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忠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不斷開展,當前我國農業領域農機化的發展程度不斷提升,目前我國農機化整體表現出地域差距大的特點:平原地區農機化水平高,甚至有部分區域已經發展到高級階段,而在山區丘陵地帶則表現出整體的農機化水平低的現象,更多的地區還屬于基地發展極端,發展速度慢,與平原地區差別大。文章主要指出了當前我國山區農機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有效提升山區農機化水平的措施與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山區農機化;新時期;思路
根據相關部門所做的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現有的國土資源中,丘陵山區地帶占據了整個國土面積的43%以上,在這些山區丘陵地帶生活著我國將近50%的人口,我國的煙葉、蔬菜、油料、青飼料、麻料等重要的農作物大部分都出自山區地帶。在山區推廣農機化可以說不僅能夠推動全國農業農機化的發展步伐,還與社會的穩定發展、國家糧食安全等息息相關,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扶持山區農機化事業的發展。但在實際農業發展過程中,受到政策、自然、經濟以及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除了在運輸、加工等領域以及具有更好的自然資源的地區農機化有所發展之外,在更多的山區并沒有更好的變化,有些地區的農機化還處于一片空白狀態,尤其在開展農田作業環節的農機化水平更低。對現代農業來說,農業機械化發展是衡量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重要標準。在開展山區農機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經驗總結,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積極探討,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
1 山區農機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與服務投入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農業發展速度就比不上工業發展速度,農業發展呈現出整體投入不足、發展基礎薄弱的特點。近些年來,雖然各級政府盡力在財政上給予農業機械化以政策傾斜,但是也主要是集中在農業機械設備的購買補貼上,對于農業機械設備在后續的推廣與管理、教育與培訓等方面投入明顯不到位,資金補給少之又少,在推廣農機化過程中,很多基層工作存在不愿意干或者敷衍了事的情形,相關服務基礎嚴重缺失。
1.2 科研不足
山區丘陵地帶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板塊,近些年來雖然社會各階層對在山區推廣農機化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關注,也有意識的在小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上加大科研投入,但是效果尚不明顯,整體還處于一個初期發展階段,很多技術上的空白還需要去填寫。
1.3 與山區相適應的農業機械供應跟不上
當前我國市面上銷售的農業機械設備大多是適應平原地區的大型設備,并不適用于山區丘陵地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與山區農業作業相適應的機械設備的供應不足將會成為影響山區農機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從市場角度來看,山區所需要的農機設備大多是小質量、大動力并且更易操作的機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與研發力量,并不符合相關企業的利益訴求,因此并不愿意積極去開展相關研發與生產工作。
1.4 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不高
目前在我國山區利用農業機械設備開展農機作業的主要都是一些專業戶,分布比較散,單兵作戰情況比較多,并沒有聯合起來開展相關的組織工作,所使用的機械設備大多是小型農具,不僅工作效率低,還需要承擔高強度的作業,相關市場服務并沒有充分滿足農民的具體需求。而且在當前的農村中,勞動力大量流失,很多青壯年都脫離土地入城打工,勞作在農村一線的是一些老人,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高,對機械化作業存在不信任的心理,很難開展農技推廣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機化的進一步發展。
2 新時期山區農機化發展方法與路徑
2.1 為農機化發展做好保障性工作
(1)資金投入保障
上一階段我國在農業主要是通過對農機購置進行補貼,明顯對我國山區農機化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可以嘗試對現行的購機補貼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可以適當對山區農業購機適當進行提高補貼比例,并且要保持補貼的持續性與穩定性。與此同時,要重視農機化的日常工作,針對山區地帶的相關事宜設立專門的資金支持。
(2)基礎設施保障
農機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得機械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政府部門在重視農機推廣的同時,還需要對農田環境的改造、農機庫棚、農機維修點等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將其與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以及農村扶貧等專項工作有機結合,將農機化過程中需要開展的基礎設施與基本的農田水利建設統籌規劃。
(3)政策傾斜保障
政府還需要從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不斷對現存的農機公益性的機構與組織進行完善,確保其穩定發展,將農機作業過程中的燃油補貼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當時機成熟之后可以將燃油補貼以政策的形式確定下來,并且在保險、稅收等方面要為農機發展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形成全方位立體的政策幫扶系統。
2.2 在農機科技領域開展自主創新,發展輕小型農機制造業
農機設備涉及到很多專利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政府需要將農機科研放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支持相關的科研機構以及院校企業積極開展農機研發,將農機研發納入到國家科研項目,建立專項科研基金,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以企業帶頭、科研機構、推廣機構參與的新型農機科技研發體系,扶持小型農機制造企業。
2.3 上山發展林果機械,下田發展小型農田機械
山區農業具有立體性,山上與山下可能呈現的是不同的農業模式,因此在開展農機化工作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工作,由傳統的種植業向集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等不同產業類型于一體的機械化作業,發展特色化農業,通過農機化發展帶動農業生產效率,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2.4 開展技術監管與服務建設,確保農機化事業健康發展
農機化發展離不開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努力,要想實現農機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必然需要做好相關隊伍的建設與培訓工作。鑒于農機行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與技術性,在開展相關的培訓課程時,需要依托農機系統與專業的院校,可以嘗試開展輪修、輪訓的形式,讓技術人員有計劃的進行知識的更新,為農機化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服務。
利用農機化發展帶動農業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有效收入,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這是一項長久的、系統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從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有效減輕農民的負擔,而不是變成農民的負擔,與此同時還需要全社會給予支持。農機化水平的提升是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提高的結果,對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新農村的建設反過來對農機化的發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機化推廣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自身工作所肩負的責任,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敢于面對挑戰,堅持科學發展觀思想,從社會發展需求出發,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更好的服務于農業機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吉良.強化農機農業融合之我見[J].湖北農機化,2012,3.
[2]張玉峰.實施農業標準化對發展山區縣域經濟的探討[J].湖北農機化,2012,3.
[3]徐永恒.關于現代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幾點思考[J].湖北農機化,2012,3.