夜景照明專項規劃,從大處著眼,細部入手,為今后夜景照明的建設、實施和管理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3 前期調研——制定調研方案
城市夜景規劃應根據照明規劃設計的要求,結合城市性質、特征和發展要求和自然景源、人文與經濟、照明現狀及城市建設等方面,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收集和整理。提出能反映城市形象特征的研究報告,作為規劃與設計城市照明的依據。信息資料的來源主要有政府部門、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媒體信息與相關公司的資料數據等。[2]
3.1 燈光與環境的空間關系
面對一座城市,要有宏觀的整體認識。城市構筑是凝固的,人卻是流動著的。照明設計遠遠不是構思一幅靜態的畫面,不同視覺形成不同景觀,夜景系統需要經受全方位的檢視。首先要清楚城市脈絡,了解城市的構成元素,旨在形成立體感、層次感豐富,色彩和諧、獨特的城市夜景形象。
3.2 城市夜景觀的構成五元素
城市是一個密集的彼此關聯體。美國城市規劃教授凱文·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一書中,提出構成認知地圖的五要素:標志物、節點、區域、邊界、道路。并且總結了產生城市意象的三個條件:識別性、結構和意義。[3]
道路:根據城市的路網情況、道路的功能特性及道路景觀要素,依據道路斷面形式及路幅寬度、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流量,又分為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設計時所用光源、燈具造型上美觀簡潔,功能上合理,既要滿足道路照明設計標準規范的要求,又要和城市夜景照明總體規劃協調一致。交會區屬于人流車流匯集區域,照明亮度要求更高,一般采用高桿燈或者景觀燈。路面照明設計不僅要亮度達標,且亮度分布均勻,并嚴格控制照明眩光。
邊界:邊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線性要素。如天際線、堤岸、湖濱、綠化帶等等。城市天際線是城市的遠景,也是城市潛在的藝術形象。水面是城市構成中最富魅力的要素之一,在處理好岸線的道路、建筑物、構筑物、綠化等要素的照明效果同時,它們在水中變幻不定的倒影足以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區域: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組成單元,是規劃設計的環境對象的功能分區,比如行政、商業、居住、休閑、游覽等。根據夜景觀環境的作用與地位,在照明規劃時應劃分為光彩級、亮化級和控制級。行政中心區一般表現為明亮、莊重、簡潔的氣氛;商業區燈光可以用動態的,渲染出一種熱鬧氣氛和繁榮景象;住宅區照明則要避免造成光污染,營造成溫馨、寧靜、舒適的安居環境;還有公園綠地休閑場所,適度和點綴性的照明,既豐富城市夜色,又保證怡人的休閑環境。
節點:是城市結構空間的連接點。如廣場、橋梁、街心綠地等公共構筑物。可以采用不同的照明設計來表達這些不同的主題,或領域感、歸屬感,或私密性、公共性,或科技性、趣味性等。廣場包含市政廣場、商業廣場、交通廣場、休閑廣場。燈光環境建設需突出廣場使用性質、功能和藝術效果,要求做到功能照明完善、亮度分布均勻、環境氛圍適度。橋梁隨著人類經濟與文明的發展,不僅是一種基礎設施,更成了橋梁設計師手中的藝術品。照明設計不僅考慮功能和裝飾性照明,還要考慮投入使用后的安全可靠和便于維護。
標志物:是規劃環境對象中的視覺焦點。是城市的文脈,也是傳統的地域文化的延伸。比如標志性建筑、電視塔、城標雕塑等等。一個好的標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協調環境的因素。
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同時,通過光的語言加以刻畫與表現,彰顯其獨具特色的城市夜景觀意向。
3.3 城市夜景觀規劃原則
(1)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2)可實施性的原則;(3)以人為本的原則;(4)綠色生態、節能環保原則;(5)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3.4 創意照明方式
探索城市的個性,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就必須突出城市的地方精神,深入探索那些存在于城市空間背后的規律和實質。只有這樣,城市特色的塑造才不會流于形式。
“符號”的應用——中國傳統的文化、傳統工藝的造型、裝飾都是我們進行設計創造時靈感的源泉。如世博會的“中國館”斗拱造型,北京迎奧運的“青花瓷”,前門大街的“糖葫蘆”“撥浪鼓”等民族、市井等元素。巧妙地運用符號創造出新穎動人的作品,這也就是設計上的創新。符號的使用與創造一定要準確、要恰如其分,要與其他造型因素相統一并成整體。
“media lighting”——如令世界為之驚艷的杭州G20峰會上長逾10公里的“錢江夜曲”璀璨長卷。上海世博軸陽光谷的光影互動、里昂燈光節、悉尼燈光節這些活動均需要有一定的設施與場所來支持。可以采用媒體立面照明的樓體,形成景觀長卷,變化圖形、圖像、文字等。
3.5 表現手法
(1)模擬圖。(2)電腦效果圖、手繪圖。(3)模型。(4)三維動畫、多媒體表現。
3.6 照明器材的選擇
光源、照明器的選擇和布置是照明工程的主要內容。照明設計師應認真分析人們的心理感受,使光源、照明器的選擇及布置能更好滿足人們生理及心理的基本要求,為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服務。
(1)照明設計應保證燈具維護的可實施性。在設計階段就應考慮對維護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包括選擇適當的照明裝置,光源和其他系統部件;并且考慮實際能提供的照明水平。在確定光輸出衰減,污染損耗等維護系數時,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基于樂觀的預測。(2)應有效運行維護系統。(3)環保節能。a.防止光污染。b.防止光干擾。c.分級控制:節電模式、節假日模式、重大節假日模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城市夜景照明設計中,要充分依據環境的基本性質、關鍵主題來進行方案的確立和優化。在確立了照明方案所要表達的這些關鍵要素后,就可以根據這些重要要素來選擇合適的燈光,從而促進和諧城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傅崇蘭.中國城市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郝洛西,林怡,孫瀅.城市環境設計[J].2004.
[3]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華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